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垃圾处理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4-04-25薛冰川

世界环境 2014年2期
关键词:垃圾袋垃圾焚烧垃圾处理

文、图/薛冰川

随着我国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过去被我们所忽视的垃圾处理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庞大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据统计,目前我国一年所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高达1.6亿吨以上,并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攀升。诸多资料显示,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被垃圾所“包围”,而其中四分之一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已达饱和,不断增加的垃圾正慢慢像周边县城农村地区蔓延。并且,由于我国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还有很大缺口,堆积如山的垃圾在侵占土地资源的同时,给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带来了巨大威胁。

另一方面,在与我们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垃圾处理也经历了一个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到“减量、再利用、再生循环”的改革与飞跃,目前日本的垃圾处理已走在世界最前列。因此,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减少垃圾排放、改善垃圾处理、构建循环社会有非常重要与积极的作用。

从填埋到焚烧

堆集如山的垃圾去哪儿了?据中国都市建设统计年报统计,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中有80%以上通过直接填埋处理,许多大型城市由于庞大的垃圾产出量及土地资源的限制,更有90%以上的垃圾被填埋。我国目前城市所采用的主要填埋方式为“卫生填埋”,该处理方式虽能收容大量垃圾,但由于大量垃圾需要长期堆放,会排放出有害气体,促进蚊蝇滋生,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但更严重的是,垃圾填埋层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直污染水土,并产生长期的有害影响。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其他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还保留着最原始的填埋方式——开放式填埋,即堆放垃圾不做任何有效管理,让其自然降解,危害程度更是无需赘言。

与此相对,开放式填埋、卫生填埋在日本早已成为最原始的填埋方式。在此之后,日本所采用的填埋方式早已经过多次变迁,从最早期的卫生填埋,到“改良型卫生填埋”、“封闭型填埋”、“好氧性填埋”,直至1975年,在日本福冈实施了“准好氧性填埋(俗称福冈填埋)”,成为了日本的标准填埋方式。该填埋方式利用好氧性生物分解,能有效控制有害气体与害虫的产生,并能减少渗水中的有害物质。

随着日本在上世纪50-70年代经历的“高度经济成长期”,工业化飞速发展,“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垃圾的产出也大量增加,传统的直接填埋方式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垃圾填埋场达到饱和,需要新建填埋场来堆放过多的垃圾,另一方面由于垃圾填埋场所造成的恶臭、虫害等恶劣影响,其选址遭受到了市民及地方政府严重干扰,由此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和骚乱,其中就有著名的“东京垃圾战争”。

因此,在上世纪60年代后半,日本开始从国外引进垃圾焚烧处理并不断发展推广。由于焚烧处理可减少垃圾总量的80%-90%,控制害虫的增长与有害物质的流出,焚烧过后的残渣可被用于制造水泥等可用资源,其余不可再利用部分再被运输到最终处理厂进行合理填埋,如此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垃圾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日本全国有80%的一般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其余约14%通过破碎、分选等其他中间处理方式处理,通过焚烧等中间处理垃圾总量减少了80%,而一般生活垃圾中被直接填埋的仅占1.3%。(日本环境省2012年一般废弃物处理统计数据)

如今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垃圾焚烧工厂之一当属大阪市环境局舞洲工厂,笔者有幸于2009年到此访问。该工厂占地面积为3300万平方米,一天能够处理一般生活垃圾900吨及大型垃圾170吨,而所有设备均已机械化,因此每日所需的工作人员不过十几人。为了防止焚烧可能产生的二次环境污染,舞洲工厂还采用了先进的废气处理、排水处理和余热发电等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改变垃圾处理厂在人们心中的一贯形象,舞洲工厂采用了独特的外观设计,工厂内部也有十分齐全的卫生管理,没有丝毫恶臭或害虫。该工厂还可预约参观,并有专业人士导游讲解,因此该厂也成为了当地环境教育的重要据点。

日本的“3R倡议”

然而,焚烧处理真的是垃圾问题的最终出口吗?实践证明,焚烧处理在其显著的技术优势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和隐患。首先,焚烧处理的成本花费较高,建造一所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焚烧厂需要投入4-6亿元,每1吨垃圾的焚烧处理花费约在150元左右,这样的花费相当于填埋处理的2倍以上。而更重要的是,焚烧处理若无法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或缺少适当的废气废渣处理工序,稍有不慎即会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包括二噁英、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而其中危害最大也是最受关注的即是二噁英类化合物(Dioxins)的排放,众所周知,二噁英类化合物不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着巨大危害,即使长期处于低浓度的二噁英环境中也有可能引发癌症。

