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要创新机制

2014-05-02樊万选

创新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调控环境保护机制

文/樊万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要创新机制

文/樊万选

樊万选在科技部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会议上演讲

我国目前正处在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较长时期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的破坏,以及人口众多的国情等都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保护环境,重点是创新机制。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引导的合理机制。应当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调控机制,扩大市场引导的作用领域和范围。在政府调控方面,要在已经基本建立的环境监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的环境管理能力,积极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增强政府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决策和协调能力。在市场引导方面,应当逐步建立有关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培育和规范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研究探索由资源税费、环境税费构成的“绿色税收”体系和环境使用权的交易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运行机制。

第二,要扩大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社会调控制度和机制。应当把引导和扩大公众参与,逐步建立合乎我国现实的社会调控制度和机制,作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应当积极努力,为社会调控机制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要逐步完善有关公民环境权的法律规定,保障公民能够有效行使健康权、知情权、检举权、参与权等各种权利;进一步公开环境状况和环境决策信息,完善公众参与各种环境决策的制度和程序,完善相关民事、行政诉讼和民事、行政赔偿的制度和程序;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和社区组织合法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和公益活动;进一步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

第三,建立环境治理中的激励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体的保护环境机制,将保护环境由过去的政府行为,转变成一种在利益驱动和法律约束下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真正使治理污染成为社会公众自觉参与的行动。经济激励机制包括税收调控、污染治理收费、污染治理企业化、市场化。要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等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

第四,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倾斜政策机制。针对我国环境压力日趋增大的状况,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倾斜政策,调动各方力量及其积极性,充分发挥民间及其他渠道投资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这些政策应包括自然资源及已遭破坏的生态区治理的权属政策,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等。

第五,创建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制与机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涉及多领域和多学科的技术交叉与应用。应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针和总体部署,充分考虑环境科技工作的特点,积极推进与环境相关的科研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适应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与治理要求的,新兴、高效和强有力的科研与技术创新开发体系,力争短期内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实现突破。

第六,建立环境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尽快建立能够覆盖全国的环境质量消长变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宏观上通过长期、系统、全面地对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的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状况,及时提供预防和减轻生态灾害的先行决策信息,及时掌握我国资源和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以提高国民对环境状况的关注度和系统的科学认识,促进资源的综合、永续利用,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环境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应包括生态与环境污染及治理动态监测体系、问题诊断体系和政策、措施体系等。

(作者单位:河南省科学院)

猜你喜欢

调控环境保护机制
环境保护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