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2014-04-17王一春

教育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两位数起点算式

王一春

(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安徽淮南,232000)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课稍显枯燥、乏味。那么如何在计算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计算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及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在新教材计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体会和收获。

一、找准计算教学的起点,给予学生参与组织、选择教学内容的机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学生是处于社会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人,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学生的认知起点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大众起点出发,尊重并顺着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如在教学“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一课时,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新授内容中的几百与几百相加减已经掌握,对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也有了相当的了解,只有部分同学速度较慢,算理表达不清,但也能算出得数。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整百数相加减上,显然不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因此,在上这节课时,笔者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的起点定在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上,并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要求学生自己出两道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算式并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把所写的算式加以分类。当学生最后分成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四类时,笔者从四类中各选了一道学生出的题作为例题进行教学,在学生理解算理,初步掌握算法,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练习后,又让学生给自己、给同桌出一些题目加以练习。整节课从始至终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教学中所用完全“来自学生、取自学生、用之于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计算”从来就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计算,导致很多学生对计算课提不起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教学应重视创设情境,而不是纯粹从计算到计算,要让学生去感受计算的必要性。例如:在教学“多位数连加”一课时,正值“六一”前夕,笔者创设了“六一儿童节淘气的学校一、二、三年级去看电影”这一情境,然后出示一、二、三年级学生人数表,请学生根据表格帮淘气估计并算出共需买多少张电影票。这是生活中很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而为了得出需要买多少张电影票,学生就必须经过正确的计算。用这样的情境导入,既能使学生感受计算的必要,又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学生能给出正确答案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一定要精确答案,而只需要一个近似数,这就需要估算。估算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就有其必要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探索、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男生18人,女生19人,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估算并交流了好几种估算方法:“18<20,19<20,18+19<40”;“18+19里有两个十,8和9都不够1个十,所以18+19<40”……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感受成功的愉悦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即使一道计算题的解决也会反映学生所具有的鲜明个性。因此在计算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而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对诸多算法进行自我消化。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计算“18+19=?”时,学生探索了很多种算法,都一一在班级汇报,气氛非常热烈。当学生汇报的算法都出现在黑板上时,笔者话锋一转,提出了以下问题:“说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理由是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由此,教师给学生留下自主的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设计开放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虽然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但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因此教师适当地设计一些开放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在课的最后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开放题:52-( )=( )。要求学生填数,使这些算式为当天学过的退位减法习题。这些习题不但对原有的教材内容作了补充,而且渗透着代数思想,发展了思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总之,对于计算的教学教师应找准教学的起点,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计算的意义,并自主探索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使计算教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并成为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

[1] 曾德统.猜想让数学课堂成为一方乐土[J].教育观察,2013(11).

[2] 邝慧雄,余雪霞.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

猜你喜欢

两位数起点算式
巧算两位数加法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怎么写算式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好玩的算式谜
起点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我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