正因如此,日本在上世纪广泛普及垃圾焚烧处理的同时,二噁英污染逐渐成为了又一大社会与环境问题。90年代,因垃圾焚烧造成的二噁英污染事件在日本屡见不鲜,在所沢市三富地区、大阪府能势町、茨城县新利根町等地区分别发生过严重的二噁英污染问题。对此,日本政府在1999年7月正式制定了“二噁英类对策特别处理法”,对各类二噁英排放源,特别是垃圾焚烧炉的二噁英排放制定了严格的规范标准及监控体系。至今,二噁英类问题在日本仍然备受关注,其对策也在不断修改与完善中。

经历了从垃圾填埋到焚烧的长期演变并依次认识到其中的种种利弊,日本政府与民众并未止步不前,通过总结全国各地的经验与教训,他们逐渐意识到,一味地提高处理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垃圾问题。2000年,日本政府在“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首次导入“3R”的概念,意为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循环(Recycle),旨在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构建循环型社会。2004年6月,日本在G8峰会上正式提议“3R倡议(3R Initiative)”,得到了八国首脑的肯定,随后在2005年4月于日本召开了3R倡议部长会议,有包括美国、德国、法国在内的20个国家参与,由此3R行动正式展开。

3R在日本延续至今,不仅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有效的3R行动,同时也成为了日本人尽皆知的环保名词。3R倡议使日本再一次站在了垃圾处理先进国的前列,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一理念受到了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自3R倡议提出以来,日本各地相继为减少垃圾排放、促进资源再生利用制定并实施了各种政策和活动,包括垃圾分类回收、小型家电回收利用、商业用塑料袋收费等等,其中不乏有成果显著的行动。笔者在日本生活的神奈川县藤泽市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2007年10月,神奈川县藤泽市开始实施“垃圾处理有料化”,即一般家庭的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垃圾均要使用市政府指定的垃圾袋投放,而指定垃圾袋需要在指定零售商店、超市购买,其中家庭可燃垃圾袋与不可燃垃圾袋的价格为:迷你袋(5公升)10个为100日元,小袋(10公升)10个为200日元,中袋(20公升)10个为400日元,大袋(40公升)10个为800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元),而企业事业单位垃圾袋收费更高。这样的政策实施后,也曾经受到当地部分民众的质疑与不满,而实施多年后的现在,垃圾减量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市容面貌也得到改善,因此逐渐受到了市民的理解与认可,同时被日本其他地区相继采纳模仿。据藤泽市政府2011年统计,有料化实施3年后的2009年的垃圾排放量相比于实施前的2006年有显著减少,其中可燃垃圾减少了14.7%,不可燃垃圾减少36.7%,资源垃圾减少0.9%。从下图中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这些变化。

神奈川县藤泽市有料化实施前后垃圾排放量变化

日本垃圾处理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更是任重道远。而日本自上世纪50年代起,从“东京垃圾战争”(1956-1973)到二噁英污染问题(1990-1997),经历过多次由于垃圾问题引发的严重社会与环境问题,这些年的惨痛教训与经验促使日本不断摸索着垃圾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对于日本有着颇为重要的价值,对我国今后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也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目前我国对垃圾直接填埋的弊端已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向垃圾焚烧处理转型的呼声也日益增高。但就日本过去的经验来看,垃圾焚烧处理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法。从短期来看,垃圾焚烧处理的普及可以暂时地缓解庞大垃圾的处理问题,但考虑到我国生活垃圾含水量较高,直接燃烧效率低,并且随着垃圾产量增加,建设焚烧处理厂的资金投入巨大,能耗也相应增加,大范围地普及垃圾焚烧处理对于我国垃圾问题的解决并非长久之策。从长期来看,减少垃圾排放量,回收利用尽可能多的可再生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垃圾问题。在这一方向上,日本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地方政府的配合和市民参与尤为重要。

总结各国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灾难,我国定能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道路上迈出正确且意义深远的一步。

猜你喜欢

垃圾袋垃圾焚烧垃圾处理
垃圾袋里有证据
会飞的垃圾袋
垃圾焚烧锅炉长周期运行受热面设计优化
吸管妙妙妙
NO TIME TO WASTE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极简垃圾桶
环境保护部将推动垃圾焚烧企业做好“三件事”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发展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