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

2014-04-17韦进红

教育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家庭儿童农村

韦进红

(崇左市扶绥县东罗镇初级中学,广西崇左,532115)

留守儿童指那些由于生活或经济原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外地(省)甚至国外务工,而自己被迫留在家里(家乡)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这些儿童主要靠祖父母、叔伯或其他亲戚照顾。由于直接监护人——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儿童常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以及在学习上的督促和帮助。因而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不论在心理、性格,还是在生活、学习上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家庭孩子不一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家庭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儿童获得庇护和幸福的港湾,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最初始又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形中造成了这种最基本、最自然又最具影响力的家庭环境的缺失。首先是家庭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由祖辈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照顾。在这种状况下,父母即使想给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浓浓的爱意却由于相隔百里、千里而不能;而留守儿童想向父母撒撒娇或者亲切地叫一声“爸爸”“妈妈”也因为地理上的隔绝而不能。这种亲情上的极度欠缺会使孩子们在心理和性格等方面出现一些不良的倾向或特征。常见的有:1.自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呵护和怜爱,与那些天天得到父母呵护关爱备至的同伴相比,自然觉得孤独、无助、自惭形秽、失落灰心,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2.顽皮、任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教育便落在祖辈身上。祖辈对于孩子怜爱多,严苛少。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便容易形成顽皮、任性的性格,甚至逐渐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次,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抚养、照顾,而老人由于自身文化上的局限性,以及年龄问题和身体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多集中在吃饭、穿衣及安全的教育上,谈不上对其内心世界与情感的观察与分析,以及良好习惯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不能引导孩子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学校问题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所以,学校对每一个学生(包括留守儿童)承担的责任也最大。有时,因为事务繁忙,工作头绪多,学校教师难免疏忽了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就其教育问题进行及时地交流与沟通。现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已经不易,根本谈不上针对留守儿童做专门的辅导或家访工作。另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还比较滞后,乡镇中心校虽已逐步具备寄宿条件,但条件差,学校教师一边承担教学还需一边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辅导,为他们提供更精细的教育。

(三)政府问题

从目前看,一些地方虽然针对留守儿童提出"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的要求,但是总体来看,依然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和财政投入,更没有实质性的措施进行管理。

(四)社会问题

由于缺少父母的有效监督管理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身体疾病的预防和及时救治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隐患。同时,当今社会存在着诸多不良社会因素留守儿童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留守儿童有的流连于网吧,有的混迹于赌场,有的甚至跟着社会不良青少年寻衅滋事,等等。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社会群体是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因此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应该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去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做好家庭的监护和教育工作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是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最初始、最有效的地方。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对子女一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家长要充分估量外出务工对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对子女教育的影响。能不出去就不要出去,宁愿经济和生活困难一点。能出去一个就决不出去两个,尽力保持家庭教育及其环境的存在与完整。如果夫妻双方必须都出去打工,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实在不能带在身边,则务必选择既有一定文化素养又有责任心还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的叔伯兄弟或亲朋好友做监护人。其次,家长一定要与班主任、监护人和留守孩子本人多沟通、多交流,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身体和心理状况,让父母的关心、关注和爱随时都传达到孩子身上,让留守儿童在接近于完整的家庭氛围和完整的父母之爱中渡过他的童年。

(二)学校教师在校内校外都要尽到职责

学校是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机构。它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做好下面几项工作。首先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跟踪管理;二是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父母的联系和交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怀和牵挂;三是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及心理辅导小组,及时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或心理有问题的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四是加强家访活动。如此,一是可以加强教师与家长及其监护人的沟通和交流,让双方随时掌握孩子的情况;二是让儿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重视;三是可以利用老师的威信,有效震慑儿童不要轻易做出违纪的事情;五是建立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关心与温暖,重塑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三)政府要在指导、监督、检查与考核上下工夫

首先,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工作机构,专门研究、制定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措施,指导、监督、检查辖区学校的执行情况。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第三,设立监督考核机制,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入各地政府官员、农村基层组织以及学校老师的考核指标体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监督和考核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学校和村镇基层组织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若干工作,让留守儿童更为顺利地成长。

(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

调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力量,形成巨大的社会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1.加强媒体和舆论在社会中的导向作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爱护、关怀留守儿童。2.执法部门和有关机构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和人身安全的保护力度,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受或少受不良行为和势力的影响。3.发动民间组织和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形成合力。我们相信,社会力量是多方面的、巨大的,只要我们发动得好,组织得力,他们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我们的城乡教育就会得到和谐发展,我们的社会就在这样的和谐中得到巨大的进步。

[1] 刘金海,韩素玉.关注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农村教育,2007(Z2).

[2] 戴敏.让爱心点亮孩子孤独的心[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2).

猜你喜欢

家庭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