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机构审计工作深入开展的探索

2014-04-29孙文娟曹玉玲

中国市场 2014年13期
关键词:审计监督管理医疗机构

孙文娟 曹玉玲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运营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审计工作在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工作实施的效果已初见端倪。本文从审计工作逐步开展的实践出发,就加强医院管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医疗机构;审计;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给医院内部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作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身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2006年卫生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自2012年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审计科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只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审计上,而是拓宽到包括医院经营管理、重大项目投资、设备和大宗物资购置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成本和预算等,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为目的、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各个方面,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审计任务。

1 不断完善审计工作规章制度,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上,我院审计部门立足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逐步完善了具有医院特色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这个制度体系构建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相继完善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人员职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建设管理制度》、《重要岗位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医院重要岗位人员轮换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职责和权限、审计程序及操作规程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审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建立定期经济效益指标分析评价机制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及财务相关指标,从住院科室、门诊科室和医技科室三个方面定期对全院及各科室经营状况和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同比、环比统计分析评价,有助于院领导对医院、科室的运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决策和适时调整战略。

(1)住院科室从收入、出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出院患者人均费用、每床日医药费用及收入结构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2)门诊科室从收入、门诊量、门诊诊次费用、收入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医技科室从收入、工作量及消耗材料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 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审计逐步规范化

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审计贯穿于设备引进、使用管理、维修和报废的全过程。

3.1 引进前

大型设备采购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意见,从审计角度对设备引进提供意见;进行设备购置前的经济效益预测与分析,对设备年使用人数、收费标准、年收入总额、年费用支出、年利润、保本工作量、保本收入及投资成本回收期进行分析,监督设备购置是否适合医院、科室当前业务量,是否合理购置设备,不因盲目引进而造成医疗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2 购置中

(1)对招投标过程实行监督。我院自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后,单价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委托专业的招标代理公司集中招标采购。审计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重点一是对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维护医院效益;二是审查供应商资质、设备资质、维保期、售后服务方面的保护性要求等。

(2)设备合同审查。审计作为合同签订前会签流程的一个环节,重点审查20万以上设备是否有上级主管部门批文;是否由使用部门提交归口采购部门经办,并经院办公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是否符合院内规定需经招标、议标、比价方式确定供应商及产品;合同设备规格型号、产地、价格、维修期等是否符合投标文件规定。

3.3 投入使用后

设备正常运转后进行跟踪审计。原则上20~50万元设备每年作跟踪经济效益分析;50万元~100万元设备每半年作跟踪效益分析;100万元以上设备,每季度作跟踪分析,检查实际使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1)设备有没有闲置及使用率的高低;(2)在技术上,设备能否适应发展趋势;(3)在经济效益上,实际取得的经济效益与购置前所做的可行性论证中的经济效益分析是否符合,有多大差距,能否按预期收回成本并创造较好的经济利益。对大型设备的效益分析及跟踪分析能够确实掌握设备使用情况,规范采购行为,避免盲目引进。

3.4 设备款项支付审计

定期对设备付款结算进行审计并形成制度化。(1)审查付款是否按照合同规定进度进行。(2)审查结算手续是否完备,附合同结算单、医疗设备验收单,且单据上各项签字是否齐备。

3.5 设备维修项目审计

审计内容包括维修前各项手续是否完备,使用科室、维修部门、主管科室、主管院长及院长签字是否齐全。维修合同条款是否符合合同法规定、价款是否合理等。

3.6 设备报废清理审计

对应报废的设备审查以下内容:(1)使用科室提出的报废申请;(2)维修人员及管理部门出具鉴定意见;(3)报请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核;(4)财务、设备管理部门减账是否有上级主管部门批文。避免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盲目性,保证了国有资产安全。

4 加强风险和效益意识,重大项目实施前进行分析预测

在重大经营项目的立项上,进行充分的事前成本分析和效益预测,形成严格规范的论证报告。论证报告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现有条件、立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项目建议。

5 加强经济合同的审计监督,从源头规范经济行为

经济合同的签订实行会签流程,审计科作为合同会签中的一环,主要从管理角度对经济合同进行审计,对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条款提出合理化建议。经过招投标的,审查是否按中标文件拟定,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完整且符合相应合同法规要求,意思表达是否具体、清晰、无歧义,内容是否前后矛盾、有遗漏、对医院是否有潜在风险等;非招标的,还要审查经济合同签约方主体资质是否合格等,尽可能减少管理中的漏洞,规避了医院相关部门的风险。跟踪监督经济合同的执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通过动态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促使医院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6 加强医院日常管理的监督

(1)定期对医疗科室收费、退费情况,促使医疗收费、退费及时、合理、合法,监督医院收支业务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制度。

(2)每季度与财务科联合,对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进行实地物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账账相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库存物资的合法、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7 积极参与全面预算工作

我院全面开展医院全面预算工作,作为审计部门积极参与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全面预算工作,成立了以院长、总会计师为核心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全面预算的总体要求及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职责,对科室上报的预算进行分析评估,有疑义的及时与科室沟通,听取科室预算升幅降幅不平稳的原因并加以核实。

目前,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将审计工作切实开展起来并加以深化,而不是流于形式;同时要更加注重同各科室的交流与沟通,主动发现问题,增加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将审计工作全面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EB/OL].( 2003-06-01). 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797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EB/OL].(2006-08-1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27/content_5144458.htm

[3]丁涵容,王靖,王延青.从审计的角度探讨医院的设备经济效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45).

[4]王志芹.完善医院内部审计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中国美容医学,2012(Z2).

猜你喜欢

审计监督管理医疗机构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