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地委第一张机关报

2014-04-21郑普顺

大江南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临海电讯台州

□郑普顺

·文化战士天地·

台州地委第一张机关报

□郑普顺

所欢迎,能收到安定人心的效果。中共台州地委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和群众意见,决定出版一张小报,取名《临海电讯》。

当时,《临海电讯》社的人员来自地委宣传部、原临海城东办事处和《解放报》留下的人员等。《临海电讯》的直接上级是浙江省第六地委宣传部(同年11月改名为台州地委宣传部)。《临海电讯》的大样及重要文稿,由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王健英作最后审定,并由他题写《临海电讯》刊头。《临海电讯》社址设在紫阳宫(即现在的临海市教育局)。那里原是国民党临海商会会址,虽然办过报纸,但条件较差。报社工作人员根据当时的设备、机器状况,作了重新调整,又从海门等地调配较新的印刷机和铅字,浙江日报印刷厂也赶制各种规格的铅条和花边,分别装成四个大木箱,由厂长陈金芳帮助装车,支援《临海电讯》用于发展承印业务。他们艰苦奋斗,自己动手,搬运物资。例如纸张、油墨、铅条、花边等从杭州运到临海以后,工人汪日祥等自动赶来,连夜拆包,把新闻纸压平摊放,层层堆得齐齐整整。方月琴是个任劳任怨、善于与人团结相处的女同志。她一面汗流浃背与工人一起拆搬机器,一面做解释工作,深受工人喜爱,后被上级任命为报社总务、工厂指导员。人员渐次充实以后,在原商会会议厅后面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斗室,成立编辑 部。编辑 部负责人王粒芒,他曾在抗日根据地皖中区党委机关报——《大江报》担任编辑 ,有一定办报经验。由于工人精心操作,编校严肃认真,保证了《临海电讯》的质量,工人们说:这是台州有铅印报以来,所见到的“印刷最为清晰,文字最为工整”的报纸。

《临海电讯》每日出版一期,以刊登新华社电讯为主,也刊登小篇幅地方新闻,及时反映军管会、专署文告或重要活动,宣传当地党委、政府和驻军发动群众剿匪、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促进社会秩序稳定的消息。例如台州解放以后,部分地区土匪活动仍很猖獗,谣言四起,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1949年8月10日,《临海电讯》在第一版以显著位置报道了温岭泽国外围匪特肃清、当地社会秩序已趋稳定的消息,揭露了匪特种种谣言,以事实证明人民解放军是战斗队、工作队,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有的抬了猪肉、豆面等来感谢。又如第三野战军某军军部马车二连炊事员陈茂举,于1949年8月7日驾车运柴,在临海大街不慎撞倒乡民周永方老先生,当即派员送往台州公立医院负责救治。为挽回不良影响,该部除对陈茂举处分外,还分别在8月10日和12日《临海电讯》的报眼上登载“道歉启事”,以加强军民关系。由于纸张价格昂贵,购买困难,《临海电讯》每日只出八开两个版。但遇有重大事件,如全国首届政协召开,《临海电讯》不但刊登了《共同纲领》全文,还在拆版时将原文铅字按书本格式改排,印成单行小册子,供干部学习和向社会发行。又如广州解放,国民党政府逃离大陆,电讯社收到电讯后,立即编印“号外”,在临海大街、码头散发。

出刊后,《临海电讯》社逐日从广告、启事、承印(主要是印会计账册、税务单据、各类发票和报表等,也有由原单位提供纸张作“来料加工”)等项业务收入中,购买纸张油墨。报纸订费每份每月为一斗米价,每月约可收回20多石米价,但须月终收取。报社收齐报费后,连同其他收入,抓紧向职工发放工资,如有盈余,即购纸墨储存。若不精打细算,稍有懈怠,就难以为继。但是,如此克勤克俭,经济困难的打击仍接踵而来。由于当时币值不稳,物价涨势凶猛,加上交通不便、国外封锁、商人惜售等因素,纸张油墨两项不仅价格益加昂贵,而且供应日趋奇缺,竟至市上完全无货。恰在这时,原海门《工商报》负责人曹仁贤出于友情,愿将该报一年多前被国民党勒令停刊时私收购储的十数令新闻纸,按低于市价的标准相让,支援《临海电讯》继续出版,才解了燃眉之急。

1950年春,临海直达杭州公路开通,临海—杭州两地开始有了每日对开班车,随着邮政业务的开展,临海与各县也能及时看到《浙江日报》了,《临海电讯》于1950年1月30日停刊。

(编辑 郑贺)

猜你喜欢

临海电讯台州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新模式外宣探析
惟诚致远铸辉煌——记镇江远东电讯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宝富
临海变“大海”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临海矿山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台州:云水长和岛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