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脉理论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中临床应用

2014-04-27金悠悠方向东朱伟芳梅麟凤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带脉单纯性针刺

金悠悠,方向东,朱伟芳,闫 伟,梅麟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带脉理论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中临床应用

金悠悠,方向东,朱伟芳,闫 伟,梅麟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目的:探讨运用带脉理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运用带脉理论进行针刺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及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带脉理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带脉理论;针刺;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特指除由“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度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显著超过正常人体生理需要,且有害身体健康和正常功能的状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带脉理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50例,并与常规针灸治疗相比较,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17~55岁;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9~5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下为过重;超过21%~30%为轻度肥胖;超过31%~50%为中度肥胖;超过51%以上为重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定为肥胖的标准。②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平方(kg/m2)。BMI=25~26为超重;BMI=27~30为轻度肥胖;BMI=31~40为中度肥胖;BMI>41为重度肥胖。BMI≥27定为肥胖标准。③脂肪率F(%):即人体脂肪百分率(%)=人体脂肪/体重×100%。以体重≥标准体重的20%,BMI≥27,脂肪率≥30%,3项均符合或3项中有2项符合且排除继发性肥胖的患者可确诊为单纯性肥胖。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讨论通过《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的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分型标准。①胃肠积热型:形体肥胖,食欲旺盛,消谷善饥,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②脾胃气虚型:形体肥胖,疲乏无力,肢体困倦,纳少腹胀,便溏尿少,舌淡胖,苔薄腻,脉濡或缓;③脾肾阳虚型:形体肥胖,面色白,形寒肢冷,面浮肢肿,腰膝酸软,尿少,带下,舌淡或胖,脉细沉迟。诊断证候除肥胖外,具备2~3项以上,舌、脉象基本符合者,即可诊断为该型。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为16~60岁;③对试验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小于16岁,大于60岁者;②继发性或病理性肥胖者:如垂体瘤、下丘脑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引起的肥胖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或未按规定治疗,中途退出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主穴:取中脘、双侧天枢、梁门、大横、带脉[2]、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丰隆、带脉穴及其上下各一寸取2穴。配穴:胃肠积热型加用内庭、梁丘;脾胃气虚型加用足三里、气海、关元;脾肾阳虚型加用肓俞、太溪[3]。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mm×40mm毫针直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双侧带脉穴分别与同侧天枢穴接用华佗牌SDZ-II型电针仪,选用连续波,强度以双侧腹外斜肌有抖动感且无疼痛为宜。留针30min。

1.5.2 对照组 主穴:取中脘,双侧天枢、梁门、大横、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丰隆。配穴:同治疗组。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mm×40mm毫针直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天枢穴与同侧大横穴接SDZ-II型电针仪,选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min。在治疗同时,嘱两组患者三餐定时定量,少食高脂肪、甜食,忌宵夜,配合适量运动,晚餐后1h快走或慢跑40min。

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6 单纯性肥胖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1998年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肥胖病研究会第四次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病多因机体热量摄入过多,大于消耗热量,或摄入热量正常而消耗热量过少,久而久之,脂肪过度堆积而成。目前,国内外虽然对肥胖病机制的认识与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而关于肥胖病的综合疗法,相关报道已散见于论文和著述,甚至在祖国医学文献或现代中医院校教材中亦有相关阐述,但对其确切病因、完整发病机制及有效持久的治疗手段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证据,缺乏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大样本相关研究,并且理想的、无毒副作用的减肥药物至今仍没有突破性进展。纵观近年相关文献,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病的发生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而其中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因素、能量失衡等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对其治疗,常采用食物抑制药、增加能量消耗药、抑制肠道吸收消化药、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诸多药物虽然短期效果明显,然而安全性低、副作用大、极易反弹等缺点亦较为明显。

祖国医学认为,肥胖病的发生与脾肾关系密切,其病机多与“气虚”“水湿”“痰瘀”有关;治疗时通过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瘦身目的。而祖国传统医学的针刺疗法对人体糖代谢、脂肪代谢、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及消化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化浊降脂的减肥效果尤为明显。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经络循行的相关理论,采用带脉腧穴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认为:肥胖起因多与带脉的约束功能下降有关,带脉循行“横”是其特点,“纵”与“横”相对,入体横行一带脉,相对纵行诸条足经和奇经,以一当十,调节带脉一经可影响任、督、冲、跷、维、肝、肾、脾、膀胱、胆、胃十余条经脉之气血;另外其循行横于腰间,分人体于上下、天地、阴阳之份,可降下之,可承举之,是谓枢机之效。带脉气血盛衰可影响下肢的运动,总束足三阴经,则影响到肝、脾、肾之功能,尤其对男女肾气有维护作用,而带脉腧穴穴能畅通带脉经气,管束诸经脉[4],且能加强局部的刺激作用,从而治疗肥胖之腰腹肥大者。故运用带脉理论及带脉穴,发挥双向调节作用[5]。通过经络-腧穴达到全身整合作用和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效果,并且运用带脉理论采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疗效稳定,是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绿色健康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5):317-319.

[2] 唐庆芬,邓倩萍,徐秋玉.肥三针治疗单纯性肥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10):50-51.

[3] 万国强.针灸辨证分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2):19-20.

[4] 唐庆芬,邓倩萍,徐秋玉.肥三针治疗单纯性肥胖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10):50-51.

[5] 王晓娟,刘广霞,针灸减肥思路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3-4.

(责任编辑:宋勇刚)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imple Obesity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Using Theory of Ribbon

Jin Youyou,Fang Xiangdong,Zhu Weifang,Yan Wei,Mei Linfeng

(Kun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Chinese Medicine,Jiangsu 2153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ing Simple Obesity with theory of ribbon vein. Methods:Totally 100 patients who consistent with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of Simple Obesity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50 cases,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with theory of ribbon vein,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acupuncture. The w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30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Results: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8.0%,and 7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Satisfactory outcome is acquired in using theory of ribbon vein in the treatment of Simple Obesity.

Theory of Ribbon Vein;Acupuncture;Simple Obesity

2014-07-10

金悠悠(1983-),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

R243.31

A

1673-2197(2014)21-0074-02

猜你喜欢

带脉单纯性针刺
“以带为枢”论治经络病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八字诀养好带脉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17例单纯性肥胖术后护理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