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14-04-17骆佳梅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高职生方向高职

骆佳梅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大力倡导大学生的创业指导,以创业促进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面临着创业、就业的压力。他们思维活跃,拥有较丰富的创业资源,但是他们欠缺创业理论知识储备,在创业过程中较盲目地选择创业方向,无法发挥自身创业优势,为此,如何高效地服务于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的创业指导,则显得很有价值。本文着重于此开展研究。

一、大学生创业政策优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鼓励创业的方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降低市场门槛、提高能力培训、拓宽融资渠道和完善市场环境等利好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自2009年开始,国家还专门设立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基金,重点资助经济困难但具良好市场前景、短期收益明显的创业项目,通过免3年行政收费、简化手续、优先发放信用贷款支持大学生创业。应该说,国家和政府出台了各层面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大学生创业。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方向学生特点

从杭州下沙高教园的14所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分析得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考公务员,找单位就业或者继续升学,选择创业的占极少数。相反,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因工资较低、社会认可度低等,更多的是选择自己创业,而且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的创业激情尤为突出。

现在的高职高专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创业背景丰富,但创业能力薄弱。他们都是“90后”学生,家境殷实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近50%的同学是在创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且部分同学家庭有海外创业家庭背景。耳濡目染的熏陶让他们有更贴近实际的创业想法和创业能力。部分留学回国或者“3+2”专升本学生学业有成后,仍然选择自主创业。他们有着“90后”群体的共同特征:思维活跃,果敢坚毅但优柔寡断。他们自我意识极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重自我感受,轻组织纪律,缺乏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管理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水平不够。他们有着丰富的创业想法、殷实的经济基础,但是极度缺乏创业能力。这些都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他们专业基础较差,但学习压力却非常大。受各种原因影响,各高校在招收中外合作方向高职生源时,通常采用单独代码,招收一些家庭经济好,但成绩非常一般的学生。进校后,他们的学习压力反而比普通学生更大。比如,外语教学方面,他们往往要在一年级的时候,接受超过300学时的外语学习,在二、三年级时,需同时接纳中外合作两方的专业教学。相比普通学生,他们本身基础更为薄弱,但学习压力却比普通生要大很多,这在时间上也约束了他们的创业行动。

另外,笔者从十多年的学生管理中发现,每个学期,都会遇到中外合作方向的高职生以“创业需要,没时间学习”为由,来申请退学。在与这些退学者交谈中发现,他们大多数是有创业项目准备实施,但关于创业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储备,确实少之又少,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可想而知,他们都是摸索着过河,仅凭一股热情边创业边实践,没有系统地考虑过创业,为此,大大降低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为此,要想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方向的学生创业,实现他们的创业想法,必须重新设计一套针对中外合作方向高职生的创业培训计划,此举更有针对性和推广价值。我们可以从师资组建、课程体系、创业者自身能力提高等方面设计创业课程,开展系统化的创业指导。

三、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1.组建中外合作方向的创业师资队伍,确保创业教育顺利开展。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中外合作方向的课程教学难度更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中方课程,还需同步学习外方课程。这势必要求我们的创业导师,能站在国内外创业教育理念的尖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业。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导师都是半路出家,部分是从事思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繁琐,本身可能并不具备创业经历,授课时难免内容贫乏、欠缺实战性。为此,须培养一支具备国际视野,能站在国际高度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又充分了解国内高职生学习特点的创业师资队伍,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专攻某个模块的理论储备和实践指导,分配创业教育模块知识,让组内的每个教师分别承担创业理念、企业管理、财务核算、营销推广、实岗实践等模块的教学任务,最后整合出一支国际化的创业培训师资。

从目前创业教育的需求看,我们可以组织一支由政府管理者、专业技术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企业、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及风投公司的相应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提供全程化的创业指导。组织思政辅导员开展中外合作方向学生的创业能力测评,综合考虑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特长爱好,帮助学生构思创业方向;邀请政府部门官员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讲解国内外创业环境、创业政策、行业动态发展,拓宽学生的创业渠道,挖掘市场机会;组织工程技术等领域教师从专业课程教育中挖掘创业闪光点,推进学科方面的指导;而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创业实践的角度给创业者提供一个模拟创业的平台,让他们在“做中学”,感受创业各个方面的实践体会;做好大创园的管理引导,给创业者们提供性价比高的创业场地,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组织风投公司给创业项目做出可行性分析,给创业者提供融资渠道,评估创业项目,促成创业。

