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2014-04-29李虹

中国市场 2014年27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李虹

[摘 要]本文梳理了潍坊市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专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172-0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潍坊市农业生产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供应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供应短缺变成了供应充足。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并实施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2003年,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提出并大力推进 “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收到了明显成效,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2002年现价增长1.94倍,粮食总产量增长1.8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072元,比2002年增长1.94倍。

1 潍坊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现辖4区、6市、2县、4个经济区,全市已建成了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乐西瓜和肉鸡等一大批名优特稀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小康县标准,4个县是全国百强县。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人口为908.62万,其中农业人口为477.91万人。2012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2%,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04.6万亩,与2011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552.0万吨,增长3.4%,畜牧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 [1]。

2 潍坊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2012年3月,教育部和省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协议以来,潍坊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两个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了职教改革创新发展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2.1 推进技能大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2月,潍坊市通过了关于建立市职业技能竞赛基地的议案。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基地建设,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以及有关院校协商论证,制订基地建设方案,规划建设30个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基地,承担省市两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及训练、建设院校及其他院校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开展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和职业教育政策及重大问题研究。

2.2 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潍坊市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2010年面向2746家企业开展人才技术需求调查,挖掘企业岗位需求7.1万人,汇编成册并发放到全市大中专院校,推动各院校主动与企业对接。印发了《驻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评估细则》,对全市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评估,引导校企合作工作健康深入开展。印发《关于建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的通知》,要求院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逐一落实毕业生去向。

2.3 职业院校品牌特色鲜明

潍坊市统筹服务驻潍高校发展,推进校地融合。积极支持驻潍高校提升办学能力,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成为全国骨干高职院校,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成为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全国“交通高职教育示范院校”。驻潍坊高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省级重点专业17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个。

2.4 开展鲁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

经省教育厅批准,潍坊市成立了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鲁台教育交流中心,为鲁台两地职业院校、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和学生赴台学习研修等两岸院校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提供服务。成功举办了鲁台教育合作暨职业院校校长研讨会,台湾高校56人和省内院校等共约150人与会,会上共签署合作协议或意向38个,其中潍坊院校共签订协议或意向21个。

3 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3.1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适应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课程模式单一,培养目标过于狭窄,培养的人才的就业流向与农业、农村经济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反差,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到不了农业、农村,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和层次性相冲突,不能适应潍坊市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3.2 农业专业知识结构未能与潍坊市产业结构相匹配

潍坊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以培训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潍坊市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业类专业设置雷同或重复率高,有些专业生源过多,但就业岗位数量偏少,毕业之后部分毕业生难以就业;而有些专业虽然高校设有专业,但实际招生难以维持,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严重。

3.3 农业人才能力水平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一定差距

发展现代农业,有赖于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而這些应用离不开新型农业生产者。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农业从业人员不仅是一个生产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经营者,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大量能做好产后服务、开拓市场、促进销售的农产品经营管理者。而这些都需要农业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3.4 农职院校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但由于受改革进程和教育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陈旧,所用教材过时现象较普遍,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在学习的同时就已经过时,再加上农业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操作的机会不多,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2]。

4 促进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4.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农业职业教育新体系

随着潍坊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的进程,急需一批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效率的调节作用,将就业服务与升学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满足农村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2]。

4.2 调整农职院校专业设置,主动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职业教育要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服务,重点扶持建设新农村需要的专业,各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应尽量发挥优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名牌专业,避免同一区域内各个学校重复开设农业类热门专业[3]。

4.3 突出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农职生实践技能

现有的农业职业教学模式受实训基地数量和规模的影响,大量的时间用于教授课堂理论,学生缺少相应的实践技能,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本岗位的操作技能联系起来,因此各农职院校应该着力办好校内实践基地和实训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实习环境;同时积极探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充分利用潍坊市现有的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区,切实加强学生在实习、实验和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的学习与参与力度。

4.4 拓宽农职教育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办学兴学

加快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团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整体制订发展计划,鼓励继续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具体来说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多元办学可以参考民办高等教育的“国有民办”模式和“民有民办”模式[4]。

随着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農职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跟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升级。只有具备科技知识和高职业素养的农职人才,才能促进潍坊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潍坊市统计信息网.http://www.wf-stats.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42.

[2]向晋文.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16-27.

[3]阙名锦.浅谈通过发展农类专业职业教育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J].现代园艺,2013(12),224-225.

[4]罗建文.职业教育为农业经济服务的现状分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44-45.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