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54例肝脏病理学改变分析

2014-05-03张彦芳徐会选

中国药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氯乙酸酒精性变性

张彦芳,张 娜,陆 萍,徐会选

(河北省沧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四科,河北 沧州 061001)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是西方国家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也是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患者也日趋增多,目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居肝硬化病因的第2位[1]。酒精所致的肝脏损害按病理类型可分为轻型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无论酒精性肝病的哪种类型,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使患者出现乏力、肝区胀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酒精性肝病病因明确、单一,但发病机制复杂,且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治疗包括戒酒、营养支持及非特异性抗炎保肝药物治疗。以上治疗主要针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征,但对于能判断预后及了解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肝组织学检查的变化,临床观察报道不多。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对就诊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7例应用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并观察了肝脏病理学改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7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2010年修订版)》[2]。纳入标准: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均存在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的分期、分级诊断均符合《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2010年修订版)》中的病理诊断中F1G2S2标准[2];排除非酒精性肝病所致肝细胞组织学的改变。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54例,男 45例,女 9例;平均年龄 40岁。对照组 53例,男4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酒精性肝病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商品名保泉,江西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78,规格为每片20 mg)20 mg,每日3次,饭后服用。观察组同时加用硫普罗宁注射液(商品名凯西莱,河南新谊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I0980086,规格为每支0.2 g)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不再加用任何保肝、退黄、调脂药物,治疗期间患者禁止饮酒、注意休息。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于治疗前后分别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全自动活检枪行肝穿刺术,标本行肝细胞组织学检查,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肝穿刺标本均应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及Masson、网织纤维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看切片。疗效判定标准:有效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分别较治疗前减轻1度、1级、1期以上者;无效为未达有效标准。肝细胞脂肪变性(F)程度:F1为5% ~30%肝细胞脂肪变性;F0为5%以下肝细胞脂肪变性。纤维化分期(G):G2为腺泡3带明显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增多,出现Mallory小体,门管区轻至中度炎症;G1为腺泡3带呈现少数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散在个别点灶状坏死和中央静脉周围炎。炎症分级(S):S1为腺泡3带局灶性或广泛的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S2为纤维化扩展到门管区,中央静脉周围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局灶性或广泛的门管区星芒状纤维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可见,观察组治疗后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期有效率分别为100.00%,94.44%,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0.38% ,58.49% ,50.94% (P < 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见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比较[例(%)]

3 讨论

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已有上百年历史,虽然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但技术已非常成熟。近年来,随着穿刺器械及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只要严格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在肝穿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操作非常安全[3]。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衡量肝脏炎症活动与纤维化程度、判断药物疗效的金指标[4]。随着基础医学、疾病治疗、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对肝脏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中肝脏病理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且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判断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硫普罗宁是一种含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能降低肝细胞线粒体酶的活性,增加三磷酸腺苷的含量,改善肝细胞结构及功能;同时还参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5]。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是维生素B15的有效成分,无不良反应,能促进肝细胞脂肪分解和恢复受损的肝细胞[6]。这两种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病的治疗。

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炎症、纤维化的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能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学改变,且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锡中,董 玲.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004-2 007.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2010 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7-170.

[3]钱林学,王宝恩.3种不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方法的并发症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1):47-49.

[4]程宏水.肝炎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97.

[5]张晓景.硫普罗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5,14(8):91-92.

[6]李 民,杨 静,邱俊林.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脂肪肝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8,9(2):1 012-1 013.

猜你喜欢

氯乙酸酒精性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业氯乙酸中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乙酸
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氯乙酸甲酯减压间歇精馏分离工艺研究
征兵“惊艳”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