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施肥水平的巴西蕉抽蕾期形态与产量的定量关系

2014-04-29刘永霞唐粉玲周兆禧何应对臧小平曹红鑫鞠俊杰王必尊

热带作物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量

刘永霞 唐粉玲 周兆禧 何应对 臧小平 曹红鑫 鞠俊杰 王必尊

摘 要 2011~2013年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巴西香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顶部2~6叶总叶面积、株高、茎围、绿叶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最高的是茎粗,其次为顶部2~6叶总叶面积。对巴西香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得产量预测回归模型:Y=-8 032.426+538.515D+0.102A,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围D和顶部2~6叶总面积A是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2个生长性状。但栽培时还是要协调好各性状间的关系,在强调高产育种的性状选择上,可将重点集中于这2个性状上,从而缩小育种过程中良性性状的选择范围,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巴西香蕉;抽蕾期;形态参数;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68.1 文献标识码 A

香蕉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果树,其营养成分丰富、经济价值高,是我国经济效益作物之一,且香蕉成为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4大粮食作物[1-4]。提高香蕉产量是香蕉栽培及育种的主要目标。香蕉产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多个农艺性状的共同作用和共同影响。由于植株的叶、茎等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之间以及整体之间均普遍存在一定的关系[5]。目前,很多研究者已建立了众多的计算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估算各生理因子或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如大麦[6]、水稻[7-9]、大豆[10]、玉米[11]等,而有关香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甚少,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香蕉施肥量的精确性,也有助于提高香蕉新品种的育种效率。本研究采用“3414”实验设计,以巴西香蕉农艺性状与产量为研究对象,对其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旨在探讨巴西香蕉形态与产量的关系,为香蕉生产和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土壤

试验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文社村东边群图岭进行。试验蕉园的面积共6 hm2。供试土壤类型为玄武岩砖红壤土,土样于试验前采集0~20 cm耕作层土壤,土壤经风干、磨细、过筛等处理后测试土壤基本农化性状,测试方法参照文献[12]。经测定:pH值为5.06,有机质含量8.7 g/kg,水解性氮62.7 mg/kg,有效磷16.69 mg/kg,速效钾41 mg/kg,肥力中等,钾含量偏低。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肥料处理采用“3414”方案(见表1),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150 m2,行株距1.6 m×2.5 m,每小区植蕉42株,试材为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种苗组培中心提供。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一致。在香蕉假植苗入田前,每株香蕉挖坑加2.5 kg香蕉茎干生物有机肥,其有机质含量≥30%,N、P2O5、K2O≥4%,化肥施用时间及比例参照匡石滋等[13]的方法,田间管理技术参照高广平等[14]的方法。

1.2.2 试验方法 抽蕾期,每个处理随机选取巴西香蕉3株,测量茎高(从地面至顶部两叶叶柄交叉点的距离),以H表示,单位:cm;茎围(离地面10 cm处假茎周长),以D表示,单位:cm;叶长(叶基到叶尖的距离);叶宽(最宽处的叶片宽度,测时与叶长垂直);计算顶部2~6叶总叶面积和,以A表示,单位:cm2,方法参照刘永霞等[15]的研究结果;绿叶数,以G表示;采收时称量单株果重,记录单株果重,以Y表示,单位:g/株。

1.2.3 数据处理及模型构建 数据用SPSS16.0及Sigmaplot10.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巴西香蕉叶面积、株高、茎围、绿叶数及产量间的关系模型。采用2011年7月~2012年6月试验资料,所有观测资料用于分析叶面积、叶长、叶宽与产量的定量关系分析及参数确定,2012年7月~2013年6月试验资料都用于模型测试和检验。因处理1是无肥处理(对照),处理2、4、8分别是缺N、缺P和缺K处理,这些处理对香蕉正常生长发育都是有影响的,为了模型的普适性,本研究建模及验证时没有采用这些处理的数据。

(2)模型检验。采用2012~2013年独立资料检验,采用实测值(Χ0)与模拟值(Χs)间绝对误差(de)、差值标准误(Sde)及相关系数(R)检验模型拟合度。

de=Χ0-Χs

Sde= (1)

式中,Χde为de的平均值,n-1为自由度(如样本数大于30,n为自由度)[1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的巴西香蕉形态与产量相关关系分析

