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掌面铁器遗留印迹的转移与显现研究

2014-04-27王丽婷杨瑞琴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铁器三嗪还原剂

王丽婷 杨瑞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手掌面铁器遗留印迹的转移与显现研究

王丽婷 杨瑞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利用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试剂检测作案嫌疑人手掌面上的铁器遗留印迹时,探究其转移及显现方法。以Lab色彩模式中的b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间隔时间、接触时间、是否喷洒还原剂、还原剂喷洒部位以及不同客体对转移及显现效果的影响。

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 PDT 铁器 转移 显现

以色列Almog等人对手掌面铁器残留物的显现做了相关的研究。他们利用一种名为3-(2-吡啶基)-5, 6-二苯基-1,2,4-三嗪(以下简称PDT)的化合物,它可以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来检测铁器遗留印迹。在国外,此方法已经成功地用于案件的调查。通过查找发现,除了PDT以外,2,4,6-三(2-吡啶基)-1, 3,5-三嗪(以下简称三嗪)也可以用来显现皮肤上铁质客体的遗留印迹,以此检测握过铁器的嫌疑人。

目前,该方法往往需要在皮肤上直接喷洒试剂,根据其显色反应来判断嫌疑人是否握过铁器,它虽然可以成功检测嫌疑人,但是操作过程中试剂和皮肤的直接接触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而且由此也会遭遇嫌疑人拒不接受检验的情况,这为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此方法的应用。因此,对于皮肤表面遗留印迹转移显现方法的系统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只有Andrzej Olejniczak对于铁器遗留印迹的转移和显现有过报道,而且研究仅表明可以使用滤纸作为转移客体,国内关于此项研究还尚属空白。

为了避免在皮肤上直接喷洒试剂,以及便于证据的收集,本文以Lab色彩模式中的b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影响手面上铁器遗留痕迹的转移和显现效果的几个因素,并以滤纸、硅胶板、胶带、无纺布、棉片、棉织布作为转移客体,比较了不同客体的转移效果,从而优选出适用于手掌面铁器残留物的转移及显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及器材

3%抗坏血酸,0.1%三嗪的乙醇溶液,(抗坏血酸和三嗪均为分析99%分析纯,均购自北京百灵威试剂公司),滤纸、硅胶板、透明胶带、无纺布、棉片、棉织布、圆铁块、喷壶、尼康D80数码相机、AF MICRO NIKKOR 60mm 1:2.8D微距镜头,镊子、比例尺、玻璃皿、Photoshop软件。

1.2 实验方法

1.2.1 按压铁器、喷洒试剂和拍照固定

将圆铁块平放于志愿者手掌面上,另一只手轻轻按压(图1),接触一定时间后移除圆铁块,用喷雾器在距离3cm处向志愿者手掌面或者转移客体上喷洒抗坏血酸和三嗪试剂(每种试剂喷2下),进行显色,显出痕迹后,以黑色衬底为背景,粘贴比例尺,拍照固定。

图1 实验用圆铁块及按压方式

1.2.2 间隔时间的考察

圆铁块和手掌面接触30s后,移除圆铁块,间隔30min后,将手掌面按压在滤纸上1min进行转移,在转移后的滤纸上先喷洒还原剂,再喷洒0.1%三嗪溶液进行显色。改变间隔时间分别为:0、30min、3h、4h、8h、12h进行实验。相同的方法考察其他时间间隔对转移及显色反应的影响。在间隔期间,志愿者除了不能洗手,可以从事其他任何活动。达到预定间隔时间后进行转移显色反应。

1.2.3 还原剂的影响

找3名志愿者,每名志愿者的左、右手分别参与实验,平行3次,其中左手:将和圆铁块接触30s之后的手掌面立即按压在滤纸上1min,然后在距离滤纸3cm处喷洒0.1%三嗪溶液显色(不喷洒还原剂);右手:将和圆铁块接触30s之后的手掌面立即按压在滤纸上1min,然后在滤纸上先喷洒适量的抗坏血酸后,再喷洒三嗪溶液(使用还原剂)。

