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驱动变革
——访济源市副市长刘庆芳

2014-05-08

创新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济源济源市科技

文/本刊记者 张 瑞

特约撰稿 李二恒 成玉东

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驱动变革
——访济源市副市长刘庆芳

文/本刊记者 张 瑞

特约撰稿 李二恒 成玉东

本刊记者:2013年济源市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很大成绩,请问刘市长,济源市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方面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刘庆芳副市长:济源市科技发展可以概括为“六个一”。一是认准了一条道路。二是巩固了一块牌子。三是对接了一批高校。四是培育了一批平台。五是设立了一个中心。六是组建了一支队伍。

认准了一条道路,就是认准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

济源市是传统工业强城市,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但随着经济结构和宏观政策的不断变化,传统优势已不再显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何转?怎样转?我们一直在学习、思考和探索。2013年8月份,济源市史无前例高规格举行了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邀请河南科学院张占仓副院长作专题辅导报告,四大家领导带队调研济源市科技创新企业,赴西安考察科技创新工作,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和济源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中共济源市委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巩固了一块牌子,就是保持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个“国字号”牌子。扎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健全协调运行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实验区40个优先项目进展顺利,32项指标完成良好,典型示范效应明显。济源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检查验收,成功保持了这项“国字号”荣誉。

对接了一批高校,就是围绕济源市主导产业,主动走出去,有针对性的合作对接了30余家高等院校。邀请专家学者深入企业,指导帮助企业攻克破解技术难题,开展校企合作,完成技术需求或难题对接52项,签订合作协议22项。市政府先后与郑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西安交大签订了校市合作框架协议,在科技开发、师资培训、城市规划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

培育了一批平台,就是培育引导济源市企业申报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培育,神龙钻具等2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华宇电器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清水源被评为省级优秀创新型企业。矿用电器、绿茵种业新建了院士工作站。元丰科技等10家单位建立了市级企业研发中心。财源种业等5家单位建设了市级重点实验室。

设立了一个中心,就是与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合作,在济源市设立了成果转移转化济源分中心,为推动中科院与济源市科研单位的合作,促进中科院先进科技成果在济源市转移转化搭建了桥梁。

组建了一支队伍。就是成立了“济源市老科技工作协会”,

编者按: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济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目前,济源市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解决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了探究济源市科技发展奥秘,以及市委、市政府下一步科技工作部署,本刊记者采访了济源市副市长刘庆芳。吸纳全市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2200余名,通过多种形式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目前,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返聘于原单位,作好传帮带;或受聘于企业团体,决策咨询,挑梁担纲;或自办实体,兴业创业,继续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如:济钢原副厂长冯国治,退休后受聘于本厂生产顾问,申请发明了环保型煅烧窑技术,并帮助约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多家水泥企业建造煅烧窑;科技局原副局长孙春棉,现在是老科协农业组副组长、阳光兔业公司的技术顾问,她为公司申报国家级发展项目3个,省级项目4个,市级项目3个。这批老专业技术人员,在济源市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可以肯定地说,济源的发展能有今天,这批离退休老专家们功不可没!

本刊记者:面临新的形势,济源市科技创新方向哪些方面需要大力提高?

刘庆芳副市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力度;二是科研平台建设亟须加强;三是与科研院所合作方面有待加强;四是企业的转型升级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企业高科技人才不足,严重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撑,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济源市高校仅有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和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2家,在校企合作方面局限于人力密集型企业,没能与高新企业很好对接。针对济源市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问好诊把好脉,认真研究措施予以解决。

本刊记者:在刚刚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济源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尤其是在科技奖励方面有新的大的突破。请刘市长介绍一下突破点和亮点有哪些?

刘庆芳副市长:在5月13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市政府印发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的通知》,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奖励办法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鼓励科学技术进步,设立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对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的进行奖励。二是鼓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建设研发机构、建设各类科技创新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进和开展科技研发进行奖励。三是鼓励对外科技合作,对在济源创办或联办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进行奖励。四是鼓励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专利申请、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进行奖励。五是鼓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新建科技园区的单位、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中介组织和开展科技风险投资进行奖励。我们把今年定为“平台建设年”,尤其侧重加大对创新平台的奖励扶持力度,对新建科技园区的单位奖励50-100万元,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建设市级科技孵化器、市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也都明确了奖励标准。

本刊记者:在未来,济源市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谋划和布局?

刘庆芳副市长:即抓改革、建平台、促开放、提能力、造氛围。

在抓改革方面,济源市先后两次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市改革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也是今年济源市确定的十大改革专题——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014年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探索尝试。一是搭建政产学企平台,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行动落实;四是强化科技人才引进,构建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五是加强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有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已建立工作台账,正在有序推进。

在建平台方面,一是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擦亮国家级名片。积极争取实验区项目1-2项,做好32项指标的跟踪落实,以及40个优先项目的推进工作,为实验区建设终期检查奠定基础。二是积极服务西安交大科技园建设,与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平台对接,建成济源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学习常州、苏州、新乡、洛阳等地建设科教城(园)成功经验,高规格规划启动济源市科教城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教育、科技和社会开放共享的平台。四是围绕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特色科技园,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培育、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培育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建设专业创新服务平台3家以上。五是围绕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济源分中心建设,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在促开放方面,加强对外科技开放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果,促进济源市企业等创新主体与市外创新力量合作研发,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加大产学研结合项目支持力度,组织产学研专题培训,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济源市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分支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育创新团队。力争实施科技合作项目20个以上,引进转化国内先进技术成果30项以上。

在提升能力方面,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计划,围绕济源市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工程,新建1-2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扶持10项以上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围绕济源市优势产业,在有色金属、矿用电器、生物环保、高强度机械用钢等领域,重点培育20家创新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型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认定5家,新建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12家。

在营造氛围方面,努力形成人人重创新、人人搞创新的生动局面。不断增强公众的科技意识,着力形成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让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让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造活动得到鼓励,让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济源济源市科技
领航示范 振兴乡村——河南济源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考察报告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领航示范 振兴乡村——河南济源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考察报告(上)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全民健身背景下济源市业余太极拳开展现状研究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