抽蕾期间,香蕉产量与形态相关关系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2),香蕉单株产量与顶部2~6叶总叶面积、茎围及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最高的是茎粗,其次为顶部2~6叶总叶面积。顶部2~6叶总叶面积、绿叶数、茎围及株高间都是显著正相关关系。

2.2 巴西香蕉产量与形态的回归模型

进行巴西香蕉产量与巴西香蕉顶部2~6叶总叶面积、绿叶数、茎围及株高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筛选影响香蕉产量的最主要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式从所有可供选择的自变量顶部2~6叶总叶面积、绿叶数、茎围及株高逐步地选择加入或剔除某个自变量,直到建立最优的回归方程为止,明确主要性状对香蕉产量的贡献大小。表3表明,随着自变量被逐步引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在逐渐增大,说明引入的自变量茎围D、顶部2~6叶总叶面积A对香蕉总产量的作用在增加,其决定系数R2=0.856,则剩余因子e==0.379,说明对单株产量有影响的自变量除茎围D、顶部2~6叶总面积外,还有一些影响较大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如丰锋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蕉产量与茎周、果指长度、果指数量、果穗轴直径等性状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今后研究要综合考虑,精确定量产量与不同生育期的香蕉叶、茎、果指等形态的关系,为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表4给出了各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方程截距、通径系数(即通径系数)、标准误差以及相对应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从而可得线性回归方程为:

Y=-8 032.426+538.515D+0.102A

由通径系数可以看出自变量茎围、顶部2~6叶总叶面积对香蕉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分别是:PDy=0.554、PAy=0.428。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茎围、顶部2~6叶总叶面积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应留在方程中。

由表2可得自变量与因变量、各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茎围D、顶部2~6叶总叶面积A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是rDA=0.771,自变量茎围D、顶部2~6叶总叶面积A与单株产量Y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DY=0.884,rAY=0.855,自变量茎围D通过顶部2~6叶总叶面积A对单株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rDA×rAY=0.771×0.855=0.659,自变量顶部2~6叶总叶面积A通过茎围D对单株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rDA×rDY=0.771×0.884=0.681。

由表4获得茎围D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顶部2~6叶总叶面积A次之。通过分析间接通径系数发现,自变量顶部2~6叶总叶面积A通过茎围D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其间接通径系数为0.681。因此,自变量顶部2~6叶总叶面积A及茎围D对单株产量的增加均具有重要作用。

2.3 模型检验

利用2012~2013年剩余资料仅对假茎茎围D、顶部2~6叶总叶面积A与产量模型进行检验:分别输入相应的假茎茎围、顶部2~6叶总叶面积A,可得到相应的产量模拟值。图1是对回归方程模型检验。实测值与模拟值的1 ∶ 1关系图表明,实测值与模拟值拟合效果均较好(图1)。

对香蕉单株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统计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抽蕾期以巴西香蕉假茎茎围D、顶部2~6叶总叶面积A获得的香蕉单株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差值标准误和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差值标准误Sde=325.588 1,相关系数R=0.894,达极显著水平,平均绝对误差Χde=208.782 4,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筛选出影响香蕉产量的最主要因子:巴西香蕉假茎茎围D与顶部2~6叶总叶面积A,且都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茎围D对香蕉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顶部2~6叶总叶面积A次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香蕉单株产量估测模型:Y=-8 032.426+538.515D+0.102A,经2012~2013年独立试验资料检验,香蕉单株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拟合度均较好。

吕艳东等[17]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倒1节间粗的基础上,增加其下部节间的粗度有利于高产。丰锋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茎周与产量的相关性也比茎高、果指长度等与产量的相关性好,匡石滋等[1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香蕉产量随着茎粗的增加而增加,这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究其原因可理解为:一方面是随着茎粗的增加,香蕉茎秆中维管束数目、面积明显增多、增大,这既是有利于有机物质的运转的通道,又是增强茎秆抗倒强度的因素之一,也是产量增加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研究表明顶部2~6叶总面积通过茎围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暗示叶片生产的光合产物除生长消耗外,大部分运抵茎部贮藏,于开花结果期间运出,用于花果的形成,因此,较粗的茎部能提供更多养分用于产量形成。