1.2.4 接触时间及还原剂喷洒部位的影响

设定圆铁块和手掌面的接触时间分别为5s、10s、20s、30s、1min,按照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方法1:在志愿者手掌上按压圆铁块5s后,在实验手掌上喷洒抗坏血酸,立即将此手掌按压在转移用客体上1min,喷洒0.1%三嗪试剂显现。方法2:在志愿者手掌上按压圆铁块5s,将手掌按压在喷洒了适量抗坏血酸的客体上1min,在客体上喷洒0.1%三嗪试剂进行显现。改变接触时间同法进行实验。

1.2.5 转移客体的考察

在志愿者手掌上按压圆铁块30s,移除圆铁块,将获得了铁痕迹的实验手掌按压在喷洒了适量抗坏血酸的转移客体上1min,在客体上喷洒0.1%三嗪试剂进行显色,拍照固定实验结果。

重复以上实验,分别考察滤纸、胶带、棉片、棉织布、硅胶板、无纺布6种客体上0.1%三嗪溶液的显色效果。

1.2.6 Lab中b值的测定

对以上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拍摄的照片进行Photoshop软件的处理,测定Lab中的b值。操作步骤如下:运行Photoshop软件;打开图片后点击“图像”→“模式”,框选“Lab颜色”将色彩模式设定为Lab模式,将“+”字光标置于显色区域,即可在右侧信息栏中读出b值。在显色区域客观选取5个点,测出每个点b值,求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间隔时间影响

实际案件中,从作案嫌疑人作案到其被抓获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间隔对显色结果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期间,排除作案嫌疑人经过洗手等动作),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图2为0.1%三嗪在不同间隔时间下的显现结果。

图2 0.1%三嗪试剂经不同间隔时间的显现效果

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印迹强度减弱,在间隔8h以内的情况下,0.1%三嗪试剂的显现效果均比较理想,圆铁块的轮廓形状基本完整且清晰。但在更长的间隔时间(12h)后,显现效果变得非常弱,只能看到微弱的蓝色印迹和圆铁块的轮廓。分析原因可能是间隔期间,手的各种活动会导致手掌面铁离子的大量流失,使得显现效果降低。因此,和铁器接触后的手面印迹间隔时间不超过12h时,转移后可以显现,因此应用该方法时,嫌疑人被锁定越早越好。

2.2 还原剂影响

实验探究了转移显现中还原剂对显色结果的影响。平行的三组实验结果均一致,选取其中一组,其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左图效果明显优于右图,表明还原剂的作用非常明显,喷洒还原剂后显色效果明显增强。原因可能是铁器残留物是Fe、Fe2+、Fe3+的混合物,铁显色剂只和二价铁反应,还原剂能够将被氧化的三价铁还原成易与铁显色剂反应的二价铁,所以使用还原剂后,和显色剂反应的二价铁量增加,显色后颜色加深。

图3 三嗪溶液显现滤纸上的铁器印痕效果

2.3 接触时间和还原剂喷洒部位的影响

根据还原剂喷洒部位的不同,转移显现方法分为方法一(手掌上喷洒还原剂)、方法二(转移客体上喷洒还原剂),不同的转移显色方法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显现效果。分别以滤纸和硅胶板为例,探究更为理想的转移显色方法,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选择操作。实验结果如图4、图5所示。

图4 滤纸上的显现效果

图5 硅胶板上的显现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硅胶板还是滤纸上,方法二的显色效果均强于方法一的。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方法一显现出的印迹轮廓不清晰,尤其在硅胶板上,印迹边缘扩散明显,转移后掌纹干扰较大,影响了铁器遗留印迹转移后的显现效果,而方法二显现出的印迹轮廓完整清晰,适合分析、认定。

为了进一步考查,接着以硅胶板为转移客体,考查了不同接触时间下,方法一和方法二对转移显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还原剂喷洒部位不同对硅胶板上0.1%三嗪试剂显色效果影响

硅胶板上的显色图片经过分析,其b值均为负值,文中对其求绝对值来进行比较,b的绝对值越大,显色效果越好。

由图6可以看出:在用硅胶板进行转移显色时,接触时间从5s到1min时,方法二的显色效果始终好于方法一的。而且其显色效果的差异也受接触时间的影响,接触时间较短时,两种方法的显色效果差距较大,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两种方法差距缩小,显色效果逐渐接近。即方法一的显色效果逐渐加强,方法二的前后变化不大。这可能是因为方法一是在手上喷洒还原剂后转移显色,接触时间越长,转移到皮肤表面的铁量越多,手上喷洒还原剂后还原的Fe2+也越多,显色效果越强。方法二即手面皮肤和铁器接触后,将印迹转移在客体上再喷洒还原剂进行显色的方法,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转移到皮肤表面的铁量虽然在增加,但是没有还原剂的作用,导致从手面转移到客体表面的二价铁量总体变化不大,所以印迹强度变化不明显。这再次印证了还原剂在显色反应中的重要性。

