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维度探析*

2014-04-17张炜丽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人类

张炜丽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从我国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被放到了突出地位。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点强调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建设理念进一步上升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理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则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思维,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发展理念的变化,既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趋向全面性和科学化,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党要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决心。

从现实情况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介绍,中国自1996年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2012年中国环境重大事件增长120%。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在提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而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应该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维度——观念维度和实践维度。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维度

20世纪50年代之前,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较多,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1962年,Rachel Carson发表了SlientSpring一书,在书中她揭示了DDT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其潜存于鱼类、鸟类、爬行类等野生动物及家禽、家畜和人体之中,本应是鸟语花香的春天却变成了寂静的春天。Rachel Carson推动了美国以及世界的环境保护运动,也因此被誉为“你就是启始这一切的女士”。也正是在Rachel Carson的推动下,美国的公共政策有了环境保护的内容。随后,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西方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广大民众所重视。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初步表达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一词,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使可持续发展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并成为指导人类发展的行动纲领。至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全球共识。

尽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但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个人或团体从事具体的实践活动时,仍然常常会做出一些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

(一) 环境保护意识缺失

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将自然当做是人类的敌人、将自然当做是人类效仿的榜样以及将人类当做是自然的主人等三个不同阶段。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不断地征服和控制,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成为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认为自然应该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和愿望,人类可以不断地向自然索取和掠夺。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已充分昭示,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已经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目前我们全人类已面临着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但即使是这样,许多人还是缺乏应有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狭隘的环境保护意识盛行

从个体角度来看,狭隘的环境保护意识主要指某些个人可能更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问题,而对于与自己无关或利益关系较远的环境问题则采取无视、漠视、忽视的态度和行为。分析2012年影响比较大的由环境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宁波PX事件以及四川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等,这些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及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当一些民众听说附近将建的工厂具有环境污染时,不管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合法性,大家一呼百应地要捍卫自己的环境利益,因而形成了诸多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其实,环境问题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仅仅是一个宣泄口,其中存在着许多民众的利益诉求(如征地范围、补偿额度等)。

从团体或国家角度来看,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污染转移,即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将污染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欠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牺牲为前提赚取利润。其具体的转移路径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保护环境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从而产生了把污染企业和污染物直接转移到其它地区的现象。

这种狭隘的环境保护意识盛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常常会形成局部地域生态环境好转,但整体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而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的特征,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部分,以致最终引起整体的改变,因而,这种狭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盛行必然不利于整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要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丽地球”的目标,就必须立足于整体视角,在自然——人——社会的复合系统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应的有机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维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实践层面主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采取如下措施。

(一)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模式、劳动密集型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生产——污染物的机械式生产方式,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自然资源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最终排向自然界的全部是垃圾,极大地污染了环境。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资源——生产——资源的绿色生态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一组以“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为内容的3R行为原则,即从自然界获取尽可能少的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次循环利用,最终排向自然界的是少量的垃圾。通过在生产实践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的绿色生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目前,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与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在我们的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生态关联企业、共生企业的簇群式发展。

(二) 研发绿色生态保护技术

生态保护技术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中所采取的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调养生态环境的新技术和新对策。主要包括:控制污染和消除污染的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绿色技术;开发不产生环境污染,实现生产过程洁净化的洁净技术等。自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普遍视科学技术为工具,而忽视了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带给人类的环境危害。如氟利昂造成的臭氧空洞、DDT农药导致的生物多样性消失等,虽然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于多方面的原因,但科学技术的滥用应该是环境危害的重要因素。和传统技术相比较,生态保护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是“零排放”式生产,其目标是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虽然目前生态保护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普及推广应用范围有限,但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随着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绿色生态保护技术必然会得到普及。

(三)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严格实施

生态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大力宣传生态环境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的基础上,应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并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陆续颁布了一些关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法规,也制定了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1979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涉及到森林、海洋、水、野生动物、植物检疫、矿产资源、放射、渔业等多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现象,也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断地修正、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此外,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更需要严格的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效,才能建设好我国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RACHEL C.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 冯洁,汪韬.求解环境群体性事件[N].南方周末,2012-11-29(9).

[6] 黄顺基,郭贵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人类
环境保护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