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外包理论的校企人力资源对接探究

2014-04-29黄永莹

中国市场 2014年49期
关键词:人才招聘中小型企业校企合作

[摘要]本文对中小型企业和高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现阶段企业招聘人才和高校培养人才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创新性地介绍了三种新型的人力资源外包校企合作模式,并在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以及项目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力资源管理;中小型企业;人才招聘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9-0081-02

1实行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1.1企业方面

(1)内部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开始更多地把视线放在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上,将非核心业务流程转给专业化组织机构的服务外包浪潮逐渐被掀起。实行服务外包可以大大压缩企业在非核心业务中的成本投入,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之前,公司部门为保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往往呈现一种扁平化的形态,沟通不畅且人员冗杂,人力资源成本高。实行外包制度之后,部门可以得到精简,大大增加了工作、管理效率,给臃肿不堪的组织机构打了一剂“瘦身针”。在这些背景下,企业可以将精力和资本投入到核心业务领域,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通过调研活动,我们发现: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的劣势,往往没有信心和财力招聘高素质的人才,即使招聘成功,其离职率也相当高,频繁的人才流动不断蚕食企业的竞争力,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知识、经验、经营数据甚至核心技术流失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企业迫切需要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却又总是与好的人才擦肩而过的窘迫境地。从另一方面来讲,在企业内训制度极其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面试官不够专业、招聘过程不科学的情况发生,盲目的招聘活动会造成新员工对企业不信任、老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的双重负面影响。

(2)外部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服务外包应运而生以来,其发展速度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借鉴美国、欧洲的成功经验,我国的人力资源外包活动正向成熟化、规范化大步迈进。而随着服务外包协议的一步步完善,企业与机构之间的“信任问题”等负面障碍正被逐层清扫,人力资源外包活动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接包者被动地将商机共享,一些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的机构抱有投机的心理,人力资源外包市场鱼龙混杂,竞争逐步走向白热化。如何在参差不齐的服务外包商中选择出更为专业、合适的合作对象,是企业首先应该考虑的。从诚信合作即对专业知识的获取方面出发,选择与高校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合作是中小型企业的最优选择。

1.2学校方面

(1)内部因素。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年代,能否吸收到优秀的人才加入直接决定了高校之间竞争的成败。为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各大高校管理层针对人才的吸引、培养和输送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这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与企业合作实行服务外包。另一方面,各高校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科研活动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活动。如果能利用服务外包活动的契机,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而和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调研活动贯穿合作的始终,将有利于高校拿到更准确、更及时的一手资料,得到更加充实的科研成果。在与企业不断的合作中,可以同步开展实践性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以往的模拟仿真式实训,同步增强学生们的专业性。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作为接包方核心领导团队的教师们可以摆脱以往缺少业务实践经验的短板,在实践中得到书面学习、培训不能达到的效果。

(2)外部因素。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剧了本就十分激烈的国际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来源——教育显得越发重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教育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时至今日,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政府积极引导、推动的重点项目,人才市场也日益繁荣起来。我国于2009年出台《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积极改革原有的实习模式,与服务外包企业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中小企业作为发包方,直接享受优质人力资源带来的商业收益,作为交易,其向校方及大学生提供资金与实践平台,在缓解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的同时,响应了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将得到政府大力的支持。

2新型人力资源校企合作模式

2.1校企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的模式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时常被提到,也被称为“订单式教育模式”,即企业与高校签订协议,并制定一系列人才培养战略,高校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即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本文中提到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在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所得到的,它新增了对活动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条款:企业和高校联合办学,为保证人才与企业的契合、进一步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设立由企业冠名的奖学金、助学金,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为优秀学生颁发企业版结业证书、实习报告,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2.2设立双导师制度

在以往,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多是由行政班级组织的,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们只有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才有机会选取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导师进行学术知识的深度学习,效果甚微。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在入职后习惯性得投入到基础实践活动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知识的空白期,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充分地将专业知识进行应用。近年来,许多高校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但是长期专注于学术活动中的老师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和市场发展的最新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变革。通过人力资源校企合作,企业定期指派专家前往高校进行授课和阶段性考察,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让其进一步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以及更为先进的技术。而企业的专家、培训师常年研究市场动态和企业战略,对学术界的最新动态了解不多,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邀请高校教师进入到企业中开讲座、开展培训活动等。在企业专家培训师和高校教师建立双导师制度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和企业职工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取学术导师和实操导师,师生共同进步,达到学有所用、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

2.3开展优秀人才“职场直通车”计划

对于高校来讲,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应是日程上的工作目标,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把在校大学生转换成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力资源校企对接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职场直通车”计划是人力资源校企合作的第三种模式,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和“双导师”制度的发展,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涌现出来,根据其在大学期间的表现及综合素质测评,高校以“保送”的形式将其输送到合作的企业中。企业将实习期和试用期进行整合成一个实训期,如果这期间学生表现良好,则可以留在企业中成为正式员工。作为校企合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参与到其中的高校、教师、学生、企业报以高度重视,以诚信为本、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3结论

本文分别从内、外两部分因素及企业、高校两方面对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校企合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介绍了联合办学、双导师制度和优秀人才职场直通车三种新型人力资源外包校企合作模式。本文的撰写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等方法,从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内进行校企合作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和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外包的平台上进行无缝对接的研究方案。相较以往研究中对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单方面的研究,本次研究成果优化了仅停留在输送签约层面的校企合作,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王晓红.人力资源外包与高职院校实习结合可行性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4):37-39.

[2]冯雷鸣,刘妍,石啄.国外服务外包理论研究简述[J].经济师,2010(1):45-46.

[作者简介]黄永莹(1994—),女,汉族,天津人,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人才招聘中小型企业校企合作
基于企业人才招聘有效性评价研究
“大五人格”测验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医院人才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