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对与错之外的那片田野

2014-04-17陈立军

教育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守时班规惩罚

陈立军

(长沙市明德中学,湖南长沙,410004)

“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遇到你。”

——题记

(一)

学生的许多日常行为,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并不会时时符合规矩。为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往往会以班规的形式做出严格要求。这些班规中,少不了一些惩罚性的条款,以维护班级的秩序井然与良好运行。

例如,对于学生的迟到行为就可能会有如下惩罚条例:

迟到一次,罚打扫教室卫生一天;

迟到一次,抄写英语单词100个;

迟到一次,(男生)做俯卧撑20个或(女生)下蹲练习20次;

……

这样的惩罚条款一般是师生一起议定并形成文字,全班(大多数)同学举手表决通过的。班主任(班干部)进行惩罚时依班规执行即可,学生基本上无话可说。表面上看,这样的效果应该会很好,对违反者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可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一次上学路上,在学校附近,两位学生不急不慢地走在我前面。

甲:唉,又迟到了。

乙:迟到有什么关系。大不了就做20个俯卧撑嘛。这学期我都做过好几次了,老师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乙同学的话语中对迟到的不屑让老师们倍感遗憾。然而,反躬自省,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惩罚,事实上,是最低层次的管理、最低层面的教育。它不但没有多少教育的含金量,有时甚至还会误导学生把错误的事情正向化,或者说将错误合理化——受了罚就没事了。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学生没少受到惩罚,但受惩罚之后依旧我行我素。

(二)

许多老师认识到这种惩罚是毫无意义的。于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更多的是教育学生直面错误,“改邪归正”。

下面是一位班主任与一个多次迟到的孩子的对话。

班主任:今天怎么又迟到了?

孩子:我……

班主任:你不要找什么借口了。你倒说说看,迟到好不好?

孩子(低着头,小声说):不好。

班主任:怎么就不好呢,有哪些不好呢?

孩子:会影响学习。

班主任:还有呢?

孩子:会惹老师生气,对不起老师。

班主任(哭笑不得,忍住笑):还有吗?

孩子:还有……(孩子似乎想不起来)

孩子:老师,我总是给您添麻烦,总是不求上进,我都讨厌这样的自己了。

班主任:是的,你的迟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给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你每迟到一次,学校就会扣班级评比分一分。你说,你不能为班级增光为班级加分,却还经常迟到,给班级扣分,你想不想这样?

孩子:我不想……孩子深深地低下了头。

……

这位老师试图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初衷很好,但收效甚微。其实,在老师引导之前,许多道理学生已深深明白,但明白了并不等于就可以做到。何况许多违纪现象,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如迟到,也许是生病了,也许是堵车,也许闹铃没响,也许是特殊情况下的助人……老师是不是每次询问了原因,询问原因后是不是相信学生并呵护(如果学生真是生病了)学生呢?班主任老师面对学生的迟到,如果单方面认定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一心分析他迟到的错误,以引发他内心无比的惭愧、内疚,甚至是罪恶感,不问学生迟到的原因,忽视学生的感受,就算学生低头承认了错误,这也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感到心悦诚服的。如果他是出于恐惧或缘于内疚来迎合老师,那么,或迟或早,我们将发现孩子会不再友好。一个人总是屈服于外部(老师)或内部(内疚之心)的压力,很可能使他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正如上例中这个孩子所说,“我都讨厌现在的自己了”。内心担负着太多的沉重,承载着太多的内疚,一个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这其实正一步步远离我们教育的初衷。

(三)

苏菲派诗人鲁米曾说:“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遇到你。”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在对与错、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寻找到那么一片田野,去感受学生的需要,去触摸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以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并纠正不良行为呢。

我想起了这样一篇关于迟到的叙事:

如果没记错的话,自从2012年的第一场大雪后,王同学几乎每天迟到。三分钟到十分钟不等。今天,第一节课已经下课了,他才赶来。我表情有点凝重,问他:“今天又迟到了,有什么特殊原因没有?”他说:“没有。”我耐着性子继续问:“那为什么又迟到了呢?”他竟然面带微笑,很轻松地说:“我又睡过头了,醒来的时候已经迟到了,我想今天就装病不起来了。又睡了一会,可是睡不着,心想,我这周已经连续四天迟到了,现在还装病,好像很不好,于是我立马起来,跑到学校。”

他没有说假话,他是跑到学校的,他推开教室门时还在大口喘气。那一刻,看到他那个微笑的表情、轻松的面容,我很纳闷:平时在老师面前,他要么面无表情,要么沮丧泄气,今天在一周已连续四天迟到的情况下,怎么还能保持如此阳光般的微笑呢?我问他。他说:“老师,有一次我上课睡觉,你问我晚上干什么去了。我回答说,晚上用手机上网,结果忘了时间,到凌晨1点多才睡。当时你说希望我少上网,并特别指出很欣赏我的诚实,所以我觉得还是诚实地跟你说比较好。”那一刻,我被这个孩子感动。我说:“陈老师除了欣赏你的诚实,还很喜欢你阳光般的笑容。愿你笑口常开。当然,我还希望你能有时间观念,能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我相信,一个诚实、阳光并且守时的你,会更让你自己喜欢吧?”

……

之后,不知是天气暖和些了,还是他良心发现,他没怎么迟到了,似乎心情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这位班主任在处理学生迟到的问题时,撇开学生迟到的对与错不谈,肯定学生的诚实品质与阳光心态,发现学生内心正向的力量。同时,还不忘提醒学生,做一个守时的学生,使自己更喜欢更欣赏自己。这样,孩子知道了哪些是自己本拥有的好,哪些是可以生长的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走向善良与美好。

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说,“教育生活的真正品质在于欣赏,而不是苛责。真正的欣赏并不是无视对象的缺点——恰恰是以对方存在的不完美作为前提——只不过,我们的眼睛紧紧盯住的不是他(她)的缺陷,而是在审美之眼中所呈现出来的他(她)的美好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我们与其反复惩罚与说教,还不如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发现那一片美丽的田野,呵护优点、肯定长处,引导学生悦纳自我、欣赏自我,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守时班规惩罚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My New Year Wishes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惩罚
守时的朱小美
“守时”既是公交之责更是治堵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