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瑗教育思想的当下继承与应用——以江苏省泰州中学为例*

2014-04-17张树俊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泰州中学育人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 225300)

江苏省泰州中学是1902年在胡瑗讲学旧址安定书院发展起来的百年名校。①胡 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海陵人,因祖居安定堡而世称安定先生。胡瑗是我国宋代最有成就的教育家,也是宋代理学先驱,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自安定书院发展为泰州学堂,到泰州中学堂、私立淮东公学、江苏省立代用中学、私立时敏中学,到江苏省泰州中学,一直注重继承和实践胡瑗的教育思想。近年来,泰州中学发扬胡瑗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并将胡瑗的明体达用思想发展为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明理达用教育理念。在明理达用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泰州中学注重学以致用,倡导负责任的教育,促进了教育的转型升级,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一、办学理念——培养明理达用之才

胡瑗最核心的教育思想是倡导明体达用之学。可以说明体达用是胡瑗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明体达用思想指导下,胡瑗在苏州、湖州两地推进教学改革,创造了名满神州的“苏湖教法”。范仲淹称胡瑗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司马光颂之为“苏湖之教,造士有术”。[1](P.124,P.126)朱熹把古代圣贤名流的嘉言善行汇集起来,编成《小学》一书,以作小学儿童的必读之物,并称胡瑗的“苏湖教法”可作百世之法。明体达用是胡瑗的办学理念。所谓“明体”,就是明圣人之体,即教学生以圣人之道,使其懂得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所谓“达用”,就是在“明”圣人之体的基础上,把所学儒家经义和才能通达于实际,运用于实践。胡瑗的这一思想随着安定书院的演化,不仅得到传承,而且在传承中得到了光大与发展。而今,胡瑗的“明体达用”思想在泰州中学已经演化为“明理达用”,且成为泰州中学新的教育理念,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明理重在养成。泰州中学将“明理达用”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训,与胡瑗的“明体达用”是相通的。胡瑗把“明体”视作“为政教育之本”,[1](P.150)目的就是要以圣人之道教授学生,使学生懂得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当然,由于胡瑗是解易之人,他的“明体”除了强调要学好传统儒学之外,包括明易经本体,其中包含着对专业知识和济世技能学习的要求,而泰州中学所提倡的“明理”更多强调的是做事、做人的道理。但从本质上来说,“明理”与“明体”在“成人”的要求上是一致的,都要求学生好好学习,懂得道理。所以不管是明体达用还是明理达用,关注的都是成人之道。明理达用与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的观点基本一致。比如清代的郑板桥曾经批评有些人说:“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越来越作坏,总没个好结果。”他认为“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2](P.19)成才首先要成人。“明理”的核心要求就是明做人之理,明做事之理,明学问之理。所以说泰州中学的“明理达用”既是对胡瑗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吸纳、传承与发展。

达用重在实学。胡瑗所说的“达用”核心要求是把所学知识通达于实际,运用于实践,使之“大则可以论道经邦,小可以作而行事”,成为“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培养能报效国家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1](P.197)换句话说,教育仅靠“明体”仍然不够,只有将“明体”与“达用”统一起来,才能贡献于社会。从学校培养的目标来看,胡瑗强调的是学校应着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也是其“达用”的目标。由此看来,泰州中学与胡瑗的“达用”思想也是一致的。当然,胡瑗讲的“达用”与泰州中学讲的达用目标有差别。胡瑗的“达用”是达济世之用,其分斋教学重在为国家培养专门管理人才。而泰州中学是要使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具有宽广的胸怀、大家的气质,做到学以致用,成合格之才,成顶用之才,成栋梁之才。尤其是泰州中学立足于培养“领袖风范,领军人物”,这就大大超越了胡瑗的专门人才的“达用”要求,大有王艮“奋臂托天而起”,“布尔日月列宿秩序”的“见世”救民之追求。[3](P.68)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泰州中学倡导有效教育,即“有效育人、有效教学、有效管理”。这种“有效”强调的也是一个“实”字。事实上,一百多年来,从泰州中学已经走出了五万余名校友,其中有国家领袖、两院院士、先进楷模以及科技、教育、企业、军事、外交、体艺等各界翘楚,这正是泰州中学一贯推行有效教育的结果。

