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合作热”

2014-04-29韩洁颖

新民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贸易摩擦

韩洁颖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了欧洲之行。五个“首次”、四个国家、两个总部、一个峰会、一个庆典的密集行程安排,印证着欧洲在中国外交议程中的优先地位。经贸对话、投资开放、互惠共赢的标志解读,使得人们对两大市场的经济对焦充满信心——中欧双边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大幕已经拉开。

共同的命运选择

一个承受着经济发展结构性转型的阵痛,构建新型经济模式迫在眉睫;一个挣扎着摆脱历史性衰弱的命运,构筑面向未来的欧洲稳定发展机制刻不容缓。战略的偶然契合为双方的必然合作带来了可能。

对于欧洲而言,走出百年难遇的债务危机只是开始,眼下所要面对的是重振自身实力、重建“欧洲模式”、重寻世界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投资资金不足、内需拉动不够、福利改革不断搁浅、一体化进程望不到尽头,新兴中国市场的崛起与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

短短十几年,全球权力版图迅速东移,美国应对疲软经济自顾不暇、日俄经济难见起色,硝烟四起的全球变局尚无定数。如今的欧洲,迫切需要寻求依托欧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那么拉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实为上上之举。

过去的一年,中欧高层互访频繁,中方除了购买法国60架客机并签署15项中法合作协议外,还与英国达成金额56亿英镑的投资协议,卡梅伦首相一再对中国承诺“英国会是西方世界最坚决支持中国的国家”。

荷兰新闻网称,习近平主席开启的欧洲之行,随行的有大约20位部长以及一个“重量级商业代表团”。欧洲新闻网也表示,习近平随行的商业代表团访问期间将会与一些中国最重要的“出口伙伴”会面。

对于荷、法、德以及比利时而言,习近平的来访更像是一场经济之旅。人们纷纷关注习近平此次为欧洲带来的“经济大单”。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表示,习近平随行的200人强大商业代表团无疑将使得其此次的访欧之旅以“贸易”为主导。而在其行程中,有望帮助中国企业签下150架空客飞机等大单。

欧洲对此次习近平带来“潜在价值约200亿美元‘见面礼”的关注度,从当地媒体活跃中可见一斑。荷兰全国性大报《人民报》毫不掩饰对习近平访荷的欣喜,称“习近平访荷是独一无二的,刚即位的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很荣幸得到机会,接待世界顶级领导人来访”。

毫无疑问,在习近平与荷兰领导人的议程中,贸易话题位居“高点”。中国和荷兰的两位领导人还开启了中荷经济论坛。此外,习近平主席的访欧行程中还包括访问法国、德国、比利时,这些国家都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

有人说,现今强大的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渴求欧洲的技术与资金。这句话虽不可全盘否定,但是“后危机”时代的欧洲需要深耕中国市场,迎来“经济奇迹第二季”的中国同样也期待欧洲这一中坚力量。

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优选之地,欧洲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潜力巨大。去年国内企业对欧盟的累计投资额高达300多亿美元,近年来更是加强了欧洲的跨境并购,目标置于西欧及北欧的技术密集产业、高科技制造业与服务业,期望借并购获取尖端技术、品牌、产品质量与销售的渠道。

随着中国对外贸确保能源、资源和食品安全的依赖性增大,欧洲先天的技术创新优势恰恰填补了中国的缺口,多年来中国自欧盟引进技术数量、金额均占较大比重。截至目前,中国自欧盟累计引进技术23000多项,合同金额近1000亿美元,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方。

与此同时,欧洲在城镇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经验,与中国现行的发展规划有许多契合点,中欧合作的新领域正喷涌而出。习近平在访问期间签署了大量合作协议,涉及电信、航空、核能、农业、金融和能源等多领域。

贸易摩擦或减少

过去的十年见证了中欧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蜜月期——磨合期——务实合作期。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得缓,双方进入了承前启后的第四阶段。

不同于前三阶段的利益纠葛纵横交错,中欧第四阶段的关键词可以被简单地解读为“贸易摩擦”。

“中欧政治关系虽趋于稳定,但贸易与投资仍为双边潜在冲突的变量”。对此,台湾《旺报》倒是毫不讳言。

沉痛的经济打击带来的财政负担,使得欧洲贸易保护主义的声浪此起彼伏。近年来,有关输欧纺织品、皮鞋、彩电等贸易摩擦屡屡发生,中欧贸易摩擦几度升温,特别是持续两年之久的中欧太阳能电池板倾销案,几近酿成一场“光伏贸易大战”。

2012年7月25日,25家欧洲太阳能板制造商向欧盟委员会提起申诉,称中国在欧洲低价倾销光伏产品,这一行为对欧洲的光伏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申诉公司表示这些价格“低到离奇”的光伏产品,使欧洲公司在应对外来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造成大量的倒闭和失业。它们援引一个独立机构的调查数据称,对中国光伏产品提高关税将为欧盟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依据来自更早以前就已经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美国,在增税之后增加了14000个新的太阳能就业岗位。为此,欧盟决定强行对华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针对此决议,一面是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李克强亲赴布鲁塞尔进行经济公关,甚至“报复性”地启动了对欧盟葡萄酒的反倾销调查;一面是来自20多个欧洲国家的700余家光伏企业、1024名企业高管联名上书欧盟要求撤销该项惩罚性关税。

这场轰轰烈烈的光伏产品争端,已于去年7月达成了贸易和解。而就在习近平展开欧洲之行前,德国之声电台网站3月22日报道,中国宣布结束与欧洲在葡萄酒进口领域的贸易争议,停止对欧洲进口葡萄酒的反倾销调查。3月21日,欧盟委员会对外透露,欧盟的葡萄酒企业与中国达成了“友好协议”,中国指责欧洲企业不正当竞争后引发的贸易争端已得到解决。

纵观中欧贸易史,这显然不会是欧盟最后一次启动对华反倾销。事实上,根据WTO反倾销委员会的调查,过去五年欧盟对他国启动的反倾销调查中,中国一直“名列前茅”。究其根源,还在于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不信任。

荷兰在线发文称,尽管欧盟1998年宣布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取消,但仍将中国视为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在欧洲,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中国企业强大的竞争力本质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支持。“无论是光伏产品还是葡萄酒,它暗示一场更严重的中欧摩擦即将到来。”

对于中方而言,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并不轻松,欧洲部分国家出于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口头上虽然表态欢迎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实际上则设下诸多障碍。据北京官方调查,约78%在欧盟投资的受访企业都有经营困难的经验,例如中方雇员取得欧盟当事国工作的签证就有困难,一些欧盟国家对中资的安全审查或对中资企业征税问题,都依赖到中欧签署《双边投资协议》的保障。

瑕不掩瑜,作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走向的两大力量,局部的摩擦和争端难逆深化合作的大潮。“减少摩擦”、“投资开放”,习近平此行的目的和诚意为中欧合作找到更多解决途径充满信心。

欧方期待此次的来访既能保障在华投资现有的保障待遇,又能进一步促进投资自由化。中方则将其视为一次“寻求实力和友谊”的访问,既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贸易上的摩擦,又能确保中国企业顺利地大步迈出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贸易摩擦
浅析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现状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贸易摩擦应对新策略探析
浅析中日双边贸易摩擦及应对措施
论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影响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