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品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与应用

2014-05-02周子平楚志凯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协作成员

周子平 楚志凯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河南 商丘 476000)

基于精品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1]指由网络精品课程来构建学生协作学习平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网络或教材等教学资料进行分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协作和交互达成共识来协同完成一些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获得小组和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2003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广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我院积极响应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先后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院级精品课程76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68门,为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精品课程在学生学习中存在着资源利用率很低、共享度不高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在原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2],弥补原有精品课程建设的不足。这些精品课程为学生协作式、探究式等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发挥空间。但是,如何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的内容和资源,探索适合精品课程的学习模式,使其有利于自主学习[3],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为评而建,以通过评审为最高目标,轻视推广应用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一些院校和教师存在为通过评审进行建设的思想。为了通过评审进行突击建设,评审标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唯一准则,为了得到评审组的认可,对评审标准上的内容建设十分丰富,然而一旦申报通过,精品课程的内容更新和推广应用往往被忽视。另外,部分院校和教师共享意识差,认为精品课程的内容和资源是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不愿意推广和共享。针对该问题,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杜绝为评而建,树立共建共享的思想。

(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网站技术应用等方面参差不齐

由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基本上实行以院校为单位进行建设,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加之院校之间技术差异较大,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各高校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站开发,导致一些院校采用了静态网站,而采用了动态网站的院校使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如ASP技术、JSP技术、.net技术、PHP等,各网站平台相互难以兼容,课程资源分散且难以集中管理。另外,精品课程内容的更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等都和网站平台息息相关,这些都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发展。因此,应该规划一个标准化精品课程资源技术平台,为精品课程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精品课程建设中欠缺辅助支持系统和师生之间交互系统

目前的精品课程网站基本上都缺乏辅助支持系统,大多数使用者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站进行自主学习,这要求学习者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因此,在制作精品课程网站的同时应该同时规划辅助支持系统,如使用帮助、应用指南等内容应该同步进行设计。另外,一个网站要想充满生机活力,必须为用户提供交互工具,而传统的精品课程网站在这方面也比较落后,很多网站没有提供交互方式,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一个良好的精品课程网站必不可少交流互动模块的建设,如电子邮件、教学论坛、在线答疑等。

(四)精品课程建设中缺乏长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目前,很多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状况是一旦评审通过,就很少再进行进一步的建设。现在去浏览已经建设完成的精品课程网站,会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已经无法打开,找不到服务器和网页;有些网站虽然可以打开,但是网站几乎没有更新,很多网站最近一次更新时间已经是两年前,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对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和维护,缺乏一种长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必须完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五)缺乏高效的学习模式

高校精品课程重视内容建设,却鲜有对如何高效使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这导致精品课程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很多学习者对精品课程的使用仅限于下载一些课件或者素材,利用精品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效率低下,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差无几,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因此,这就迫切需要课程建设者研究一些高效的学习方式来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的各种资源,而任务性、探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对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有较大帮助。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基于精品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该模式要求建立一个小组成员间交流的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支持小组成员间的交互和协同工作以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它还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二、基于精品课程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基于精品课程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4个,分别是协作小组、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环境。

(一)协作小组

协作小组[4]是构成网络协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小组组长的选择、小组成员的规模、小组人员能力的构成等因素都将对学习效果的优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此模式下,一定要认真进行小组划分。小组的形成一定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兴趣、对应实际工作岗位情况、区域特色等因素的影响。网上协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应该相对稳定,围绕某一课程任务协同交流学习,并要求专业教师的指导。

(二)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的构成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小组负责人的选择甚至可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小组负责人一定要选协调组织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小组成员的构成要多种多样,切忌都是一种类型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员间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等都要是选择差别较大的,这对提高协作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三)辅导教师

辅导教师在该模式下仍然要起到主导作用,协作小组的划分、教学情境的设置、小组成员的分工等都要依赖辅导教师的指导。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团队协作意识。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处理学生协作学习中产生的竞争、合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的四种关系,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四)协作环境

协作环境是小组进行协同工作的环境,环境的质量对最终的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通常协作环境由小组成员组织情况、小组成员协作工作的地点、网络协作平台和小组资源环境组成。成员组织结构应合理,协同工作地点应安排在网络条件便利的实训室,网络协作平台要便捷高效,协作学习资源要丰富,这些是保障小组协作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

