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室内出血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2014-04-28林超望巧艾文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内出血前瞻性脑室

林超 望巧 艾文兵

脑室内出血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林超*望巧*艾文兵*

目的 了解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为IVH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描述IVH患者的临床体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VH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IVH患者167例,其中PIVH 26例,SIVH 141例;男105例,女62例,男女性别比1.69:1;患者年龄(58.17±12.18)岁。PIVH患者的病因分布中,主要包括高血压病(30.77%)、烟雾病(26.92%)、血管畸形(19.23%)等;SIVH患者的病因分布中,最主要为高血压病(68.09%)、其次为病因不详(21.28%)。入院时PIVH和SIVH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分别为(10.8±2.1)分、(11.7±1.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年龄>60岁和高血压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V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SIVH、入院GCS评分是IVH患者住院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病、年龄是IVH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SIVH、入院GCS评分可不同程度的预测IVH患者住院死亡。

脑室内出血 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 前瞻性

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1]。IVH是脑出血(ICH)中的重要亚型,可分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SIVH),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幸存者常残留功能缺损及智力障碍,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以往文献报道多以回顾性临床研究为主[3-4],鲜有专门针对IVH的前瞻性研究报道,而了解IVH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对患者的救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严格设计的IVH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前瞻性研究,能为将来IVH的针对性诊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神经外科连续住院的IVH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及随访,分析其临床体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前瞻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神经外科连续住院的IVH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5]进行诊断,并经CT检查确诊;②年龄≥18岁;③首次发生IVH患者;④就诊时间<24h。排除标准:①外伤、肿瘤卒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②患者心、肺、肾、肝脏功能不全者;③对本研究不配合,难以随访者。

1.2 方法患者全部信息资料由神经外科高年资医生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患者信息资料包括:①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②临床特征,发病特点、起病方式、诱发因素、入院昏迷程度、临床表现等;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尿酸、肌酐、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糖、血脂等;④疾病危险因素,入院后GCS评分、既往疾病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主要危险因素判定标准:肥胖,BMI≥28.0 kg/m2,成年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 h血糖≥11.1mmol/ L;高血脂症,胆固醇≥5.17mmoL/L和(或)三酰甘油≥2.1m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16μmol/L;吸烟,每天吸烟1支以上,连续或累计6个月;饮酒,每次2瓶啤酒或56°白酒50 mL,>5次/周。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连续型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影响因素分析将变量纳入方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方法:Forward:LR,变量入选标准α=0.05,剔除标准为0.1,最终筛选IVH患者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IVH患者218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IVH患者167例,其中PIVH26例,SIVH141例;男105例,女62例,男女性别比1.69:1;患者平均年龄(58.17±12.18)岁,50~7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71.86%。全部入院患者均行CT检查,CTA、DSA、MRA检查则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所有IVH患者均随访至少6个月,6个月末住院死亡58例,病死率34.73%,出院后无死亡病例。

表1 PIVH及SIVH患者临床特点(n=167)

2.2 IVH患者临床特征PIVH患者的病因分布中,主要包括高血压病(30.77%)、烟雾病(26.92%)、血管畸形(19.23%)等;SIVH患者的病因分布中,最主要为高血压病(68.09%)、其次为病因不详(21.28%)。治疗方式依据病因和病情的不同,PIVH患者行手术治疗16例(61.54%),保守治疗10例(38.46%);SIVH患者行手术治疗44例(31.21%),保守治疗97例(68.79%);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入院时PIVH和SIVH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分别为(10.8±2.1)分、(11.7±1.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见表1。

2.3 IVH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PIVH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男性、吸烟、高血压病、饮酒、冠心病、血小板减少等;SIVH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男性、吸烟、肝功能异常、饮酒、冠心病等。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年龄>60岁和高血压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4 IV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将从基线资料中筛选的因素及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以IVH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患者6个月末死亡:Y=1,患者6个月末存活:Y=0),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SIVH、入院GCS评分是IVH患者住院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具体表现为:年龄越大、罹患高血压、SIVH患者、入院GCS评分越低的IVH患者发生住院死亡的风险越大。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前瞻性的对167例IVH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以期明确IVH的病因、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等,并比较PIVH和SIVH的异同,为IVH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本研究发现,IVH患者中PIVH患者占15.56%,为IVH中较为少见的临床亚型,略高于文献报道的3.6%~9.0%[1,6];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8.17±12.18)岁,男女性别比1.69:1;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

表2 PIVH和SIVH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表3 IVH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通过以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IVH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显示,从IVH的病因构成看,高血压病在SIVH组的比例(68.09%)远高于PIVH组(30.77%);再结合年龄因素发现,SIVH组中>60岁患者比例更高,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PIVH患者;提示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SIVH发生的主要原因,高龄更加剧了发生SIVH的风险[4];而PIVH的病因可能与高血压病、烟雾病、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有关。此外,国外相关研究报道IVH可能来源于脑室血管瘤及深部的囊状动脉瘤等血管疾病[8],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IVH的病因进行全面探讨。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SIVH、入院GCS评分是IVH患者住院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越大,基础免疫功能较差,不能承受开颅手术,往往只能进行保守治疗,住院期间各种感染的风险也更大;高血压是IVH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均不发达,管壁薄弱,发生硬化的脑内小动脉若再伴有痉挛,便易发生渗血或破裂性出血;而入院GCS评分越低的IVH患者昏迷症状则越严重,患者的病情也更重,预后也会更差。因此,年龄越大、罹患高血压、IVH分型为SIVH、入院GCS评分越低是IVH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这对IVH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对于上述IVH人群应当作为重点监测人群加以干预,减少病死率。

综上所述,IVH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根据其不同的亚型(PIVH和SIVH)有所不同,高血压和高龄是IVH重要的危险因素;IVH的预后并不十分理想,病死率较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广泛而复杂。因此,在脑血管成像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IVH的诊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应尽量完善各项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积极改善患者的预后。

[1] 刘文科,李浩,方媛,等.原发性脑室内出血47例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1(8):768-770.

[2] 王向东,任新亮,王彦宏,等.早期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内出血铸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97-99.

[3] Norrving B.Long-termprognosis after lacunar infarction.LancetNeurol,2003,2(4):238-245.

[4] 刘文科,李浩,陈礼刚,等.前瞻性研究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4):330-334.

[5]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 Giray S,Sen O,Sarica FB,et al.spontaneous primar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 adults:clinical data,etiology and outcome.Turk Neurosurg,2009,19(4):338-344.

[7] 何国雄,李飞,刘清阁,等.原发性与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比较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4):474-476.

[8] 秦晓伟,韩珂,綦斌,等.原发性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24-5726.

R651

A

2014-06-30)

(责任编辑:甘章平)

10.3936/j.issn.1002-0152.2014.11.012

*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宜昌443001)

猜你喜欢

内出血前瞻性脑室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床旁彩超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并文献复习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扭伤后赶紧这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