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

2014-04-26郭苏斌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高中物理新课程

郭苏斌

【摘要】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为了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依据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概念教学 方法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

引入物理新概念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可以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也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直观引入等。但是不管采用什么途径引入概念,都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这是教好物理概念的重要环节。

1.实验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多数物理概念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的,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形成深刻印象,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通过演示实验: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实验过程中,弹簧及弹性钢片发生了什么形变,弹簧在恢复原状时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概念。

2.类比法。类比法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物理学中许多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例如: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类比,建立磁感应强度;将电流类比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弹簧振子或单摆,把电谐振类比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建立电磁振荡概念。

3.逻辑推理法。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概念,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旧知识的作用,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入新概念。例如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功的概念,指出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物体具有能量。在此基础上,讨论运动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运动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动能,进一步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动能与那些量有关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动能的表达式。

二、细化物理概念对应的知识点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细化一个概念:

1.名称。记住物理量的名称是了解一个物理量的第一步,教材上物理概念的名称是用黑体字印刷的,这就要引起同学们注意和重视。

2.定义及物理意义。物理概念的定义是用科学严谨的叙述给出的,教材中常用加点字来表示,定义要熟练准确记忆,不能有半点差错。物理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于定义,如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定义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符号。物理量的符号大多采用英语的第一个字母,一般情况每个物理量都有特定的字母,要求学生记准物理量的符号,这样有利于规范运算过程。

4.表达式。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写出了对应的定义式,因为任何一个物理量往往会和其他量建立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会写出不同的表达式,这时就要弄清哪个是决定式,哪个是定义式。

5.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式,既给出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单位关系,要分清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并记准其单位符号及不同单位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在做题时要求同学们统一单位。

6.矢量和标量。每讲一个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矢量还是标量。只有明确其特性,才能按相关规则进行运算。

7.状态量和过程量。每讲一个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如何通过状态量的变化把状态量和过程量建立起联系。

三、分层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的分层理解就是指在各种物理现象中,首先找出这类现象的核心问题,然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归纳出现象本质的共性,再经过抽象概括得出抽象概念,进而深入理解应用概念。该策略的实施程序一般是:1.明确物理现象;2.分析概括;3.得出结论;4.理解应用。

例如,学习动量的概念。1.可以先让学生明确物理现象;2.分析概括:物体的运动效果不单由质量或速度决定,而由它们的乘积mv来决定。3.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即P=mv。4.理解运用:a.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其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b.动量是状态量,对应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c.动量具有相对性,因为速度具有相对性,一般选择惯性参考系;d.动量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效果的物理量,其单位是千克·米/秒。

四、突破难点

课本中的物理概念文字叙述严谨、简洁,多数同学能够读懂字面意义,但不能把握准确深刻的含义,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如讲述超重与失重时,个别学生认为超重时物体重力增大,失重时物体重力减少,完全失重时物体重力为零。如果在学习这一概念时指导学生做下列实验: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记下示数,然后提着弹簧加速上升,观察指针位置,记下示数,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最后观察物体加速下降时弹簧秤指针位置,记下示数减小,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减小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超重和失重概念,这样既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以轻松地突破难点。

总之,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高中物理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