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需求角度分析江西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因素

2014-04-29陶裕春申昱

中国市场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老龄化

陶裕春 申昱

摘要:采用2013年江西省老人长期照料调查数据,探索其生活满意度因素。结果发现,在需求满足程度方面,经济、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与老人生活满意度正相关;在个人是否易于满足方面,个人承受能力、社会相对地位对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老龄化;需求满足

中图分类号:C913.6

随着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和高龄化。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必将给社会发展和养老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逐渐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却在不断弱化,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是否满足其自身需求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一、绪论

从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对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来说,解决老人的经济问题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老人收入稳定,不需子女的经济供养,养老阶段轻松愉悦。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身体素质在逐年变差,出现器具性生活能力下降,老人对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的需求加大。子女经常与老人进行感情交流,使老人得到精神安慰,对老人身心皆有益处。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有效打发闲暇时间,使老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以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助老敬老等政策为表现形式的正式社会支持也不可或缺。

从个人是否易于满足的特性对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来说,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中引起的心理压力或负面情绪的承受和调节能力,对逆境时适应力、容忍力、战胜力的强弱。高龄老人经历过较多的苦难,更加豁达,更容易满足。女性相较于男性性格温和,即使身于逆境也容易知足。个人对自身生活现状与参照对象进行对比时,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会有所影响。老年人的受教育状况、职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相对社会地位,教育水平较高、职业收入较高的老人一方面经济地位较高,另一方面,心理自豪感、自我存在感较强。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2013年江西省 “老龄人口长期照料调查”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江西省各地区县市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发放1380份问卷,有效问卷1177份,回收率达到81%。

从老年人的衰老体验指数、焦虑指数、满意指数三个角度来度量生活满意度水平,采用5分量表测量。将各问题得分正向累加得到生活满意度总得分,量表得分越小,表示相关评价的满意度越高。由主成分分析得出3种因子权重为37.467%、32.779%、29.753%,最后得出生活满意度因变量指标。提出的问题包括:生活来源是否够用;如果生重病,能否及时到医院治疗;现在所有孩子是否常来看望,是否经常进行通讯联系;现在是否经常阅读书报;是否经常参加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否经常参加个人户外活动;所在社区是否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目前是否有社会保障。个人是否易于满足从两个方面进行权衡,包括个人承受能力和社会相对地位。其中,个人承受能力的相关指标为年龄、性别;社会相对地位的相关指标为文化水平、60岁之前的职业。

三、老人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

运用Logistic回归对二元变量指标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见表1。

(一) 单因素对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男性对生活的需求层次更高,对现状不易于满足,因此生活满意度更低。年龄对老人满意度的评价影响显著,低龄老人相较于高龄老人患慢性病的概率较低,身体更为健康,心态更好。是否读书对老人满意度的评价影响显著,没有读书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较高。职业对老人满意度的评价影响显著,60岁之前的职业属于脑力劳动范畴的老人相较于体力劳动的老人选择生活满意的胜算比是2,证明了职业层次较高,社会相对地位较高的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子女常通讯联系、情感慰藉使得老人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高。生活来源是否够用对老人满意度的评价影响显著,经济收入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能否及时就医与生活满意度成正相关。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和个人户外活动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显著偏高;喜欢进行社会交往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更高。主要医疗费用由正式社会支持提供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显著偏高。所在社区提供社会服务的老人和享有社会保障的老人,即正式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二) 多因素对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模型1有个人是否易于满足和情感慰藉的变量,是否读书和职业变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减弱,年龄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一方面老人对子女的依赖性越强,子女的情感慰藉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老人的患病率增加,花在就医看病的费用越多,对经济收入的需求越高。模型2中加入了社会交往和生活照料的变量,是否读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这可能是因为个人的学历层次越高,对社会交往的需求越高,老人越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子女常联系看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减少,这意味着老人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来打发时间,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由此提高自身的生活满意度。模型3中加入了正式社会支持的变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政府和社区的依赖性加强;生活来源够用的胜算比增加,可以由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和医疗费用来解释。与此同时,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减少,更多地向政府和社区寻求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个人户外活动、社会活动和阅读书报代表的社会交往的胜算比都相应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部分,当正式社会支持介入后,整个社会支持网络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

四、结论与思考

分析结果表明: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其分别从经济水平、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社会交往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的角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分别证明得到了各变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其次,个人是否易于满足的特征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也有显著影响,从个人承受能力和社会相对地位两个方面进行验证,分别证明了个人承受能力越强,个人越易于满足,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越高;社会相对地位越高,对需求的期望值越高,个人越不易于满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负的相关关系。

从个人承受力的角度来看,更应该关注学历层次较高的知识性老人、60岁之前职位层次较高的男性老人的需求;收入方面,政府应该关注收入来源不稳定、收入较低的老人,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心理方面,政府应在社区中增加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定期举办关爱身边老人、与老人谈心的社区活动;健康方面,居委应该开设免费的老人身体健康检查试点,社区增设老年服务站和医疗点;照料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强照料者的专业培训,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对于在职的家庭照料者,政府应该在事假、工作等方面给予比较灵活的安排,减轻照料者的压力和负担。通过以上的措施,结合老人的具体生活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丁志宏. 我国高龄老人照料资源分布及照料满足感研究[J].人口研究,2011(5):102-110.

[2]王萍,高蓓.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趋势影响的追踪研究[J].人口学刊,2011(3):70-79.

[3]郝晓宁,薄涛,等.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社会网络及社区养老分析——基于北京市的抽样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17-23.

[4]熊必俊.以动态人口红利实现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兼议退休年龄与人口红利[J].中国市场,2012(46).

[5]Paivi Voutilainen,Kaisa Backman.Family Members 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J].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2008(4):135-149.

(编辑:许丽丽)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相关分析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大同市第一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郑州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