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宗教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14-04-17钟锦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院校传统文化

钟锦荣

(福建神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1)

加强宗教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钟锦荣

(福建神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蕴的思想文化道德规范体系,为培养爱国宗教人才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高素质宗教人才中的优势作用。

宗教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大力倡导和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些重要讲话精神,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笔者结合新时期宗教人才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思考,探讨宗教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

一、加强宗教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宗教院校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保持了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知行合一”、“君子慎独”的修为方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及“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情绪、信仰追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和特质,深深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增强民族文化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有助于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宗教院校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引导宗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崇尚和谐。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墨子提倡“兼爱非攻”,《易传》强调“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以及“和为贵”、“致中和”、“中庸之道”、“中和之美”,我国古圣先贤的这些箴言,都饱含着“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和平理念,“宽厚能容”、“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伟大胸襟。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对其他文化一直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容乃大”的宏伟气魄和“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促使学生在多元世界中学会包容、体谅与求同存异,摈弃独尊心态和排他观念,尊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促使各民族和睦共处、各宗教和谐共生,推动宗教中国化。

再次,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宗教院校学生吸收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提高讲经传道效果,满足信徒的信仰需要

各宗教能不能始终保持健康的发展方向,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教职人员队伍。在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宗教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明显高于过去任何时代。宗教院校学生既是宗教知识的阐释者,又是社会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传统美德的弘扬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文学、思想、道德、历史、艺术于一体,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学生,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养分,开阔其眼界胸怀,提升其精神境界,提高讲经讲道水平,倡导正信正行,满足信徒的信仰需要。

二、加强宗教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第一,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各宗教院校应根据教学要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课程为主干,建立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通过开设一系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如“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选读”,深入研读《论语》、《大学》、《中庸》、《孝经》、《易经》、《孟子》等经典文献。通过开展“中华民俗风情”、“唐诗宋词鉴赏”等专题知识讲座,提高宗教院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领悟和应用能力,正确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宗教院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主动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

第二,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宗教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宗教院校学生的内在素质和价值理念

以往部分宗教院校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使学生所学的宗教知识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母体的滋养,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此,应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宗教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找到契合点。引导学生将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步融合,尊重、适应、善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传统文化有益成果,并化为己之所有,使之变成学生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进而用中国文化诠释宗教经典教义和表达宗教信仰,用中国文化滋润、丰富宗教文化,为推进宗教神学理论中国化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

第三,努力营造有利于宗教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宗教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和内化。通过举办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征文、演讲、朗诵、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宗教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刊、黑板报等传媒载体,广泛地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馆、人文历史景观、名胜古迹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与重要影响作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宣传、阐析中国传统文化,让宗教院校学生了解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正确对待我国传统的祭拜祖先、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民族风俗等,不贬损和排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校园中的各类建筑物、校训、横幅、教室名言警句,乃至绿化带的警示语,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让宗教院校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熏陶。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为现代宗教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不竭的教育资源。宗教院校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与时俱进地继承、吸收和弘扬,推陈出新,并通过正向引导教育,努力将宗教院校学生培养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优秀宗教人才,使宗教发挥正能量,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

注释:

①叶小文.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N].中国青年报,2014-03-17.

②于伟峰 商植桐 于雪梅 齐景爱.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1).

[2]沈桂萍.如何引导宗教在文化建设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3]叶小文.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N].中国青年报,2014-03-17.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religious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Zhong Jin-rong
(Fujian Theological Seminary, Fuzhou Fujian, 350001, China)

China'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found, has a long history, formed with profundity of cultural ethics system, to cultivate patriotic religious personnel provided valuable resources. The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dig deep tradition of rich connotation and value, improve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play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advantage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religion.

relig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9-000156-02

[责任编辑:周 天]

钟锦荣(1978-),男,畲族,福建福安人,福建省宗教事务服务中心、福建神学院讲师,教育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从事宗教院校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院校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