三、基于精品课程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基于精品课程协作学习模式由确定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成果汇总和教学评价五部分组成。基于网络的协作教学模式基本操作流程[5]如图1所示。

(一)确定研究任务

在这一阶段作为教学工作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结合所学习课程的内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学情分析,即要充分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等要素,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确定学生最终的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很重要,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适合学生分组协作完成;另外也要控制问题情境的难度,难度不要过大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是小组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要明确学习目标并确定研究课题。

图1 基于网络环境协作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二)制定研究计划

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设计学习资源,为小组完成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资源,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学习资源包括以精品课程为主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等网络学习资源和以教材为主的参考书学习资源,学习资源要尽可能的丰富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创设协作情境,按照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并观察指导协作小组成立后的学习活动。学生要按照一定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协作小组,同时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和分工。组长要能够把握全局,善于协调小组内成员的关系,并熟悉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善于进行任务分解。

(三)实施研究计划

协作小组成员的协作研究是协作学习模式操作流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研究计划的阶段。该阶段由各小组组长负责制订计划,小组成员按照分工搜集资料加工整理,最后,小组成员协同汇总各自的任务,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形成初步成果。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监控学生任务情境开展进度,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团结协作、扩大交流,引导小组活动,指导小组解决重大难题。

(四)成果汇总

小组成员经过集体讨论、交流、竞争等方式达成共识形成最终的成果,并对成果进行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小组成员要一起讨论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修改直到测试通过,将最终的成果交给教师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

教师依照评价标准对各个协作小组的成果进行集中评价,找出每个成果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做出更优秀的作品。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多个方面,既有对小组的综合评价,也要有对小组成员的单独评价;既要有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又要有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评价。

四、实例分析精品课程中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将大大改善目前精品课程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为了验证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了能够在实践中对该模式进行完善,笔者将其应用到我院国家级精品课程 《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的教学实践中,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Java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技能,熟悉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和规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职业素养,满足Web程序员、网站管理员的岗位任职要求。该课程以网上书店项目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非常适合协作学习模式,但由于缺乏网络学习模式的指导,学生很少光顾该网站。下面就以该项目其中一项任务图书管理为例介绍协作学习具体的实施过程。

首先确定研究任务为进行图书管理,包括书籍信息的添加、更新、删除和分页等操作。通过分析获取教学目标,结合学情设置教学情境。然后,进入制定研究计划阶段,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进行分组,确定小组组长,并同学生一起交流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和项目的实施计划。第三阶段进行协作研究。在该阶段首先组织学生一起搜集资料,学习开发期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如:JDBC相关知识、建立数据库等;然后按照项目分工分别实施,如学生甲完成书籍信息的添加页面,学生乙完成书籍信息的更新页面,学生丙完成书籍分页显示页面等;小组成员全部完成各自的任务后,由组长协同小组成员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组合,形成初步成果。第四阶段为成果汇总,小组全体人员对项目进行测试,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然后制作汇报演示文档。最后为评价总结阶段,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成绩分为小组综合评价和学生的个体评价,并计入学生期末的最终成绩。

协作学习模式有效地破解了精品课程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经过监测分析,采用该模式后网站的访问量从每月几十次左右提高到每月近两千次。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采用协作学习模式后学生学习过程中协作交流明显增多,如图2所示。同时笔者也对协作学习模式下提高网络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3所示。另外,调查发现该模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图2 模式对学生参与协作交流情况

图3 模式对提高网络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情况

五、总结

本文提出了基于精品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能够有效改善目前高校精品课程重建设轻应用导致的利用率低下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协作小组之间的激励性等问题,同时由于不同学科的差异较大,因此在具体应用中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

[1]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18.

[2]黄伟.精品课程共享型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构建[J].煤炭技术,2012(9):230-232.

[3][美]George M.Jacobs等著,杨宁等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64-68.

[4]张凯,陈艳华.高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使用的障碍因素分析[J].教学研究,2012(1):32-35.

[5]贺东光,孙博文,孙百瑜.网络教学协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2010(2):90-9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协作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