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2014-04-17谷丽群

教育观察 2014年27期
关键词:对角线多边形内角

谷丽群

(桂林市十七中学,广西桂林,541002)

当前新课改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自己的教学就应该既加强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又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扎扎实实地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感悟,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现在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要善于趣味性地引入,留有一定的悬念,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上,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兴趣,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习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探索。兴趣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推动自己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或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小游戏、奇妙有趣的数学题、经典的数学悖论等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或通过计算利息、计算土地面积、测量树木高度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或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后,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那么枯燥无味,从而在思想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众人皆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学不好数学,很大程度上是由教法不科学、学法不得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的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参与动机,强化其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认识策略的指导,通过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自己去分析、解决新知识和新问题。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出问题:“本节课我们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如何利用已学的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如下办法:(1)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可以采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具体的分割方法。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后,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1)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2)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3)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继续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以下问题: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的条数与边数是什么关系?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不仅可以使学生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能使学生探索出多边形与对角线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变“课堂”为“学堂”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教学方式多是“满堂灌”,其过程死板无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数学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改变这种情况是符合现实需要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方面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职能,教师在课堂上传统的居高临下的状态将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更多的是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我们为有这样的课堂而感动——没有教师的呵斥,没有教师的“谆谆教导”, 课堂充溢着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地感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课堂学习成为知识生成能力、知识生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场所。因此,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只有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才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拘一格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并在问题的探索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并能终身受用的法宝。

[1] 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李辅梅.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10).

[3] 张丽丽.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究[J].学术研究,2012(10).

[4] 许汝家.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2(08).

[5] 薛守队.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1(10).

猜你喜欢

对角线多边形内角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的镶嵌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