APP下载

基于LIS平台的血液采集系统通信接口的建立及其应用

2014-05-14郑善銮郝晓柯

医疗卫生装备 2014年4期
关键词:服务端条形码粘贴

郑善銮,王 暾,郝晓柯

0 引言

血液采集是检验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1-2],是关乎检验质量的分析前准备。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是目前许多医院临床实验室作为持续性质量改进的观察指标[3]。合理的血液采集流程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待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缩短TAT[4-5]。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的迅速发展与完善、条形码技术的广泛应用[6-8],以及自动血液采集系统的引入,为流程管理提供了人性化的操作平台。本文就基于LIS平台的血液采集系统(ROBO)的通信接口的建立及在门诊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实现登记排号、叫号、条形码打印及粘贴血液采集全程智能管理进行探讨。

1 血液采集系统接口设计

1.1 硬件构成

LIS平台包括LIS服务端计算机、客户端(预诊台)计算机、激光条形码扫描枪和激光打印机;血液采集系统由采集服务端(ROBO服务端)计算机、采集客户端(ROBO客户端)计算机、自动条形码设备、全向多线激光条形码扫描器、液晶屏、显示屏、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等组成。其连接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硬件连接框架图

1.1.1 LIS客户端(预诊台)计算机

基本配置:CPU(Intel Pentium)的主频速度≥2.0 GHz,硬盘≥160 GB,内存≥1.0 GB。安装 Windows XP/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及由我科和上海杏和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LIS应用模块程序XHLis21。

1.1.2 ROBO服务端计算机

基本配置:CPU(Intel Pentium)的主频速度≥2.0 GHz,硬盘≥200 GB,内存≥2.0 GB。安装 Windows XP/Windows 2000及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1.1.3 ROBO客户端计算机

基本配置:CPU(Intel Pentium)的主频速度≥2.0 GHz,硬盘≥200 GB,内存≥2.0 GB。安装 Windows XP/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及信息控制软件。

1.1.4 激光条形码扫描枪

LV300型手持式激光条形码扫描枪,台湾LAVA公司生产,用于对检验电子申请单条形码的扫描,以提取患者信息。

1.1.5 打印机

HP P1606dn激光打印机,提供打印驱动程序,用于回执单打印。

1.1.6 自动条形码设备

BC ROBO-585型,共10个采集模块,日本Techno Medica公司生产,提供相关的配件,如试管盒、标本盒及条形码纸等。

1.1.7 网线

用于预诊台计算机、LIS服务端、ROBO服务端和客户端计算机以及自动条形码设备相互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

1.1.8 液晶屏

用于显示采血窗口号、患者排号和患者姓名信息。

1.1.9 全向多线激光条形码扫描器

Orbit型固定式全向多线激光条形码扫描器,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用于排号扫描进行叫号以及标本采集人员和时间的登记。

1.1.10 音频放大器

YAMAHAKA-450型,用于对计算机音频的放大。

1.1.11 扬声器

用于呼叫患者。

1.1.12 显示屏

采用42 in(1 in=25.4 mm)液晶电视,提供数字接口,用于显示正在排号以及已叫过号的患者信息。

1.2 通信接口程序设计

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PowerBuilder 8.0[9]设计预诊台资料录入模块与血液采集系统间信息交换的接口程序,即:预诊台在生成检验项目条形码和排号条形码后将条形码数据存储于LIS服务端数据库的相应表中,LIS服务端同时将该数据发送至ROBO服务端,ROBO服务端通过触发器向ROBO客户端的相关表中写入检验项目条形码数据和排号条形码数据,驱动自动条形码设备的运行,打印并粘贴条形码。

完成血液采集后,通过中间表记录采集时间、采集人员,LIS服务端采用定时器方式读取并保存于相应的表中。

1.3 血液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

血液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流程为:(1)在预诊台中录入手写申请单的门诊号或用条形码扫描枪阅读电子申请单上的条形码,从HIS医生工作站中获取患者资料和检测项目信息,生成检验项目条形码及患者排号条形码,并打印回执单;(2)生成的检验项目条形码及患者排号条形码数据发送至LIS服务端,通过LIS服务端与ROBO服务端的通信接口存储于ROBO服务端的数据库中;(3)ROBO客户端将接收的检验项目条形码及排号条形码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指令驱动自动条形码设备打印排号条形码和检验项目条形码,并将检验项目条形码根据设置粘贴于相应颜色的真空采集试管上,经传送轨道送达每个采集模块;(4)采集人员持排号条形码在全向多线激光条形码扫描器前扫描,即通过液晶屏显示患者的姓名、排号及采集的窗口号,同时通过扬声器呼叫;(5)患者在座位静候叫号时可通过电视显示屏幕浏览当前排号情况以及过往叫号情况;(6)血液采集完毕,采集人员逐一将各试管通过条形码扫描,以记录采样时间、采集人员。

系统工作原理和患者就诊流程如图2、3所示。

图2 工作原理图

1.4 TAT时间差异性分析

以门诊血液细胞分析检验项目为统计目标,采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比较血液采集系统使用前(2011年7月至12月共61493人次)与使用后(2012年1月至6月共64 658人次)的平均TAT差异性,并分析血液采集系统使用前后患者等候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3 就诊流程图