另外,叶片是作物的主要光合器官,其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到光合速率和光合效能,叶面积指数越大,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的光能就越多,光合产物就越多,当叶面积指数超过最适叶面积指数后,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间的重叠遮蔽越严重,有效光合面积明显降低,光合产物的生产反而显著减少。

香蕉抽蕾后植株已不再长叶片,根系的抽生也基本上停止,由田间实践知,香蕉一片半叶保一梳香蕉,香蕉断蕾是根据断蕾时叶片数量决定留香蕉梳数。据了解,香蕉断蕾时一般留6~7梳香蕉,抽蕾时叶片在10片叶左右。以不同叶龄的叶片来说,叶片生长尚未完成时,本身产生较少光合产物,不向外运出,反而从别处输入光合产物,供幼叶生长用。一旦叶片长成,形成大量光合产物,就向外运送光合产物。老叶的光合产物形成渐少,输出的数量亦减少,最后停止输出。抽蕾后香蕉顶部6片叶长成,且受光面积最大,下部叶片较老,受光面积甚少,因此,顶部6片叶成为香蕉果实有机物的重要输入源。顶部叶是苞叶,短小,不属正常叶,故本研究只研究了顶部2~6叶叶形态与产量的关系。

丰锋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种植密度在2 083~3 125株/hm2范围内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并不显著影响香蕉的生长(茎高、茎周、叶长、叶宽),而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2 500株/hm2时单株产量最高;而本研究采用的实验布置就是2 500株/hm2,适宜的密度,不仅为试验区的香蕉提供了充足的水肥、阳光,也为香蕉产量的形成提供了最适叶面积。作物产量是一个综合指标,作物产量提高的最佳途径是要求品种各性状之间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单一目标性状的提高。因为不同性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贡献的大小和方向不同,不同的作用方向、大小可能相互抵消,掩盖了它们间的真实关系,因此使众多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另外,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及栽培措施均有所不同,有时甚至差别很大,本模型是否适用还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潘孝忠, 曾建华.海南香蕉平衡施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10): 81-83.

[2] 王艳琼, 魏守兴.不同种植模式对巴西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29(4): 20-25.

[3] 丰 锋, 叶春海, 王季槐, 李映志.种植密度对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28(1): 40-43.

[4] 林继雄. 香蕉对钾素养分需求量与株型有关[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0(5): 26.

[5] 丰 锋, 叶春海, 李映志, 等. 香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的研究[J]. 福建果树, 2007(2): 6-8.

[6] 方桂英, 杜向红, 张保军, 等. 约旦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形态与产量性状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6): 78-83.

[7] 周丽慧, 谢永楚, 陈 涛, 等. 水稻剑叶形态与产量的关系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28(6): 1 207-1 211.

[8] 侯立刚, 赵国臣, 齐春雁, 等. 吉林省水稻品种株型形态、 穗部形态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35(5): 1-3, 19.

[9] 张力焱, 吕 岩, 王宇飞, 等.沙地水稻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回归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8(3): 287-291.

[10] 杜吉到, 郑殿峰, 梁喜龙, 等. 不同栽培条件下大豆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8): 183-187.

[11] 宋继娟, 柳金来, 周柏明, 等.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31(4): 11-13.

[12] 周鑫斌, 石孝均, 孙彭寿, 等. 三峡重庆库区柑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4): 817-823.

[13] 匡石滋, 田世尧, 李春雨, 等.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 147-150, 175.

[14] 高广平, 易干军, 魏岳荣. 香蕉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概况[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0): 337-342.

[15] 刘永霞, 周兆禧, 唐粉玲, 等. 巴西香蕉叶面积与叶片形态特征关系的定量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3, 34(9): 1 641-1 645.

[16] 曹宏鑫, 张春雷, 李光明, 等. 油菜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J].作物学报, 2006, 32(10): 1 530-1 536.

[17] 吕艳东, 郑桂萍, 刘梦红, 等.寒地早粳稻秆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种子, 2010, 29(1): 41-47.

[18] 丰 锋, 叶春海, 李映志, 等. 香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的研究[J]. 福建果树, 2002, 141(1): 6-9.

猜你喜欢

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0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产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