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农村民生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4-04-29李辉相迎昌

中国市场 2014年27期
关键词: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李辉 相迎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等农村民生日益凸显。本文从上述六个方面入手,探索影响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系统的民生指标评价体系。

[关键词]农村民生;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115-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提高,相应地民生幸福指数也应随之增加,然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民生问题日趋严重。三聚氰胺的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增长的房价、乱收费且收费高的医疗问题、就业压力大等是民生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政策一直把改善民生列为重点建设任务,但仍没有收到明显的成效。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能够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民生指标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民生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

关注民生早在2006年就已列入了中国政府的责任单。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此后,各地市也相继出台了民生幸福相关政策。虽然各地市在民生问题上都提出了一些指标评价体系,但由于評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不能准确衡量民生问题,导致重点不清,轻重不明。虽然各地区都在提倡改善民生,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系统的民生指标评价体系和方法是加速推进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辅助工具。

2 人民幸福感指数的影响因素

正如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在提出幸福指数的方程式时,指出欲望是不断变化的一样,民生指标也并非一成不变。但是在我们所处的今天,在现代社会不断出现一幕幕惊人的曝光事件后,人民幸福指数就体现在能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食有所保、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们社会的民生指标体系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衡量。

3 民生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食品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然而,近年来假薯粉、回炉面包及牛肉膏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甚至有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的现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越来越没有保障。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件无不让人们感到生活的艰辛。不要说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了,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保证不了,又如何期望人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恐怕所谓的“礼节、荣辱”也渐渐从人们心中消逝了。由于食品安全的概念非常广泛,这里将其分为食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大类。

(1)食品数量安全。食品数量安全的保障主要体现在粮食自给率、粮食库存消费比和年人均粮食占用量等指标上。其中,粮食自给率=(产量-进出口差额)/需要量×100%;粮食库存消费比=本期粮食期末库存/本期粮食消费量;年人均粮食占用量=年粮食产量/总人口数。

(2)食品质量安全。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些成熟的量化指标体系,如卫生部的《食品卫生标准使用手册》等中对各种理化检验指标都有明确详细的标准。但是农村超市假货滋生,食品、生活用品等质量得不到可靠的保证。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在食品质量安全上,笔者将以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食物质量安全标准达到国际标准的比例、食品添加剂抽检合格率等作为衡量农村食品质量措施监管程度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指标体系。

3.2 教育问题

(1)教育资源配置指标。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适龄儿童数量的不断减少,不少教育机构随着招生规模的下降而倒闭或合并,再加上国家在教育投入中对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问题非常突出。部分是由于经济困难没有钱去供孩子读书;或是由于学校设施落后,并且数量很少,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因此,各阶段办学机构的分布情况、经费投入、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是衡量教育资源的配置平衡性、不公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育附加费指标。随着我国高校收费迅速增长,上大学难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水平较低,而且收入来源比较单一,追求高学历自然成为改善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提高经济地位的重要途径。由于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择校热”问题愈演愈烈。昂贵的择校费既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又严重侵蚀了免费义务教育的成果。因此,学费、国家义务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

3.3 就业问题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中国只有全世界7%的耕地,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生产用地的大量增加,人多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从而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为此,我们将以农村劳动利用率、就业率、农民非农就业比重等指标进行衡量。其中农村劳动利用率=农村经济人口/农村劳动力数量。其中,农村经济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农村户籍人口+流入农村人口-流出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数量=经济人口+非劳动人口。农村非农就业比重=农村人口非农就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

3.4 医疗问题

(1)农村医疗状况指标。虽然中国政府在医疗体制框架内历经多次医疗改革,但“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却日益突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人口逐渐减少,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医疗服务人口也明显下降;再加上近年来,我国新农村政策的执行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便利的交通缩短了农村和城市的路程,因此,大多数农村人就医都选择直接往医疗条件较好的县医院就诊。此外,在卫生资源的配置上,城市卫生资源和服务过度,而农村却严重不足。在原本已经很少的卫生投资情况下,重城市、轻农村,进一步导致了基层和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农民对乡镇卫生院的认可、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是衡量农村医疗状况的重要指标。

(2)农村医疗保障指标。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是中国独有的医疗保障体系。自从1980年实行合作医疗以来,经过了起起落落,直至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实施,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才真正开始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在全国开始推行。目前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层次差别很大,乡村医院卫生水平普遍落后,但是通过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收费、医生可信度、服务态度、就诊交通、候诊时间的评价结果来看,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情况也各不相同。

3.5 社会保障问题

在农村社会保障指标体系方面,由于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一些职工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近年来国家在社会保障问题上不断进行探索,但由于社会保障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执行的刚性不强,管理不规范导致减发、拖欠社会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将从社会保障的范围、社会保障资金和社会参与度三方面进行入手,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对不同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定量分析、研究和预测。

3.6 住房问题

随着住房的商品化,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掀起了巨大的风潮。房价飞涨,地王迭现,有些城市甚至还出现了恐慌性抢购。虽然居住农村的农民房屋自有率高,但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城镇中的条件却不能保障。我们将从居住在城市的农民住房问题进行考量,从农村房屋闲置率和城镇住房条件这两个相互矛盾又有着鲜明对比的角度进行评判。

因此,本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目前人民需求及影响民生幸福感因素的基础上设置了食品安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6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设置了24个三级指标,见下表所列。

本文旨在探索出一套评价民生问题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各地区在改善民生问题中找到重点,有的放矢,加速民生问题的解决进程,使各地区在民生问题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哲.基于物联网的可追溯食品供应链研究[J].经济导刊,2012(3).

[2]董耀金.教育产业化相关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1(9).

猜你喜欢

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幸福指数的公路勘探设计研究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发挥工会纽带作用,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