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高校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组织模式探讨*

2014-04-17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梁 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科技处,陕西 西安 710055)

1 引言

高校拥有大量的技术科研人才,每年创造出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使得学校每年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迅速攀升。这些创新成果是高校科研工作者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依法应当享有权利,即专利权。在获得权利的同时,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权利,成为当前陕西高校需要解决与完善的重要课题。针对问题所在,本文从陕西省高校专利管理组织模式的改进提出解决建议。

2 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不合理,难以适应知识产权的发展要求

从目前陕西省绝大多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可知,陕西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属于学校直属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知识产权管理的定位上是做为科研成果进行管理的,这导致高校科技工作者在完成所有的科研工作后才进行专利的申请,由于专利申请的置后致使许多科技成果专利申请的必要条件之一的新颖性丧失。另外由于项目开题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查新工作,没有对已有专利进行战略性分析,使得高校申请的专利质量不高,大多数科研成果不能走向市场,这些弊端与高校组织构架设置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对知识产权在学校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认知程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上述在制度制定层面的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直接影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

2.2 高校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没有统一的、针对性知识产权制度

随着专利申请量的大幅提升,产生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比如:专利权的转让,专利的实施许可,侵权纠纷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涉及几个部门,所用的制度都是套用各部门已制定的制度,没有一个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制度。这使得许多应该转让或许可的专利由于不能适应某项制度而束之高搁,阻碍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2.3 缺乏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才,无法合理有效的运用知识产权

有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课题开题时找准科研研究方向,避免课题的重复研究,在课题研发中及时有效的保护课题研发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目前尽管陕西高校已设有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但由于陕西高校普遍对知识产权认识不够,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即使设有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但是经过知识产权系统学习和培训的人员也是凤毛麟角,更谈不上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了。

通过上述高校知识产权制度运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我们认为高校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模式的现有形式是造成高校知识产权制度在制定和运用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不能以学校为全局,系统的而全面的制定,既使已制定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也不能确保其实施。

3 优化陕西省高校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组织模式的对策

3.1 确立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重要地位

学校应当确立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引进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做为学校决策者之一,参与学校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划与建立。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全面统一管理学校知识产权有关事宜。

目前陕西省高校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也只停留在对专利申请量的重视,所制定的政策也是如何鼓励学校科技工作者积极申请专利。尽管学校专利申请量迅速攀升,但这些专利能够维持的都少之甚少,更谈不上专利的实施。目前陕西高校决策层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根本无从谈起,更谈不上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用。

3.2 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涉及多重任务

1)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设立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部门,该部门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知识产权战略,例如,可以根据学校优势学科、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2)成立学校知识产权侵权调查与诉讼部门,该部门的设立可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由于高校教师不擅长打官司,也不愿打官司,他们既赔不起时间,又耗不起精力,听之任之,使学校遭受巨大损失。因此,迫切需要设立侵权调查与诉讼部,可以通该部门借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筹集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经费来保护学校的知识产权,使学校能够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成立学校知识产权。

3)成立学校知识产权风险投资部门,该部门协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部门,例如专利代理机构、风险投资企业等机构与高校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其深入到高校各课题项目的一线与科研人员进行直接交流,指导科技人员如何进行专利的申报,如何组建富有竞争力的专利组合,如何更科学地建立高校的专利战略等等。同时借助风险投资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和其市场信息平台,力争从项目的申报阶段与市场信息接轨,并且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及时调整研发计划,从而为项目的孵化、应用做好铺垫工作。

4)成立学校知识产权市场化部门,该部门建立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信息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发布。设立数据库,开展技术有偿服务,不断扩大信息的传播和转移的辐射面。同时,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咨询评价系统,为学校知识产权项目方提供合作项目技术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的鉴定评估工作。

总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其作用是促进高校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有机结合。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是把知识产权的管理同高校其他流程管理协调起来。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社会支持部门的联系,以详细地了解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以及有效地获得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与支持,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1]张 慧.高校专利的实施与产业化[J].科学与管理,2006(5):10-11.

[2]郭晓娟.加强孵化器功能,促进专利产业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62-64.

[3]张 翔.关于加快高校专利申请及转移工作的建议[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6):5-38.

[4]樊哲高.找准“金钥匙”抢占制高点[EB/OL].http://www.cena.com.cn/ 2006-03-07.

[5]陈理娟,郭鹏江.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4):1 022 105.

[6]朱庆华,苗浩龙,杨柳燕.我国高校专利工作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5):438-440.

[7]袁木棋.中国加入WTO 及其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中国当代思想宝库(四)[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8]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知识产权
专利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