育才重在素质。胡瑗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也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他有不少成功的做法。比如,胡瑗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课外教学。他曾多次带领学生游历名山大川,以增长学生见闻,陶冶学生性情。再如,他善于联系时事政治,就某一专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广泛进行讨论。他重视审美教育,每次考试后,总要带领学生一起唱诗奏乐。此外,胡瑗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应该说,胡瑗的这些做法表明他已经认识到了人的素质培训问题。泰州中学为了培养“明理达用”之才,也是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比如就知识学习而言,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学习素养,努力培养学生好学、善思、致用的学风。泰州中学所开展的道德意识、学习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俭朴意识、审美意识、公民意识、感恩意识和健康意识十大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做人、做事和生存生活技能等素养。

二、教育使命——办好负责任的教育

胡瑗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1](P.197)他实际上强调了学校对教化与治理天下的一种责任。胡瑗这种责任意识在泰州中学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胡锦涛在建校110周年参观母校泰州中学时说:“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奥巴马也说过:“高中教育关乎国家的安全。”[4]所以中学责任重大。时任校长蒋建华的理解是:“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首先要从负责任的教育开始。人无精神不立,只有负责任,才能立于天地间。”[5]

负责任教育重在责任担当。要培养负责任的学生,最终必须依靠负责任的校长和负责任的教师。胡瑗认为,天下之兴在于师,师立则国立,师兴则国兴。胡瑗这里所说的师兴不只是教师的数量多少,更多强调的是师资质量。胡瑗对做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他认为教师既要具有性明、志通、德隆三个方面的品质,也要有“探天下之术”。[6]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也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为此,泰州中学在继承胡瑗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办负责任的教育,办负责任的学校”的思想主张。时任校长蒋建华认为,负责任的国家需要负责任的教育;要办好负责任的教育,必须依靠负责任的学校。作为学校来说,负责任就是对学生负责任,对老师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教师负责任,就是要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当然,学校的这种负责是多方面的,比如学校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式的、以牺牲师生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高质量”的做法,力求做到负担适度,同时提出“三要三也要”的口号,即“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身体”。学校对学生负责任,不仅是对其学习成绩负责任,而且对其做人、品行修养及个性特长培养负责任,不仅是对学生现在负责,还要对其未来的发展负责任。

负责任教育重在关爱师生。胡瑗认为,仅以柔言求人并不能感人,最起码“不能感人以至诚”,所以在学校管理问题上他强调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他在苏、湖执教期间,亲手制订了一系列教育规章制度,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让学生“所据而据”。但胡瑗对学生的严与对学生的爱是统一的。他在严的同时,提出了“安人”之法。比如在劝人方面,不能骄慢,要善于用平等友善的态度进行教学和交谈;在待人方面,要有和气之辞、安人之色。再比如他常教育学生在饭后及据案久坐后,要避免伤气血流通,多参加“射箭、投壶、游息”活动,调节身心状态,做到劳逸结合。胡瑗这些做法体现的就是对学生的关爱。泰州中学继承了这一传统,把“严”与“爱”统一起来。学校积极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提出了“不让学生吃不该吃的苦,不让学生享不该享的福”的口号,就是“严”与“爱”的统一。泰州中学紧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尊重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学校设立爱心救助基金帮扶困难学生,家庭特困生全免除学杂费、生活费,等等。泰州中学既关爱学生,也关爱老师。例如,早读值班老师及管理人员可享受免费早餐;教师生病,校领导看望问候;教师生日,学校不忘送上一份生日贺卡和生日蛋糕,等等。

负责任教育重在精细管理。应该说,甄别人物、因材施教是胡瑗的一大特点。他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依据各人的志趣和特长,分成相应的组互相进行讲习,使每个人都能发展专长,学有所成。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理解,甄别人物、因材施教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精细管理的基础。近年来,为了让人人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泰州中学以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为前提,在教育上强调“厚重、灵动、精致”的教风,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在管理上强调精心、精细、精致“三精”原则。要求“为人师者,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实干;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宁静;少一分粗糙,多一分精细”。真正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关注所有学生,做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三、转型升级——寻求最佳结合点

