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外阅读从一年级扬帆起航

2014-04-17郑亚娟

教育观察 2014年18期
关键词:书籍绘本课外阅读

郑亚娟

(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法国高度重视小学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奠基工程,不掌握阅读,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美国在克林顿政府和布什政府时期都曾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确实,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认识到让孩子喜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件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五万字”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丰富积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一、阅读内容——适合孩子

(一)关注孩子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美国伊利诺伊州多米尼加大学巴特勒儿童文学中心主任汤姆·巴特尔梅斯说:“要让孩子喜欢读书,家长或老师应摒弃自己心目中的‘好书’概念,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这样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巴特尔梅斯还解释说,这并非是对孩子的选择不加指导,而是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在这些选择当中任由他们挑选。

目前,我们许多家长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会注重阅读的短期价值,希望一本书读后,孩子能受到较深刻的思想教育,能学会遣词造句,掌握一定知识。这样孩子所读的书籍与课堂学习的教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就会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反而扼杀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另外,男孩和女孩的阅读喜好也有区别,所以如果我们能关注到孩子的阅读需求,指导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他们会读得非常开心且乐于主动阅读。

(二)重视绘本阅读

实践证明,对于6—7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受欢迎的是绘本。绘本不同于普通的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不是文字的点缀,它本身展现的就是一个故事,不会读文字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读图来阅读。绘本中的文字比较精炼,用以配合图来阅读,让孩子同时享受艺术与文学的熏陶,对他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及情感培养等方面都有着难以估量、潜移默化的影响。

法国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和克利斯提昂·艾利施著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绘本,日本宫西达也著的《我是霸王龙》系列绘本,美国大卫·香农著的《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以及《蚯蚓的日记》《母鸡萝丝去散步》《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爸爸》《我妈妈》等,这些绘本或充满童真童趣,或充满刺激与冒险,或充满亲情与友情,或揭示科学道理,总之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去阅读,让他们爱不释手。

当老师或家长捧着这些优秀的绘本,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带着孩子们看图走进故事时,何愁孩子们不被打动?孩子们会如获至宝地捧着书去阅读的。

(三)选择注音读物有讲究

一年级上学期的前一个半月,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借助所学拼音学文、识字。此时,有必要推荐一些注音读物给孩子们阅读。在推荐时,我们要尽量选择字体较大、篇幅短小、图文并茂且充满童趣的读物。

因为年龄小,不少一年级孩子视知觉能力不足,即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的加工能力不够好,所以字体小而密的书,他们读时会添字、漏字,导致意思读不完整,丧失阅读兴趣。而如果文章过长,对于刚学完拼音的他们,读起来会感到吃力,且短时间内了解不到完整的故事情节,他们也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倦阅读。所以,刚开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字体偏大且字数在三百字左右的儿歌、寓言或童话小故事来读。如果书上再配有适合故事情节的精美彩图则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如《日有所诵》(小学1年级)中的儿歌,《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小巴掌童话》等都很适合孩子们阅读。

一年级下学期,随着阅读量增加,孩子阅读能力也渐渐得到发展,可推荐篇幅长一些的书籍给他们阅读,如《绿野仙踪》《一年级的小豆豆》《小猪唏哩呼噜》《神话故事》及科学童话一类的书。

二、阅读方法——多样而有效

有些孩子在入学前没有什么阅读经历,所以也就没有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比较差。他们往往喜欢听别人读,但懒于自己读。也有些孩子虽读但是被“逼”的,很勉强。对此,我们不必着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慢慢引导他们走进书籍的殿堂,感受书籍带来的乐趣。

(一)营造阅读氛围

一年级孩子小,更容易受到集体的感召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每天中午的自习课时间,组织孩子来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利用作业完成后的时间,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每天也能与孩子共同参与到阅读行动中来。慢慢地,阅读就会成为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讲故事吸引孩子阅读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经常挑选一些适合孩子听、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他们,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好听的故事都藏在一本书里,如果你还想知道其他故事,就自己拿书去读吧。

笔者曾在班里读过几篇《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的故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不久就发现班里竟有许多孩子买了这本书,甚至当我要讲其中的一个故事时,有的孩子会很得意地说:“我读过!老师,我来讲。”不用我们多费口舌,精彩的故事自然会吸引孩子们自发地去阅读。

(三)设悬念激发孩子阅读

一年级拼音刚学完,有些孩子拼读慢且没耐性,我们不妨把阅读的步子再调小一些。还以故事为例,我们可以把书中的故事讲一半或讲到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问孩子:“你想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吗?”这时,孩子肯定表现得很急,我们则趁热打铁,告诉他们:“都在书上呢,自己看吧。”这样就让兴趣“逼”着他们去读书。

(四)以活动促进孩子阅读

在学校里,我们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读书介绍会或故事大王比赛,让孩子在一起交流最近读的有趣的故事。实践证明,有些书或故事就因孩子绘声绘色的介绍,而在班级里走红。这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好的书或故事得到推广,真是一举两得。

古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还真有它的道理。我们班每周一次的换书活动都非常热闹,推荐书的、选择书的,孩子们一团一团地聚在一起。很多孩子借到别人的书后会赶紧阅读,确保在下一周归还的时候不留遗憾。此时,孩子们与阅读如此贴近,我们还用担心书籍的魅力进驻不了他们心中吗?

三、阅读情况——及时反馈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的“控制论”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就是“信息反馈”,其中讲到,反馈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而教学反馈也是通过了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从而调整、完善教学手段,再去影响学生,使其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所以教学反馈是实施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方式与重要手段。

因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意志品质正逐步形成和发展,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所以对于他们的阅读行为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孩子的阅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因此家校之间相互联系、信息反馈会更为频繁,我们可以通过电话、阅读签字、建立QQ群等形式全面了解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反馈。如:肯定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与数量,表扬他们好的读书方法,推荐他们读到的好书,倡导他们在阅读中向善于思考的同学学习。这样对于树立孩子们阅读的信心,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心理学家也证明,反馈作为一种诱因,在很多情况下能使个体行为得到强化。有了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再有及时的反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阅读,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发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位教师都不容忽视的责任。同时,我们教师还应做到与孩子一同阅读,做个陪伴孩子快乐阅读的引路人,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与好书相伴,与快乐同行。

[1] 陈伟.当代外国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琳.阅读无处不在——浅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语文学刊,2014(18).

猜你喜欢

书籍绘本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绘本
绘本
绘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