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4-04-17姚晓霞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公有制非公有制民营企业

姚晓霞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0 引言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渐大,隐含于这些成就背后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理论认识的进步,包括对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间关系及其在中国式现代市场经济中地位与作用的摸索与探讨;诚然,非公有制经济渐次成长而日益壮大,但是其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相当的不协调,毕竟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整个经济系统的重新优化,理论认识滞后于实践发展以及相反的情况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由纯粹公有制经济的“大一统”局面而破析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合理比例关系的重新确立,这本身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调整过程,为减轻该过程的痛楚或曰代价而可用的药方或说思路与政策措施虽然有限,但也是必须的与可为的。

1 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新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公有制经济的逐步退却或说让步条件下产生并发展壮大的,江苏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尤能证明这一成长轨迹。但是剩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部分凝练而为国有经济,它们类似于新兴城市中所保留的古迹:不仅保留是必需的,而且其存在本身便会使新兴城市增色不少。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平等竞争的主体并存将会是长久的趋势。梳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则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历史与未来关系、各自暂时与长久的基本职能以及两者的性质与地位都具有清晰的轮廓,与其说这是《决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新发展,毋宁说这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实践上所标出的新方向。

1.1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再次重申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而且第一次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表明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2 纯粹的公有制经济是一种分配导向型经济

建国之初实行公有制经济的出发点实际上在于分配公平的基础上兼顾生产,这是由当时民族生存与安全的基本需要所决定的。因此,政府或说国家取代市场的分配功能,有其客观必然性。换言之,百年激荡而导致当时中国的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后民众的生活资料极度匮乏,非国家承担起市场的分配功能不足以保证民众相对公平地获取生存资料,这时的基本生存资料几乎相当于公共物品。但是这种分配导向型经济体制久之便形成路径依赖,并派生出既得利益者,进而变形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因此,公有制经济逐渐演变为唯一经济形式,但是其“一统”作用或曰使命本应是暂时的,因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而且必须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由纯粹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而变革为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而共存,其最高的精神是使得中国式现代市场经济成为自身具有尊严的经济。但是这种冀望受限于“国有经济”的概念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

1.3 若要取得同国有经济完全平等的市场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在社会责任上赋予更多的权重

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根本上决定于其存在能否有用:除却为资本所有者承担风险而带来利润补偿外,能否为消费者提供合理质量的产品?能否为社会谋求合理的就业?能否为国家贡献合理的税收?能否为员工创造合理的收入?设若非公有制经济自身不兢,例如所生产的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甚至于触及道德底线,则其自动丧失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权利——因其所生产的产品质量问题,则国有经济生产的同类产品被强化了公共产品性质。很大程度上,民营经济的诸多方面不具备完善市场经济主体的要求,这是由其唯利是图的狭隘利益观所决定的;现代市场经济必须是合法的尤其是有尊严的经济,而这决定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性格,因为市场性格必然是企业性格的延伸。

总之,理论上的所谓“新发展”是否为真,最终需付诸实践的检验。而回顾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30多年的成长历程,在审视其不凡成就与现状时总结其制约因素,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未来演进趋势有所预见,并能不失时机地为其继续深化制定相对可行的发展思路与政策措施。

2 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整个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非常瞩目的经济效益,对经济的增长贡献是巨大的。然而发展效率仍有很多需要升级的地方,抑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环境和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自身的原因。

2.1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不公平

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表现为融资难题,统计显示,近70%的江苏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2.1.1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

国有企业创造了30%新增工业产值,却获得了68%的银行信贷资金,而创造了70%新增工业产值的非公有制企业却只获得了32%的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生银行。这3大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约为15%,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仅为16%。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及严格的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使得民营企业很难到股市融资,加上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发展和民间资本融通受到限制,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阻塞。

2.1.2 行政垄断导致行业进入壁垒和地区市场壁垒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但是民营企业依然面临“玻璃门”和“弹簧门”。行政垄断制约着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巨额的社会福利损失。这在市场“限进”与地区市场壁垒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1.3 民营企业面临不公平的法制、税收和管理环境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所面临的过高的市场门槛,使得民营企业只能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产业链上苦苦挣扎,法制、税收和政府管理的不公平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升级。

2.2 民营企业自身因素极有可能制约其良性发展轨迹

2.2.1 家族式管理必然带来封闭的产权关系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多数是由出资人实行家族式管理。这种家族化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往往造成企业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高风险性。由于民营企业的生产要素多受血缘关系的制约,资产的流动和转移受限,影响了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2.2.2 落后的产权关系难以催生创新力量和契约精神

