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2014-04-17

教育观察 2014年18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校园文化校园

周 菊

(重庆市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重庆,401420)

一、特色学校的内涵和特点

(一)特色学校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大批特色学校遂脱颖而出。

特色学校是指有特色的学校,是在办学过程中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既有一般学校的共性,又有独特鲜明个性的学校。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校园环境、学校设施等方面,特色学校都有别于一般学校。

(二)特色学校的特点

独特性: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

科学性:学校办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遵循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稳定性:在某一区域与一般学校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特色学校所具有的办学个性和成果能够长期地存在、保持和发展,能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先进性:学校有很高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学校某项工作领先于其他学校,或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学校。

高效性:学校能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区域内有较高品质的教育质量。

二、特色学校建设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上的偏差

表现为盲目追求高品质、高投入,重“硬件”设施,轻“软件”管理。如部分计算机特色学校、外语特色学校,斥巨资建立微机室、语音室,还有部分学校投入巨资建设高档校门、豪华校园,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高额的投入,强化了特色的物质基础。但如果忽视了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学生精神价值塑造等“软件”的发展,只有“硬件”的高效性,没有“软件”的丰富性和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也很难显现学校的特色。

(二)观念认识上的偏颇

某些学校认为确立了学校文化,突出了某一文化特色,就完成了特色学校的建设。如坚持了课外阅读,就确立以“耕读文化,书香校园”为特色;开展了几项田径项目就是体育特色学校,等等。更有甚者以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墙面有装饰画,有励志标语,有名人名画,校园有名贵花草,操场地面有符号文字等点缀,这就是有文化特色。这只注重某一局部特色,而忽略学校整体特色打造;只是浅层次的,不是特色学校本质的东西,整体特色才是特色学校深层次的本质属性。特色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只是局部某一方面的特色,一定程度以点带面、促进整体优化,但长远将会制约整体发展。因此特色学校必须考虑硬件建设、办学目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科研体系可持续协调发展,凸显特色。

(三)操作层面背离教育方针

部分学校只注重少数特长生、尖子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重智力轻德育,忽略人文精神的培育。特色不能背离教育方针。

三、特色学校的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孕育到发展直至成熟。这个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特质。成功的特色学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最初都会有一粒“种子”。一所特色学校的建设,总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地方,这就是自己的特质。第二阶段产生特点。特点是特色的开始,但还不是特色,它是从特质发展成特色的重要阶段。第三阶段形成特色。学校的某一特点或几个特点扩展到全校范围,并不断巩固、完善、深化,形成学校的特色。

建设特色学校的根本出发点是营造特色文化,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要让学生有特长,教师必须学有所长,教有所长。教师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必须有计划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师德高尚、独具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建立特色学校的关键是要培育人,要凝聚人的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如果失去了精神的引导和感召,各种标语口号就只能停留在宣传栏上,不能入脑、入心,不会变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不能内化为师生的精神,更不能成为校园的精神文化。唯有精神文化才是持久的力量,才是特色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特色学校的建设若要追求可持续的、科学稳定的发展,必须依赖校园文化的建设。如果学校只是改变外在的面貌,通过建设洋房式的教学楼、别墅式的住宿区、花园式的活动场等发展学校的物质基础设施,虽然也是发展,但这种发展只徒有其表,并不能建成真正的特色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必须在校园文化的打造上下工夫。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影响

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来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即表象层、活动层、制度层和观念层。其中表象层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即学校建设的硬环境,是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活动层是学校的行为文化,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展现才华、提升能力的平台;制度层是学校的规范文化,是学校发挥育人职能,规范师生言行的保障手段;观念层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这四个层面共同构成了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具有明显文化蕴涵的硬件设施,如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等可观的“形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是可变的“软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可感知的“无形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要高度统一,切忌有文化而无文明。校园精神文化是特色学校的灵魂,其发展、建设对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引领特色学校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重视道德引领。学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师生的自我教育、自我鼓励和自我发展,更需要有意识的道德教育。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良好道德行为与习惯的养成,做到知行合一,丰富其文化修养,提升其文明程度。

第二,加强载体建设。一抓物质载体,通过校徽、校歌、校服、校训等物质载体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二抓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切忌华而不实、飘浮的形式主义。通过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高尚情操。

第三,总结提炼,榜样示范。时代在进步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进步。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优良文化,摒弃文化糟粕,还要不断总结创新符合时代需要的精神文化,发挥榜样的启迪、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1] 陈德胜.管理或者认同——学校文化建设的两种类型[J].教育观察,2014(4).

[2] 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研究,2001(4).

[3] 唐小翠,刘玄启.关于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校园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