2 通信接口应用

2.1 接口程序调试和运行

经对LIS中基础数据的设置及维护,通过预诊台登记实现了患者信息及检测项目转换成条形码及其数据信息,最终驱动血液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条形码打印及粘贴

由血液采集系统打印并粘贴的条形码很清晰,在试管上粘贴的高度、斜度及平整度统一规范,应用于检验分析仪器实现双工通信,识别率达到100%。

2.3 应用效果

条形码在预诊台登记时产生,在传送、检测、审核、查询等过程中识别,标本在仪器上的位置不受前后次序的影响,检测项目由条形码指令,简化了人工选择项目的繁杂步骤,避免了人为差错。同时门诊患者可凭条形码回执单在自助报告单打印系统自行获取报告,保护了患者的个人隐私。

2.4 TAT时间比较

血液采集系统使用前平均TAT为(26.1±2.2)min,使用后平均为(20.4±2.5)min,P<0.01,结果表明应用采集系统前后的平均TAT具有显著性差异,缩短了患者等候血液采集的时间。

3 讨论

条形码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为提高实验室数据处理的灵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10-11],亦是优化检验流程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大多数实验室,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于由计算机本地生成、打印,采用手工方式对条形码标签的信息进行确认后粘贴,由于没有规范化,条形码标签在试管上的高度、斜度以及平整度等不尽统一,严重影响了条形码的有效识别,尤其是限制了检验仪器双工通信的功能利用[4]。而且对于大型医院而言,条形码标签的手工方式打印及粘贴工作效率低,远远跟不上日益增多的标本量的需要。

门诊血液采集窗口患者拥挤,医疗秩序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患者排队时间过长,情绪恶化,导致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血液采集系统的引入和使用势在必行。然而血液采集系统必须基于LIS平台的支持,建立与LIS的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才能真正实现患者从登记排号、静候叫号至血液采集全程的人性化和智能化,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建立LIS与血液采集系统间的信息通信,达到二者数据共享,从而驱动自动条形码设备进行正常的工作,是首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本文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PowerBuilder 8.0,在预诊台XHLis21模块中建立与血液采集系统间的联系,即预诊台在生成检验条形码和排号条形码的同时将条形码数据存储于LIS及ROBO服务端数据库的相应库/表中,然后通过ROBO服务端的触发器向ROBO客户端的相关表中写入检验条形码数据和排号条形码数据,驱动自动条形码设备根据预诊台登记的患者资料和检验信息以及LIS中的基础设置自动打印检验条形码标签并将标签粘贴于相应颜色的采集试管上,免去了人工挑取试管的环节,简化了血液采集的工作流程。

由于患者在等候叫号时可分散就座于候诊椅,或通过液晶屏及显示屏了解排号情况,估算个人的就诊时间,不仅消除了焦急的心理,而且可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其他(如B超、心电图等)检查,大大地缓解了检验候诊厅的拥堵现象,杜绝了患者插队加塞的恶习,改善了采血窗口的工作秩序,减少了医患间、患者间的纠纷,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由于回执单的生成和打印以及条形码标签的打印与粘贴从预诊台登记后即自动进行,采血人员不再重复试管及其条形码的准备,提高了单位时间内血液采集的患者人次,减少了患者等候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检验的TAT,满足了患者的迫切需要。统计结果表明,使用条形码技术后平均TAT比使用前缩短了6 min左右。同时回执单可作为检验报告的凭证在任何一台自助报告打印系统扫描获取报告单,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工作人员采集血液完毕,逐一扫描试管上的条形码以记录标本采集时间、采集人员,便于工作量、TAT统计及排号查询,更有利于对流程环节的分析,如人员配置、技术水平以及某些薄弱环节的分析,从而合理安排人员。

4 结语

基于LIS的血液采集系统的临床应用,优化了检验流程,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对检验数据的管理水平,为现代检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同时为实现自助预诊排号奠定了基础。

[1] 柴震,申晓芬.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90-391.

[2] 李伟伟,种敏敏.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与检验结果相关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11):632-633.

[3] 宋昊岚,高宝秀,彭志英.急诊生化检测TAT时间的分析[J].华西医学,2008,23(1):59-60.

[4] 万海英.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8-410.

[5] 杨大干,周云仙.门诊患者检查的标本周转时间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0):698-699.

[6] 郑善銮,王暾,郝晓柯.条形码生成系统的开发及其在血液分析仪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0):24-25.

[7] 刘争红,陈彩霞.条码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10):14-15.

[8] 陈文,陈国千.预条码配合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标本流程的应用体会[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8):953.

[9] 刘红岩.PowerBuilder 7.0应用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0]Afsaneh Hazeri,Bill Martin.On the need for collaboration in KM education in the LIS sector:Some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9,29:380-388.

[11]Reitz P,Jung SampleCheck M.A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quality assurance of DNA-profile analysis in parentage and forensic testing[J].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6,1 288:822-824.

猜你喜欢

服务端条形码粘贴
创意条形码
帖脸谱
《猫头鹰》小粘贴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A ski trip to Japan
新时期《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在Windows Server 2008上创建应用
条形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