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古典音乐时期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

2014-04-17王雁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前奏曲印象主义象征主义

王雁冰

(韩国庆熙大学后现代音乐系 韩国千洞 446701)

欧洲古典音乐时期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

王雁冰

(韩国庆熙大学后现代音乐系 韩国千洞 446701)

德彪西是历史上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也是浪漫主义过渡到20世纪音乐的主要旗手,可以说他的名字就象征着一个“主义”或“流派”。德彪西能打破传统和声系统,创新作曲手法之灵感来源,除了本身个性使然与成长背景外,与同时代之诗人、画家与音乐家结识交流,参加各类艺文活动与展览,皆是使德彪西激荡出创新作品之来源。本文将对欧洲古典音乐时期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行研究。

古典音乐;印象主义;德彪西;艺术魅力

引言

印象主义的绘画和象征主义的诗歌,可以说首先是从艺术观念上影响了印象主义的音乐。德彪西一生最亲密的朋友与伙伴,并不是音乐界同行,而是诗人与画家,特别是以象征派与印象派的作家为多。这位音乐史上公认的伟大的改革者之所以成为20世纪音乐的开路人,与他对诗歌、绘画的领悟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德彪西本人也坚持认为,音乐要比绘画能更充分地将印象主义的观念付诸实施,因为音乐能流动地表现光线的变化,而绘画只能静止地表现,因缺乏流动性而不太自然。德彪西的出现,实在是音乐史上重大的事。他用他奇特的天才,与众不同的想象力,开辟了音响世界中从来所未有的新境地[2]。

一、德彪西的生平与印象主义

德彪西曾于1909-1913年间先后创作了24首钢琴前奏曲,并分别编订为第一集和第二集。虽然叫“前奏曲”,但德彪西创作的前奏曲与传统意义的前奏曲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一般认为,德彪西在其前奏曲中大胆地尝试了许多新的音乐创作理念,尤其是他对音乐时间的观点,并在随后的创作中加以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我们能够明白“前奏曲”一词对于作曲家的特殊含义。钢琴前奏曲第一集创作于1909-1910年间,《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为前奏曲集(第一集)中的第八首。作曲家曾在乐谱的尾部标注了标题《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作曲时间是1910年1月15至16日。作品首演于1911年3月29日,由作曲家亲自演奏。

在视觉艺术方面,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的艺术家皆强调线条之美、清晰轮廓、均匀涂色的写实创作型态,作品所运用的色彩都是因袭传统,较不注重时间、空气、光线等赋予色彩的影响与变化。到了1860年代法国展开新的艺术运动与画风,印象画派(Impressionism)主张者之绘画重心由室内静物转向户外动态的场景,描绘的景物在阳光洗礼下,画家们开始重视物体原色与光线之间产生的变化,并着眼于光与色之间的相互影响,他们发现物体本身没有固定的颜色,近看或远观同一物体,它会呈现不同的色彩;除了距离因素,也会因为位置或时间的不同,出现颜色的变化。在他们观念中,一切都随时在变化,每分每秒都在改变,他们所能画下的也仅是上一秒钟留在记忆里的那个印象,而那个印象也往往是概略性、虽模糊但具有特质的,他们没有时间慢慢调色慢慢画,所以他们采用原色,以补色的效果来取代调色,以局部色块拼画的手法勾勒出主体、轮廓,色彩因而显的鲜艳多了;为快速捕捉景象,他们的笔触也不再细腻,整个画的目的就是要呈现出画家对景物印象的捕捉,模糊、大胆、鲜艳不重轮廓的美感因应而生。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1888 年德彪西到德国参加音乐节,同时受到华格纳式的歌剧震撼,此乐风亦影响了青年德彪西。回到巴黎后结识了诗人马拉美,并加入马拉美家著名的马拉美星期二茶会。在那儿遇见许多位具领导地位的象征主义文学家及印象派画家,透过定期的聚会与思想交流,带给德彪西相当深远的影响。

1890 年,巴黎处在纷嚣不断的民主政治与社会运动。在当时的反华格纳酝酿期,德彪西虽然对政治并不热中,但由于在经常光顾的黑猫咖啡馆接触了很多知识份子与民主政治思想家,多少感染了民主主义的热情,尤其在咖啡馆结识好友钢琴家萨替后,他们两人经常就音乐观念进行讨论,萨替曾说:我并非立意要反对华格纳风格,而是认为我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如果可能的话,宁可连德国的酸黄瓜都不要品尝,为什么我们不能借用莫内、赛尚、土鲁兹──罗特列克及其他早已众所周知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转化为乐音。因此更确立了德彪西引领法国音乐脱离德国传统,走出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之创作方向。1893 年他的《弦乐四重奏》获得演出机会,这是他第一首真正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作品。1892 年德彪西根据马拉美的诗《牧神的午后》创作出文学与音乐结合的代表性作品《牧神的午后前奏曲》,显露德彪西创作之音乐与象征主义之诗作之间的密切关联[3]。