成功的教育在于能够很好地继承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也在于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近年来,泰州中学着眼于学校教育的转型升级,有效地将学校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的吸纳、传承基础上,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围绕“明理达用”的办学理念和办负责任教育的要求,推进特色高中建设,全方位地构建了“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知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新型教育体系,实现了传统高中向现代高中转型升级。

探索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办好负责任的教育关键在教师。胡瑗把教育当作“使天下之人物自然感日月之照临”的事业,教师须用自己的道德和学识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泰州中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原副校长洪宗礼勉励全体教师“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方面发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泰中精神,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导向、培训引领、考核激励,不断催生教师成长内在驱动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泰州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和谐、求实、进取”的校风和“忠诚、敬业、创新”的教风。全校已有特级教师八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人。一批老师获得“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泰州市师德模范、泰州市及市直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各种荣誉称号。

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当年胡瑗进行教学改革,其贡献不仅在于他开分斋教学之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那种勇于创造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精神影响了当代与后世。泰州中学传承了这种精神。客观地说,培养“明理达用”之才,办好负责任教育,需要强烈的责任担当,也需要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课程改革。近年来,泰州中学在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框架下,进一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让那些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学科特长更加突出的优秀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著名高校学习。目前,泰州中学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拥有高档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校园网、游泳馆、影剧院、塑胶跑道田径场和高标准学生公寓等。同时,泰州中学还确立了“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摒弃了“有知识、无文化”的低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开办校园“梅苑之声”广播台,创建梅苑文学社、《泰州中学报》,并通过成立多种类型的活动兴趣小组,开设选修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组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形式,创建内涵丰富的育人环境。在办学特色方面,注意向精品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先后开办雅思英语班、苏教国际班、韩国留学生班等班型。此外,他们加强与美、澳、日、韩、英等国的教育联系,并与澳大利亚特拉蕾根中学结为友好学校,进行师生互访交流活动。

探索学生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胡瑗的主要哲学思想是大易之道,而其大易之道的本质内涵就是随事物发展的变化而不断革新。当前处于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都在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对时代负责,泰州中学注重观念更新,并把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作为新的教育要求。正如泰州中学蒋校长所说,责任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向学生思维、品格、能力、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所以中学应尽力打造素质教育品牌,注重培养实践与创新精神。近年来,泰州中学启动了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在全国率先发放了学生创新作业本。同时,泰州中学突出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让学生获得展示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据了解,自2006年起,泰州中学每年都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其间,邀请相关专家做科普报告,聘请校外辅导员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这不仅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比如,为解决洪灾频发引起的救灾困难问题,学生发明了一种“防洪救灾船”,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汶川地震发生后,学生们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找到了突破口,用“榫卯结构”发明的“抗震砖”,以及用“抗震砖”组合而成的“抗震房”,分别被国家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再如,在第三届“尚德电力杯”创意大赛期间,学生们创作完成的《新型太阳能绿色环保节水坐便器》《3“S”》《便携式足球运动鞋》《太阳能智能眼镜》《阳光动力直升机》等设计方案,分别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著作权证书。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泰州中学还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洪宗礼奖教奖学基金、优秀生奖学金、lg电子奖学金,用以表彰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学生勇于竞争、敢于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胡瑗教育思想是教育的宝贵资源,胡瑗离我们虽然相隔一千多年,但他的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事实上,任何一所学校发展总是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创造中不断前行,泰州中学的发展得益于胡瑗这一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当然,胡瑗教育思想在泰州的学校普遍受到重视与应用,而由于泰州中学是在胡瑗讲学旧址发展起来的学校,所以其对胡瑗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应用比其他学校更为明显。

[1]徐建平.胡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

[2]郑燮.郑板桥文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3]陈祝生主编.王心斋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陈泰.省泰中与我[DB/OL].[2012-07-22]http://whllt.taizhou.gov.cn/thread - 644035 - 1 - 1.html.

[5]佚名.教育的大情怀——江苏省泰州中学的教育[DB/OL].[2012 -09 -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fc33cc01012exa.html.

[6]胡瑗.洪范口义[M].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泰州中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幸福水天堂——泰州
在多解中学创新
泰州古韵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