家族式管理体制和封闭的产权关系不仅使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难以形成,也切断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结合,造成会管企业的人没有产权,有产权的人不会管企业的现象。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非公有制经济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3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使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政策法制环境新时期。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要保持可持续高速、健康发展,需要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特别是需要让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经济主体。

3.1 从认识、体制和政策上彻底废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3.1.1 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造、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废除非公有制经济各种不公平规定,包括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切实放宽市场准入。

3.1.2 尽快制定和完善保障私人财产权利的法律法规

财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完善财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它们的产权和合法权益,才能促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3.1.3 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非公有制经济法制环境

只有坚持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才能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在观念、办事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隐形壁垒。

3.1.4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兼并、改造与重组

鼓励非公有资本与国有资本交叉持股,在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掌握控股权,这样做不仅可以发挥各种所有制的特长,形成优势,增强活力。而且通过非公有制经济增量的进入,可以使国有经济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退出一些产业和领域,将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起来办大事,投入到需要国有经济加强的产业和领域中去,以达到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整体质量和素质的目的。

3.1.5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

要消除在政府职能定位中各种观念、体制上的障碍,围绕政府职能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实现政府职能的快速灵活有效的转换,以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1.6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宽投融资渠道

首先应积极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直接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其次,加快风险资本市场发展,鼓励、吸引社会各种资金进入风险市场,帮助解决非公有制高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再次,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透明化;放宽金融准入,降低准入门槛等方面的创新,能够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的银行体系。

3.1.7 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实现自我保护和发展

社会中介组织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政府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要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程度,需要它发挥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降低交易费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等作用,甚至影响政府对市场和经济的决策管理。

3.2 产权、管理、技术上的勇于创新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

3.2.1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企业产权制度即财产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决定着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加快推进江苏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变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促使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向多元化、开放式转变,对于推进江苏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

一是健全完善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民营企业内部进行资本重新设置、调整或界定,使企业现有各生产要素(资金、土地、劳动、管理、知识产权等)成为资本组成部分,从而使一元化股权变为多元化股权。

二是通过鼓励民营企业跨地区发展和大规模的收购兼并,或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形成产权联合,推进产业行业兼并重组整合提升。

三是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人注资参股民营企业。在引进方式上,可通过增资扩股,以吸收外来股东的投资资金,扩大总股本;也可以约定价格出让部分股权给战略投资人,实现股权多元化。

四是更大力度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坚持“上市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的挖掘和培育机制,不断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加大对民营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

五是加快围绕产权制度创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市场化方向,组建江苏省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打造江苏以企业产权交易为基础、集各类权益交易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平台,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来江苏开拓业务。

3.2.2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保证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基本途径与关键环节,也是保证企业生存乃至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前江苏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形式、与规范化的企业运作、与管理科学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在二次创业的转型过程中,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的市场要求也将倒逼民营企业必须改变以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把管理提高到十分突出的位置,通过股权分配,引进或培育一批职业经理人,变家长制的集权管理为科学的民主决策模式,形成规范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或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管理职业化。以建立科学的企业运营机制为导向,构建清晰、开放的股本结构和多层组织结构,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体系,实现权责利的协调统一。

二是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推行企业管理法制化。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根据企业业务性质和特点,建立行政、业务、财务、战略、研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层面的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由“人治”向“法治”和“文化管理”转变。

三是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通过建立规范、科学、稳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制度,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管理、服从管理、完善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存亡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团队精神。

3.2.3 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的绿色现代化生产方式

总体上说,江苏民营经济的质量与科技优势还没有真正确立,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人才短缺、产品档次低等问题还很突出。必须及时调整民营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资源节约、绿色生产为优化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以往通过资源消耗、粗放经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切实把企业发展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来,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产品换代、企业转型、产业升级。

一是利用技术创新破解民营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民营企业首先要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等,从生产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二是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创建,以研发中心为平台推动开放式创新。民营企业要认识到开放式研发创新的趋势、作用和历史机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依托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等建设公共技术平台,通过研发外包、人才引进、人才外出培训、学术交流、在外创建研发分支机构(例如在校内与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等开放式研发创新模式,将企业自有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三是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比重,推动技术创新的持续性。民营企业要改变以往企业技术研发不投入或者投入偏少的境况,瞄准高科技发展趋势和行业市场变化,根据企业现有基础和优势,找准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和新产品市场的引爆点,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创造供给的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资料

[1]张云逸.上海民营工业发展问题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9).

[2]刘玉江,能建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公有制非公有制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加强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的股票融资市场——2011年非公有制上市企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