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赣南苏区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4-05-08文/刘俊珊

新课程·下旬 2014年5期

文/刘俊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赣南苏区的教学现状和本土教学资源,论述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看法。

关键词:本土教学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

化学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本土课程资源。随着课程资源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的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参与,结合了实验资源微型化、实践化、绿色化,渗透进了STS的思想。全南县地处赣南苏区的南部山区,目前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处于发展初期,许多化学课程资源尚未得到整合开发,造成一定程度的闲置和浪费。本土课程资源的挖掘要抓好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将两者有机结合。

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要迅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投身探究式教学。教师的角色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

探究式学习是现代教学的灵魂,要求我们必须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开展学生探究活动,首先要选定探究内容。在探究内容的设计、编制等问题上,要遵循难易适度的原则,既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探究欲望,又有适合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我们要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的学习课题与原有知识之间保持适度的潜在距离,而且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提出问题及其要求。有时,还可将问题分解,形成有若干台阶的“问题群”,使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纵观近几年来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实验题,都是在现行化学教材中实验的基础上创新而得。主要考查类型有方案设计型、物质制备型、性质验证型、离子检验型和原理探究型等,将现行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进行改进,创造出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化学实验题。

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勇于实践的能力。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态度和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行动,在方法创新、仪器功能创新、添加试剂创新、条件创新和评价创新等方面要有所作为。

我们要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还需要实验绿色化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们有责任教给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思想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轻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常规教学和实验改进中,要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始终,使化学实验绿色化,从而使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形成。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赣南苏区自然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资源豐富,水资源丰富,农业种植多样化,水果种植多样化。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的规模化和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发展中显现出了矿产资源过度开发、三废排放剧增、植被大量破坏、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农业发展中也存在化肥农药大量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导致土壤出现酸化板结、种植效率一定程度下降和周边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依托化学学科,以探究式学习、实验为主,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以实用性和实效性为指导思想,着重问题解决,强调过程性,淡化结果,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素养为根本宗旨,让化学为生活服务,从而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在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等方面加以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例如,我县某工厂有应用废铁置换含铜工业废水的一个流程,生产中经常因为铜包裹了铁片导致反应停止,反应缓慢且得到的铜因为含有铁而品质不高,还造成废水的铜回收不完全的浪费。根据化学工业中出现的问题(怎样让反应快而完全且含铁少),通过学生研究讨论查询资料等形式,设计解决方案,通过小实验加以验证,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案有:

1.是不是因为废铁中的铁锈造成反应不能够完全?

2.是不是因为铁片大造成的?如果换成铁粉效果是否会好一点?

学生提出意见:实际生产中不可能有大量的细颗粒铁粉供应,就算有,也会使成本上升;现在的废铁价格便宜,如果先除铁锈的话,消耗酸,成本又会上升。

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方案,一个个地被否决。学生最终提出:能否让置换出来的铜不要附着在铁片上?学生联想到原电池原理,能否用一些铜片和废铁相连,使析出的铜附在铜棒上?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确实可行,并被该化工厂采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随着农家有机肥的急速减少,化肥的大量使用,现在县城附近的菜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明显,导致土壤保肥能力差,种植产量明显呈下降势头。创新研究小组确立了课题“菜地酸性土壤改良的探索”,通过各种途径的探究后最终确定了几个比较科学的方案:

1.应用酸碱中和原理,用适量熟石灰改良土壤。

2.将本地的水稻秆等植物回埋菜地,经过腐化后使有机质增加。

3.通过网络等媒体研究小组还获知一个信息,土壤中增加活性炭颗粒含量,活性炭具有储存水分、吸收养分等性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再联想农村水稻、玉米等作物秸秆大量被堆放在田头或者农民一把火烧掉了,浓烟滚滚,又带来了安全隐患。学生提出一个全新的理念,将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提高作物产量。秸秆缺氧燃烧碳化,再以适量加入土壤中。经过学生的对照实验,发现采用活性炭的菠菜样本生长更加旺盛,产量显著提高。现在已经有不少菜农采用这种全新的改良方法改良菜地。

还有,随着县城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少居民自己到附近的林区去取用天然的矿泉水。这又可以应用化学知识对这些地点的矿泉水的酸碱性、主要金属离子、硅酸根离子、还原性有机物质等进行检测。

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确信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只要肯动脑子,善于发现问题,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总之,我们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在教学中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才能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

作者简介:刘俊珊,化学教育学士,中学一级教师。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