2.丰富创业课程体系,系统化提供创业培训平台。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课程都相对单一,有的仅是和创业培训公司合作开展创业教育,但在教学上无法保证课程质量。高职高专院校也不例外,而中外合作方向的高职生较多因本身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更多的是被动了解创业培训,待需要学习创业理论时,却发现已错失创业课程。为此,要想从本质上做好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的创业指导,可以从学校教学方面入手,系统性提供创业培训平台。

调整教学计划,融合创业方面的授课,把创业课程列入个人素质能力模块,课程性质设定为专业限选课,将之对等于语言实训课等,采取学分置换,供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选择学习,在不增加中外合作学生课程学习压力的同时,把它融合在专业学习中。

整合网络创业、“8+X”创业实训课程、SYB、KAB等创业课堂,让学生修得相应公选课学分的同时能获得一本创业方面的技能证书,以此加大中外合作学生创业的关注度,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为成功创业提供优良的创业理论指导。

调整教学方法,改变原来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更多地穿插课堂实践,采用团队合作完成目标任务的管理方法,在“做中学”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高文兵在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指出,应该打破常规化课堂教学模式,依托专业资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推进创业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覆盖政策解析、企业管理、营销理念、金融风投等创业知识,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办公能力、社会能力三大能力52项子能力的培养。从众多教学评价中心反馈得知,有课堂实践的课程学习,效果往往好于单一纯理论式的课程学习。为此,开设创业课程初期,将全体学生分组,以每团队10人左右的规模组建一个模拟创业公司,在课堂上,用任务导向教学法,给每个团队成员分配模块任务,在具体实现模块功能的同时充分理解创业理论知识。此后的理论教学可紧紧围绕团队项目进行。每个理论知识点后,随堂设置实践讨论、分组答辩等环节,确保创业理论指导起到效果。

设计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实践他们的创业梦想。继续推广“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大学生挑战杯、高职高专挑战杯等竞赛;在“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中,增加创业模块的社团活动;开展创业模拟大赛,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模拟创业过程,激发创业潜能,提升创业能力。

充分发挥大创园优势,拓宽创业渠道。一是利用已创业者资源,给初创者提供企业创办资讯、岗位实践;二是给初创者提供价格低廉的场地,降低初创者的风险;三是给初创者实时的创业政策资讯与指导,帮助初创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可行性。

聘请创业导师,给予“一对一”专业化指导。学校可以与校企合作企业建立帮扶机制,聘请企业管理者、成功创业的高年级毕业生等建立创业传帮带机制,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在企业管理、技术处理、经济管理、企业发展、财务报表等方面给出更具实战性的指导意见。

打破传统的创业指导理念,建立长期化创业指导。传统的创业指导仅局限于学生在校或者毕业当年的创业过程。但中外合作的学生,较多的是集中在毕业后2~3年,积累了一部分的社会经验之后,再选择自主创业。为此,创业指导方面,必须贯穿在校3年及毕业后3年内,在始业教育、毕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中开展创业指导,毕业后动态更新创业学生资源库,建立长期的培养机制,按需在实创过程中给予指导。

3.中外合作方向高职生自我能力提升面面观。相对而言,中外合作方向高职生自我主义意识更强,个性更张扬;自尊心强但抗挫能力极差,极易情绪化处理事情;兄弟情义重,满腔热血但又无从下手。因此,作为创业者主体的他们,自身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积累创业知识能力的重要性。

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中外合作高职生应撇弃“一头热”的创业激情,要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心理特征、创业能力素质;通过各种创业技能的培训,合理定位自己的创业想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掌握人际沟通等社会交往能力,以求安排创业团队成员能人尽其才,更大化地挖掘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

提高自身市场敏锐度。学习之余,借助家庭创业背景,多走向社会,在身边寻找创业机会,寻找成功创业点,掌握创业理论知识,学会用SWOT分析工具、核心价值曲线去分析判断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专业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创办企业相关知识。业余时间,利用图书馆、校创业知识学堂、成功创业案例分享会等渠道学习企业架构、盈利模式、盈亏平衡点测算、企业规划、产品分析、市场定位、营销策划等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创业政策导向、市场前景预测、风险分析应对、试行经营业务等内容。

尽早创业,抢占创业先机。大多数中外合作方向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因此,中外合作方向的高职生们,应主动与自己父母一起接触真实的商业环境,积累人脉关系,培养业务洽谈能力,学会定价策略,将课堂所教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早日实现创业之梦。

猜你喜欢

高职生方向高职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位置与方向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