由此看来,方法二比方法一更能显现出铁痕迹轮廓形状,适用范围更广。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犯罪嫌疑人持铁器的时间来选择适当的转移显现方法,持铁器时间较短时,可选用方法二;若持铁器时间较长,超过1min后,方法一方法二均可,显色效果基本差别不大。为了保证显色效果,一般可直接选择方法二,即在客体上喷洒还原剂的方法。

2.4 转移客体的影响

实验选取硅胶板、滤纸、无纺布、棉织布、棉片、透明胶带作为转移客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7、图8所示。

(1)就印迹的强度来看,从强到弱依次是:硅胶板>无纺布>棉片>滤纸>棉织布>透明胶带,其中硅胶板和无纺布上的印迹颜色较深,棉片、滤纸、棉织布的印迹居中,胶带上的最弱,肉眼基本看不到显现效果。

(2)就印迹的分辨率来看,其中硅胶板和无纺布作为转移客体时,显现出的蓝色印迹不但颜色较深,而且印迹形状清晰可辨,滤纸和棉片上的印迹有少许扩散,印迹细节特征模糊。棉织布和胶带上的印迹分辨率最低,印迹存在轻度变形,无法观察到其细节特征。

(3)综合印迹强度和分辨率来看,硅胶板上的显色效果最好,其印迹清晰可辨。但是使用过程中,因硅胶板硬度较高,不易弯折变形,所以提取手面上非平面的印迹时操作不便,有一定局限性。棉片上的印迹,由于有轻微扩散,效果也不理想。而滤纸本身纹路较粗,也影响了提取印迹后细节特征的显现,同时,棉织布和胶带上由于其提取的印迹强度较弱,也不做考虑,所以综合强度、分辨率以及操作性,转移客体首选无纺布。

图7 0.1%三嗪溶液在6种客体上的显色效果

图8 6种客体上0.1%三嗪试剂显色效果比较

3 结论

利用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试剂检测嫌疑人手掌面上的铁器遗留印迹时,通过因素考查,探究了其转移及显现方法。结果表明,和铁器接触后的手面印迹遗留时间不超过12h时经转移后才能显现。转移显现时,首选无纺布作为转移客体,让手掌面按压在喷洒过3%抗坏血酸的无纺布上1min,然后再在无纺布上喷洒适量0.1%三嗪溶液,此法可将印迹转移后显出。本方法快速、灵敏、可靠,可检测握过铁器的嫌疑人。

[1]Almog J,Glattstein B.Detection of firearms imprintson handsofsuspects:studyofthe PDT-based field test[J].Journalofforensicsciences,1997,42.

[2]Lee C W.The detection ofiron traceson hands by ferrozine sprays: a report on the sensitivity and interferenceofthemethod and recommended procedurein forensicscienceinvestigation[J].JForensicSci,1986,31 (3).

[3]Schilt A A,Hoyle W C.Improved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in th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iron by use of a new ferroin-type reagent[J].Analytical Chemistry,1967,39(1).

[4]OlejniczakA,CyganiukAW,LukaszewiczJP. 1,2,4 Triazine Based Chromogenic Reagents for the Detection ofMicrotracesofVariousMetalsLeft on Human Skin[J].Journalofforensicsciences,2010,55(3).

[5]李洁,齐桂年.利用计算机读取整茶色泽参数的方法研究[J].茶叶科学,2007,27(4).

[6]程英,王学民,袁肖海.皮肤颜色客观评估方法的比较[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7).

(责任编辑:于 萍)

D918.93

A

2014-1-4

王丽婷(1982-),女,宁夏银川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博士,宁夏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刑事化验研究。

猜你喜欢

铁器三嗪还原剂
出土和馆藏铁器的保护简析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氨还原剂喷枪中保护气旋流喷射作用的研究
三嗪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发现西夏窖藏铁器
陷在铁器堆里的女人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仲丁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