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夫利西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4-04-28

中国药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亚群

田 柳

(重庆公安消防医院,重庆 40006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结肠,多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长期发展还有诱发癌变的可能[1]。目前研究认为,UC的发病与遗产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系统紊乱等多因素密切相关[2]。近年来,虽然英夫利西单抗(IFX)对UC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约有30%的患者对IFX治疗不敏感[3]。因此,寻找影响IFX应答的因素对于UC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旨在观察IFX对U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医院接受IFX治疗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订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诊断标准[4],剔除未按时随访和 IFX治疗少于3次者。纳入研究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45 岁,平均 (31.8±5.5)岁;根据临床病程,初发型 4 例,慢性复发型 12例,慢性持续型 7例。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3~47岁,平均(32.6±5.3)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入组第0,2,6周分别接受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商品名类克,瑞士Cilag AG公司,规格为每支100 mg,国药准字 S20060024)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5 mg/kg,滴注时间大于2 h,第14周维持治疗1次,总疗程14周。

1.3 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5]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14周后Mayo评分和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及内镜下CD严重度指数(CDEIS)评分。采集观察组治疗前1 d、治疗14周后及对照组同期空腹静脉血样本,应用美国Backman Coulter公司Ac.T Diff2型流式细胞仪及苏州生物基因有限公司检测免疫试剂检测样本总T淋巴细胞(CD3+)、总 B 淋巴细胞(CD3-,CD19+)、CD4+T 淋巴细胞(CD3+,CD4+)、CD8+T 淋巴细胞(CD3+,CD8+)及 NK 细胞(CD16+,CD56+)的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 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 Mayo评分、CDAI评分及 CDEI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应用 IFX治疗前,观察组 16例(69.57%)患者临床治疗有效,7例(30.43% )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组患者总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 NK细胞比例与治疗无效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B淋巴细胞及 CD4+T淋巴细胞比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P < 0.05),总 B 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改变(P >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T淋巴细胞、总 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 CD8+T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P >0.05),NK 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 <0.05)。

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CDAI评分及CDEIS评分比较(±s,分,n=23)

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CDAI评分及CDEIS评分比较(±s,分,n=23)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5。

?

表2 IFX治疗前观察组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s)

表2 IFX治疗前观察组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s)

注:与治疗无效组相比,△P <0.05。

组别有效组(n=1 6)无效组(n=7)总T淋巴细胞8 8.2 ± 8.1△7 7.1 ± 7.8总B淋巴细胞1 0.2 ± 2.9 8.9 ± 4.1 C D 4+T 淋巴细胞4 3.6 ±9.1 4 1.3 ±8.2 C D 8+T 淋巴细胞4 1.1 ± 8.6△3 1.2 ± 1 2.4 N K细胞8.5 ±4.3△4.4 ±3.1

表3 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s,n=23)

表3 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s,n=23)

注: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P <0.05;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观察组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总T淋巴细胞5 6.8 ± 9.7#7 0.7 ± 9.2*7 1.8 ± 1 0.1总B淋巴细胞9.4 ±6.3 9.5 ±3.8 9.6 ±6.5 C D 4+T 淋巴细胞3 3.1 ±8.5#4 2.3 ±8.2*4 5.8 ±7.6 C D 8+T 淋巴细胞3 1.2 ± 1 2.4#4 1.3 ± 1 0.6*4 4.7 ± 1 0.9 N K细胞5.0 ± 2.6#7.2 ± 3.4*#1 2.9 ± 7.2

3 讨论

生理状态下,免疫反应是在复杂而精确的调节下进行的,免疫反应异常是UC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大量临床研究显示,UC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活动期UC患者[6]。肠道免疫反应的调节有赖于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的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UC发病机制中重要的促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在UC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其升高水平与病变范围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IFX与TNF-α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从而可有效抑制其生物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分泌 TNF-α的免疫细胞的凋亡。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8],97.0%的UC患者在接受3次IFX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1年后71.3%的患者持续临床缓解,3年后51.5%的患者持续缓解,3次治疗结束后 72.1%的患者经内镜检查达到“黏膜愈合”。Caviglia等[9]对IFX维持缓解的有效性进行了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78%的患者可保持最初的临床改善状态,平均缓解时间达35.5个月,疗效满意。

本研究中,观察组经 IFX治疗后 Mayo评分、CDAI评分及CDE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提示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IFX治疗UC疗效确切。观察组接受IFX治疗前,临床治疗有效组患者总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NK细胞显著高于治疗无效组,也说明患者治疗敏感性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切相关,这与周有连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T细胞在机体防御和免疫监测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UC患者总T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导致机体对抗外来抗原免疫的监测作用减弱,从而引起细胞免疫调节失衡,这可能是诱发UC的重要因素[11]。本研究中23例UC患者治疗前总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也证实了这一观点。Mamula等[12]的研究还发现,UC患者活动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其中CD8+T淋巴细胞下降较 CD4+T淋巴细胞更明显,CD4/CD8比值明显增高。王红等[13]的研究还发现,IFX可通过影响T-bet和RORC转录因子水平来调节CD4+T细亚群数量,通过调节Th亚群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机体促炎因子的水平,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治疗炎症性肠疾病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高,提示IFX能有效纠正UC患者淋巴细胞分布异常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UC的发病密切相关,IFX能有效纠正患者淋巴细胞分布异常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疗效确切。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同时肠道黏膜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较外周血更能有效反映UC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治疗的疗效。因此,IFX对UC患者淋巴细胞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 萍,陈胜良,莫剑忠,等.炎症性肠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2000,5(4):220-222.

[2]Zhao L,Wu H,Zhao A,et al.The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a two-herb formula on ulcerative coliti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ction[J].J Ethnopharmacol,2014,153(1):151-159.

[3]Rizzo G,Pugliese D,Armuzzi A,et al.Anti- TNF alpha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a valid approach for organ-sparing or an expensive option to delay surgery?[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17):4 839-4 845.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5]田 雨,李俊霞,李懿璇,等.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1):41-44.

[6]Seicean A,Moldovan-Pop A,Seicean R.Ulcerative colitis worsened afte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efficacy of infliximab[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17):5 135 -5140.

[7]Magnusson MK,Dahlén R,Strid H,et al.CD25 and TNF receptor II reflect early primary response to infliximab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2013,1(6):467-476.

[8]Cullen G,O'toole A,Keegan D,et al.Long- term clinical results of ileocecal resection for Crohn's disease[J].Inflamm Bowel Dis,2007,13(11):1 369-1 373.

[9]Caviglia R,Ribolsi M,Rizzi M,et al.Maintenance of remission with infliximab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efficacy and safety long-term follow-up[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39):5 238 -5244.

[10]周有连,陈 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2):1 833-1 838.

[11]王巧民,翟志敏,贾 勇,等.溃疡性结肠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6):366 -367.

[12]Mamula P,Markowitz JE,Cohen LJ,et al.Infliximab in pediatric ulcerative colitis:two-year follow-up[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4,38(3):298-301.

[13]王 红,李呈贞,钮晓音,等.单抗英夫利西对克罗恩病人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免疫学,2013,33(6):456-460.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亚群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2015-2017年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