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斯特桥市长》对传统悲剧的继承和发展

2014-04-17赵巍巍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突转查德卡斯特

赵巍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郑州451464)

《卡斯特桥市长》是托马斯.哈代一系列性格命运悲剧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86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亨查德的人生悲剧。年轻的打草公亨查德境遇不济,内心愤懑,一次酒醉后荒唐地以5英镑将妻女卖给水手纽森。清醒后的亨查德后悔不已,他千辛万苦地寻找妻女无果,后定居卡斯特桥。21年滴酒不沾,凭借经营粮食干草致富,并赢得市民尊重,当选市长。此时,前妻带着女儿寻访至此,亨查德重新迎娶前妻并陷入一系列的人生悲剧中:妻子去世,年轻的合伙人与他竞争并导致亨查德破产,认回的女儿不是亲生,早年的丑事被人揭穿,最后在一座小屋里孤独而悲惨地死去。

此前,对《卡斯特桥市长》的评论多集中于原型理论、象征分析,也有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向善论、纯文本分析、人物对比分析和悲剧分析等等。关于悲剧的分析则有悲剧模型、悲剧因素,也有讨论该小说对希腊悲剧的继承,关于悲剧发展方面的讨论则为数不多。

一、对传统悲剧的继承

悲剧诞生于古希腊,从雅典街头的“山羊歌”开始,日益繁荣,主要经历了古希腊时期、莎士比亚时期、和法国古典主义时期三个阶段,其间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德、莎士比亚、拉辛等著名悲剧家。17世纪之后,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悲剧的创作一度没落。小说体的产生,为悲剧赋予了新的活力。徐惟诚指出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以严肃而凝重的风格处理主人公个人遭遇的或引起的悲伤或恐怖事件。悲剧在17、18世纪以及19世纪初期基本上可以说是暗淡无光,而悲剧的题材和精神却由长篇小说予以继承”[1]。这一陈述明晰地指出小说体继承了传统悲剧。众多作家中,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承袭了传统悲剧的因素,“是希腊悲剧的现代阐述者”[2]。

哈代的作品《卡斯特桥市长》对于传统悲剧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结构及情节组成。

(一)结构的继承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悲剧史学说的源头。在第13章中亚里士多德指出“最完美的悲剧,经济结构不应该是简单直觉地而应该是复杂曲折的;并且他总摹仿的行动必须是能引起爱怜和恐惧的,这是悲剧摹仿的特征”,以及“一个构思精良的情节必然是单线的,而不是双线的;它应该表现人物从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而不是相反”[3]。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整部剧作表现丹麦王子父亲被弑后,陷入王位被篡夺、母亲下嫁仇人的悲惨境遇。全剧围绕哈姆雷特个人复仇单线展开,昔日的王子被叔父陷害,失去了荣耀、家庭、爱人和权力,最后在决斗中死去。整个情节一步步把读者带入巨大的悲伤之中。

《卡斯特桥市长》则以亨查德的一生命运的发展为主线,情节曲折。情节划分基本为两个阶段:亨查德卖妻后的努力奋斗以及家庭团聚后的每况愈下。亨查德本来有三口之家,酒后卖妻,变得孤身一人,陷入无尽的懊悔中,命运进入低谷。然而在多年奋斗之后当上市长,生意生活渐入佳境之时,一连串的事件又将亨查德拖向更悲惨的深渊,最终导致其毁灭。整部小说以普通人平静生活的终止为开端,构成第一个顺境转逆境;以夫妻重聚后亨查德日益没落的生活为高潮,构成第二个也是最主要的顺境转逆境。整部小说的发展结构符合传统悲剧的发展模式。

(二)情节结构的继承

《诗学》第11章中,亚里士多德将情节归结为三个成分——突转、发现和苦难。突转,即“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这种转变必须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苦难,即“毁灭性或包含痛苦的行动”[3]。

《俄狄浦斯》中,一位报信者,向俄狄浦斯王道破其身世,以解除俄狄浦斯对于娶母为妻命运的畏惧,却适得其反。俄狄浦斯认识到自己弑父娶母刺瞎双眼,自我流放,开始了苦难的生活。

《卡斯特桥市长》中突转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全文利用两次突转来营造悲剧的气氛。第一次突转出现在亨查德卖妻之时,这是他整个人生悲剧的源头;第二次突转出现在亨查德前妻和女儿寻访到卡斯特桥,这是亨查德巨大人生悲剧的开始。第一次突转,带给亨查德无尽的悔恨,成为他之后20年的心理折磨。“当他冷静一点,他回到最初的想法,他必须找到她和小伊丽莎白.简,并尽可能地忍受耻辱”[4]。亨查德既不是极善的,也不是极恶的,而只是一个有过失和缺点的人。主人公的定位符合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突转的描述。第二次突转是前妻带着女儿寻访到卡斯特桥与亨查德重聚。第二次突转之前,亨查德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成功的事业,突转的到来逐步夺走了这一切。“一度显赫的商人和市长像一个普通的日工那样站在曾属于自己的谷仓和厂房里”[4],这种由奢入俭的痛苦和打击营造了小说的悲剧氛围。正如席勒所述,“悲剧的目的是诗意的目的,这就是说,它表现一个行动,一个导致痛苦的行动,为的是感动别人,并且通过感动使人快乐。”从这一点来看《卡斯特桥市长》继承了传统悲剧的因素[5]。

