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四氟乙烯的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2014-04-16于宏伟顾丹丹马钟义侯玺康吴玉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4年6期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变温光谱法

于宏伟,顾丹丹,陈 宁,马钟义,王 壮,侯玺康,吴玉静,李 丹

(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石家庄 050035)

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及润滑性,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1-2]。聚四氟乙烯的优良性能与其特殊理化结构有关,研究聚四氟乙烯结构的方法[3-4]主要有扫描电镜法、差热分析、Χ射线衍射法、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其中红外光谱法是研究聚四氟乙烯结构的常见的方法。常规的红外光谱法(一维红外光谱)的分辨率不高,影响了红外光谱法在聚四氟乙烯结构研究方面的应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的分辨率优于传统的一维红外光谱[5-6],笔者以市场上常见的聚四氟乙烯密封带为材料,在 30~120 ℃温度范围内,通过变温红外技术,测定了聚四氟乙烯的-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并研究了温度对聚四氟乙烯分子结构的影响,该研究方法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仪器

聚四氟乙烯密封带,规格26 mm×0.1 mm×20 m,福建第一阀门厂生料带分厂。

Spectrum 100红外光谱仪,美国 PE 公司;SYD TC-01变温控件,控温精度为±0.1 ℃,英国Eurotherm公司。

1.2 实验方法

将聚四氟乙烯密封带固定在红外光谱仪的变温附件上,以空气为背景,每次实验对信号进行16次扫描累加,测定范围1 400~400 cm-1,测温范围 30~120 ℃,变温步长10 ℃。

一维红外光谱数据的获得采用PE公司Spectrum v 6.3.5操作软件;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数据的获得采用PE公司Spectrum v 6.3.5操作软件,平滑点数为13。图形处理采用 Origin 8.0。

2 结果与分析

聚四氟乙烯的主要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的频率在1 400~400 cm-1之间,其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1 300~1 100 cm-1区域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归属于 F—C—F 伸缩振动模式(νCF2);700~400 cm-1区域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归属于 F—C—F 弯曲振动模式(δCF2)。

图1 聚四氟乙烯密封带的红外光谱(1 400~400 cm-1)

2.1 F—C—F 伸缩振动模式的红外光谱

在1 300~1 100 cm-1的频率范围内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聚四氟乙烯的一维红外光谱,结果见图2(a)。根据相关文献报道[7-8],1 22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 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F2),而1 15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则归属于聚四氟乙烯 F—C—F 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CF2)。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如图2(b)所示,分辨率优于传统的一维红外光谱,原一维红外光谱的 νas(CF2)的包峰分别在1 210 cm-1和1 260 cm-1处明显地裂分为双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νas(CF2) 和 νs(CF2)处红外吸收峰的强度略有下降,但吸收峰的频率和峰型无明显改变。

图2 聚四氟乙烯密封带的红外光谱(1 300~1 100 cm-1)

2.2 F—C—F弯曲振动模式的红外光谱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7-8],聚四氟乙烯 F—C—F 弯曲振动模式(δCF2)主要包括640,625,550,500 cm-14个频率。本实验中700~450 cm-1区域的红外光谱如图3所示。一维红外光谱中640 cm-1和 625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为裂分双峰;相应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的分辨率高于对应的一维红外光谱,原裂分双峰得到很好的区分。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640 cm-1和500 cm-1处红外吸收峰的强度显著下降,而 625 cm-1和550 cm-1处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基本不变。且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640 cm-1处红外吸收峰的峰型发生明显改变,而其他3个红外吸收峰的峰型无明显变化。这主要是因为聚四氟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可达到数百万。聚四氟乙烯分子的结晶度一般为 90%~95%,熔融温度为 327~342 ℃。聚四氟乙烯分子中的CF2单元按照锯齿形状排列,由于氟原子半径较氢原子大,所以相邻的CF2单元不能完全按照全反式交叉取向,而是形成螺旋状的扭曲链,氟原子几乎覆盖了整个高分子链的表面。这种分子结构决定了聚四氟乙烯的各种性能。温度低于19 ℃时,聚四氟乙烯形成13/6螺旋;温度高于19 ℃时发生相变,聚四氟乙烯分子链稍微解开,形成 15/7螺旋[9-10]。

图3 聚四氟乙烯密封带的红外光谱(700~450 cm-1)

3 结语

在30~120 ℃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红外技术测定了聚四氟乙烯分子的 F—C—F的伸缩振动模式(νCF2)和弯曲振动模式(δCF2)的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发现,聚四氟乙烯 F—C—F 弯曲振动模式(640 cm-1)的红外吸收峰对温度变化敏感。本项研究拓展了红外光谱在聚四氟乙烯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1]满宝元,张运海,吕国华,等. N+离子注入聚四氟乙烯表面改性研究[J]. 物理学报,2005,54(2): 837-841.

[2]杨钦鹏,汤皎宁,谷坤明. 聚四氟乙烯减摩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润滑与密封,2008,33(3): 43-47.

[3]张冬娜,寇开昌, 侯梅,等. 聚四氟乙烯接枝 GMA的反应研究[J]. 航空材料学报,2012,32(4): 70-74.

[4]梁翱翱,张小平. 聚四氟乙烯热裂解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25(4): 314-318.

[5]韩卫荣,刘树彬,周中高,等. 变温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硬脂酸结构及相变机理[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50(1): 11-14.

[6]于宏伟,郧海丽,姚清国,等. 硬脂酸亚甲基面外弯曲振动变温 FT-IR 光谱研究[J]. 红外技术,2013,35(7): 448-452.

[7]阎逢元,薛群基. 用红外光谱研究PTFE/石墨共混时的相互作用[J]. 科学通报,1997,42(3): 282-284.

[8]朱开贵,石建中,李可斌,等. 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制备及其红外光谱研究[J]. 物理学报,1997,46(9): 1764-1766.

[9]沈德言. 红外光谱法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49-152.

[10]冯计民. 红外光谱在微量物证分析中的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5-99.

猜你喜欢

聚四氟乙烯变温光谱法
聚四氟乙烯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氯乙烯生产中变温吸附脱水工艺的使用及改进
一种不易起皮松散的柔软型聚四氟乙烯薄膜安装线
直读光谱法测定热作模具钢中硫的不确定度评定
红外光谱法研究TPU/SEBS的相容性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麦味地黄丸中砷和汞
冻融处理对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动力学的影响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铋的不确定度
非共面四频激光陀螺变温零偏周期性波动
Mn掺杂ZnSe量子点变温发光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