二、德彪西的作品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一)德彪西追求创新,尝试以新的素材创作

试图排除明确的线条与轮廓,调性的消失、和声的突破、乐曲内容并不在强调优美的旋律线条,而是以和声当作颜料,使用弱音与音色变化的笔触来描绘出淡淡的色彩、气氛或印象,如1905 年创作的三首交响素描《海》),运用英国号与小号的音色素描黎明的海上光辉、木管与弦乐描绘出海洋平静地嬉戏着涟漪的情景等,对乐器音色效果的作曲风格与运用手法,正和当时的印象画派主张一样,因此德彪西被世人视为印象乐派的代表人物。但事实上,德彪西的本意并非如此,若以音乐的作品来看,德彪西的作品《牧神的午后前奏曲》直接根据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诗作所谱写而成;1902 年的歌剧作品《佩利亚与梅莉桑》中,德彪西将和声的音响与片段的旋律当作主题,但又以若隐若现的手法呈现,此种以暗示手法取代描写式的风格,作品中的高潮安排稍纵即逝,作曲风格与象征派诗作在字体大小与标题安排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述几点皆与象征派诗作有着紧密的关连。若再从个人思维的角度来看,德彪西的创作思想倾向象征主义,作品充满隐喻暗示且富有寓意深远的涵义,而非只是一昧捕捉片刻的印象。因此,德彪西本人认为印象派并不全然代表自己的作品风格,他自认象征主义的精神才是最符合他的创作理想[4]。

(二)明确的调式特性及法国民族特色

德彪西意图藉由三首奏鸣曲的创作回归绝对音乐,为了在战乱时代以音乐唤起法国的民族意识,德彪西屏除德奥之奏鸣曲式,参考法国前辈作曲家李克莱尔的作品,故此处的奏鸣曲是指以法国的巴洛克音乐风格为主,以精致的乐章、短小简单动机,清楚的织度,运用巴洛克不断重复的节奏型态等手法建构而成,使大家从音乐作品中正视法国的悠久音乐传统与民族特色。这三首奏鸣曲可说是德彪西的艺术精粹,就他个人而言,几已达到一个无法以其毕生再度超越的境界,三首乐曲皆具明确的调式特性及法国民族特色,这也显示在标题上自称法国音乐家29的德彪西,想要用音乐创作唤起法国民族意识的决心。但是德彪西创作构念虽以回归传统为主,其创作手法仍保有当时代的音乐特色。

(三)运用角度对比和音色明暗及速度变化

从印象画派与象征诗派的影响来看此曲,大量的休止符与连结线的运用,将乐曲律动不再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强、弱拍感,而是打破传统重拍位置,增加了乐曲的流动感。而平行和声与休止符的使用也增添了空泛的音色与听众冥想的空间。以短小的动机、重复手法构织乐曲的方式,如同印象画派运用原色块拼画手法,接着就由观众自行视觉混色的方式。休止符、音程安排与乐曲张角铺成手法亦如同象征主义不将诗意在文字上平铺直述,而以留白、字体大小、文字排列等方式,提升诗词的韵味,并以象征暗示手法增添读者对诗词赏味的空间。

综观德彪西晚期创作的这首大提琴奏鸣曲作品,与当时代的印象画派、象征主义诗词之间的关联性,德彪西以短小的动机构织成曲,就如同印象画派以局部色块拼画的手法完成一幅画作,亦如同象征主义诗文以简短的词句,排列成整首诗文。而德彪西以大量的连结线、休止符制造后半拍节奏型态,让传统的节奏重拍在听觉上模糊化,此种创作手法就像印象画派以色块拼画取代线条构织景物轮廓的绘画方式,亦如同象征主义的诗文没有固定的文字排更格式,将空白纳入诗文意境的一部份。

德彪西运用角度对比和音色明暗及速度变化,制造乐曲张角并突显音乐起伏之高潮,此种加深听众对乐曲瞬间印象之手法,正如同印象画派捕捉瞬间的印象之主张,亦如同象征主义诗人运用字型大小对比、文句摆设与留白手法增添诗韵之美,并以暗示象征手法让人细细品味诗中涵义[5]。

三、结论

透过这次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当代的艺文背景,更了解印象画派、象征主义的风格特色外,更重要的是寻找当时代的思想主张与音乐之间的关连性。在乐曲分析与诠释演奏时能有更明确的想象方向与分析概念。希望透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供大家对于德彪西生平唯一一首大提琴奏鸣曲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1]陈薇.德彪西和他的钢琴音乐[J].大舞台,2014,03:143-144.

[2]钱智凌.将印象派绘画理念融入德彪西印象派钢琴教学中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3:206-209.

[3]高艺.从钢琴音诗《夜之幽灵》探析拉威尔音乐创作风格[J].音乐创作,2014,07:175-176.

[4]杨彩霞.不同凡响的音乐特色和艺术表现——以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集》为分析个案[J].四川戏剧,2014,03:129-131.

[5]范丽甍.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之关联[J].艺术百家,2014,04:238-239.

European classical period music of Debussy's impressionism music works, artistic charm

Wang Yan-bing
(Postmodern Music South Korea Kyung Hee University, Qiandong South Korea, 446701)

Debussy is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artists, is the main standard-bearer transition from romanticism to 20th century music can be said to his name is a symbol of an "ISM" or "genre". Debussy could break with tradition and sound systems, innovative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 inspired by, in addition to its own personality and upbringing outside, got acquainted with contemporary poets, painters and musicians exchange,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rt events and exhibitions are made the works of Debussy, bringing out the creative source. This period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of Debussy's impressionism music art research.

classical music, impressionism; Debussy; charm

G712

A

1000-9795(2014)09-000306-02

[责任编辑:刘 乾]

王雁冰(1987-),女,河南孟县人,韩国庆熙大学后现代音乐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键盘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前奏曲印象主义象征主义
台州学院李国辉教授新著《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象征主义》出版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当代象征主义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义的绘画艺术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钢琴前奏曲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