在《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按照传统戏剧的模式,从发展结构和情节安排上继承了传统悲剧的因素,营造出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式的怜悯与恐惧。

二、对悲剧的发展

小说体兴起于19世纪,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在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运用各种手法,将古希腊悲剧形式与小说体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为小说增添了感染力度,还使传统悲剧在这部小说创造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卡斯特桥市长》对悲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时代性更强,主人公定位于一个普通人,语言更为自由。

(一)时代性更强

自悲剧诞生起,传统悲剧在主要经历的三个时期习惯将整个故事置身于一个年代久远的陌生国度,或借助神话传说,以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增强整个剧作的美感,在迂回曲折中展示现实生活,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哈姆雷特》等。《哈姆雷特》主要描写宫廷斗争。莎士比亚刻意将故事设置到丹麦,并非英国本土,给该悲剧增添了异域之美。古典悲剧中,观众看到的是经过历史折射产生的炫目的画面。

小说体悲剧故事多定位于同时代,如《卡斯亚特桥市长》、《徳伯家的苔丝》、《玩偶之家》等。这些小说没有留给观众过多的想象空间,整个故事仿佛在眼前铺展开来,给观众以冲击性的画面,甚至触手可及。《卡斯特桥市长》取材于同时代“19世纪30年代夏末的一个傍晚”[4],故事发生的时间与作者的创作时间十分相近,因此当时观众就很自然地想起熟悉的场景:粥棚、收干草工人、乡间供散步的小路等等。整部小说易于激发观众内心的共鸣。

(二)主人公定位为普通人

古典的悲剧中主人公多为神或王室贵族成员,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李尔王》《麦克白》等。神之间的迫害、贵族间的权力争夺留给观众更多的是对命运无奈的感慨,而不是深层的同情和关切。李尔王以倾国的代价分辨出最忠于自己的女儿,结局令人感叹,却激不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同情。正如莱辛在《汉堡剧评》第14篇里的一段话:“公侯们和英雄们的名字能够给一个剧本以华丽和威严,但他们不能感动。周围环境和我们环境里最接近的人的不幸,自然会最深地打动我们的灵魂。如果我们同情国王,那么我们不是把他当作国王,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同情。”[6]

哈代认为:“一个情节或悲剧,应当来自于对某种境遇的渐次接近,即由普通人的激情、偏见和野心所形成的境遇;来自于角色对灾难性事件的本能的躲避,这些事件是上述的激情、偏见和野心造成的。”[7]由此可见,哈代笔下的悲剧兼具命运和性格两方面因素。性格的凸显使哈代塑造的人物更具有人文精神。《卡斯特桥市长》的主人公亨查德起初只是一个壮志未酬、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打草工。他酗酒、莽撞,活脱脱一个下层百姓形象。亨查德卖妻后表现出的悔过和努力上进,展示出他身上美好的品质。然而这一切却在情节第二次突转后消失殆尽,故事的最后,亨查德孤苦的在小屋中死去,留给世人无限感慨,“幸福只是整个痛苦悲剧的一段插曲”[4]。观众对于这样的主人公往往会抱有深切的同情。而对亨查德逝去的哀思最终产生一种悲剧欣赏的愉悦。

(三)语言更为自由

传统戏剧对于美感的创造除了借助时空的距离美,还借助语言本身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传统戏剧多采用诗歌或古英语的形式,追求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如《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用“毒箭”来比喻阴谋和背叛,以内心独白的形式,诗样的语言表达哈姆雷特厌世的情绪和他对这个腐败堕落的世界完全失望的心境。读莎士比亚的作品需要仔细推敲文字的引申意义,文字美的传达需借助于观众的领悟力。

而小说体悲剧由于多采用现代英语或白话的形式,语言较流畅通俗,意义的表达直接,普通观众欣赏时没有过多语言障碍。《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人物语言生活化,表达自然,将整个故事,乃至各色人物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悲剧借助小说体表达出的艺术效果。《卡斯特桥市长》在写作手法上对悲剧的发展,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

三、结语

《卡斯特桥市长》承袭了传统悲剧的发展结构,运用突转展示出亨查德人生跌宕,进而达到传统悲剧的美学要求。同时该作品融入了现代小说的理念,以较强的时代感、平民式的主人公、和自然的语言传达出哈代对性格决定命运的洞察和分析,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具有社会指导意义。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以新的形式发展地创作悲剧,赋予悲剧新的生命力。

[1]徐惟诚.不列颠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Ernest Broonecke.Thomas Hardy[M].New York:Greenbery,1925.

[3]Iran.亚里士多德《诗学》摘抄[EB/OL].(2009-06-17)2013-12-05〛http://qnote.blogbus.com/logs/39904865.html.

[4]Thomas Hardy.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1994.

[5]席勒.论悲剧艺术[C]//.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3.

[7]Millgate.The Life and Work of Thomas Hardy[M].London:Macmillan,1936.

猜你喜欢

突转查德卡斯特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于无声处的“突转”与“发现”
试论情感的突转与延伸
还您一包炒腰豆
《项链》教学内容再探
英国十大闹鬼城堡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的偶然与巧合
跳舞的老鼠
干杯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