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景藩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六法

2014-04-15叶柏陈静

江苏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海金沙徐老胆石症

叶柏 陈静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徐景藩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六法

叶柏 陈静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国医大师徐景藩在论治胆囊炎、胆石症方面经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将其治疗经验归结为六法:清利通导法、疏肝理气法、疏肝健脾法、降胆和胃法、寒温并用法、利胆通心法,运用于临床均取得卓著的疗效。

胆囊炎 胆石症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徐景藩教授是国医大师,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幼承家训,精研医典,兼学西医,中西并融,临症六十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师从徐老,受益匪浅。徐老不仅对脾胃病有深入研究,经验独特,而且在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其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六法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 清利通导法

适用于肝胆湿热证,这是胆囊炎、胆石症最常见的一个证型,据徐老统计约占60%[1],常见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湿热的产生多与脾胃有关,饮食不节,偏啖油腻,嗜酒辛辣,戕伤脾胃,运化失健,积湿生热,蕴于肝胆,或平素心情烦躁,肝经郁热,化火犯胃,与脾湿相合,湿热互结,缠绵不解。其中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不同,以热重于湿为多,主症右胁心窝疼痛,呈阵发性加剧,按之疼痛,连及右肩背,身有寒热或但热不寒,小溲黄,大便秘结不畅,部分患者兼有目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拟清利通导。在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中,徐老特别重视通导腑气,因为胆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上腹右胁疼痛显著,反复不已,大便欠畅或秘结者,徐老常用大黄,必要时配芒硝,除汤剂外还可加服大黄粉1~2g,每日2次。方选大柴胡汤加减。湿重于热,选柴平汤加减;热重于湿用蒿芩清胆汤化裁,用药如柴胡、黄芩、枳实、厚朴、法半夏、白芍、生大黄(后下)、金钱草等。有黄疸加茵陈、炙鸡金、海金沙;伴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生姜、黄连;热盛者加银花、青蒿、虎杖、蒲公英等;脘痞、苔腻加苍术、厚朴、茯苓;大便不通加芒硝(冲入),另用皮硝(或芒硝)包敷右上腹痛处,胶布固定,每日1次,腹胁疼痛缓解后3日停药。

2 疏肝理气法

适用于肝郁气滞证。《难经·四十二难》谓:“胆在肝之短叶间……盛精汁三合”[2]211,肝之余气泄于胆而为胆汁,胆附于肝,有经脉互相络属,而为表里,肝之疏泄功能直接控制和调节着胆汁的排泄,肝失疏泄,导致胆汁排泄不利,胆汁郁结,肝胆气机不利,还可影响脾胃气机,出现右胁上腹胀痛,痛及肩背,胸胁痞闷,嗳气则舒,或兼微热,舌苔薄白,脉弦或细弦。据徐老统计此证型占28.8%[1]。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饮加减,药用炙柴胡、苏梗、白芍、香附、枳壳或枳实、青皮、木香、金钱草等。右胁痛著加姜黄、延胡索、川楝子;气郁甚者加合欢花、绿梅花、广郁金;疼痛屡发有刺感加三棱、莪术、丹参、当归、红花、王不留行、皂角刺。徐老认为理气药与活血药同用,能增强解痉、定痛、消炎、利胆作用;舌苔浊腻夹有湿浊者加炒苍术、厚朴、陈皮、薏仁等。

3 疏肝健脾法

适用于肝郁脾虚证。肝有排泄胆汁,疏土助运功能,故有“土得木而达”(《素问·宝命全形论》)之说[2]31,木不疏土,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脾运失健,表现为脘腹痞胀,食少神倦,大便经常溏泄,舌质稍淡、苔薄白,脉细弦或濡,常同时兼有肝郁气滞证的表现。这类患者据徐老统计约占11.2%[1]。治拟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用炙柴胡、炒白芍、炒白术、炙甘草、炒当归、云茯苓、香附、炙内金、炒陈皮等;痛久不已,状如针刺,舌质淡暗,加红花、莪术;脾虚较著,腹胀、便溏不实,加炒党参、炒山药、焦神曲。

4 降胆和胃法

适用于胆胃不和证,临床胆胃同病者胃病兼有胆病者占35%,胆病兼胃炎、消化性溃疡者占40%[1],临床上很多上腹痛的患者,运用多药治胃不效,查B超发现胆囊炎、胆石症,经利胆和胃治疗,胃痛很快缓解,还有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性也是常见病,需要降胆和胃治疗。徐老认为:胆胃同病的病因都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既伤胃又伤胆,往往两者同时受损,而情志因素则是肝胆先病,继及于胃。胆病与胃病,均有气滞的病理基础,这与两者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和两者之间关系有关,肝胆气滞,木横克土,或脾胃失和,土壅木郁,由于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所以胆胃不和更多地表现为胆胃和降失常;由于气滞可以导致津停,饮食不节可致湿浊内生,湿郁日久可以化热,湿热内蕴不仅可引起肝胆失疏,更能导致胆结石形成,所以湿热是重要病理因素;气行血行,气滞血瘀,胆汁反流性胃炎很多患者有胃切除术史,术后多留瘀,所以常兼有湿热、血瘀的病理因素。临床上常见胃脘疼痛,及于右胁、肩部,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发作明显时有剧痛、绞痛,伴嗳气,口苦,食欲差,脉象弦。疼痛发作和加重常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累等因素有关。治拟降胆和胃,结合清热化湿,活血通瘀,针对残胃炎后胆汁反流创制了降胆通瘀颗粒(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常用药物有:苏梗、枳壳(或枳实)、青皮、陈皮、广木香、佛手片、香附、白芍、甘草、大黄、柿蒂、刀豆壳、旋覆花、代赭石、怀牛膝等。胃病脾胃气虚者治以补益脾胃,佐以消滞理气,胃阴不足,宜滋养胃阴,常配用川朴花、佛手花、广郁金、绿萼梅等理气利胆,微辛不燥不致伤阴之品;若肝病及胆,肝阴不足酌配枸杞子、炒生地、紫丹参、当归、川楝子等。

5 寒温并用法

适用于寒热错杂证,胆囊炎、胆石症属热证居多,但也有部分患者或因素体脾阳不足,寒从中生,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伤及脾胃阳气,导致寒热错杂的病理变化。如不注意辨证,妄投苦寒清利之品,使阳气更伤,不仅不能缓解疼痛,而且愈发加重病情,需要特别加以注意。这类患者临床表现如舌质淡,苔黄白相间,脉象沉细,上腹右胁下痛处喜暖,大便易溏,口干口苦不欲饮,投以通腑药则便泄不已。常用药物为制附子、高良姜、干姜,附子具有温通的作用,其性善走,每剂用量为5~10g;若痛甚配姜黄,并加重木香的用量。内寒之源主要在脾,故用制附子配炒白术,舌苔白腻较著者,配炒苍术。胁痛、黄疸者附子配茵陈、炙鸡金、海金沙、通草等;胁痛、上腹痛而按之不适,部位较广,附子配薏苡仁、败酱草;大便不通,腑实内寒,以附子配大黄。

6 利胆通心法

适用于胆心同病的患者,这类患者临床亦常能见到。《灵枢·经别》谓:“足少阳之正……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2]138,《灵枢·经脉》也说:“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其支者循胸出胁”[2]135。说明胆与心及心包络均有关,临床上很多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可以出现心悸、胸痹,类似西医所说胆心综合征,这时不仅要治胆,而且要治心,根据《内经》“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原则[2]71,胆心同治,利胆养心通络,或先治心,保护生命安全;反之遇到心痛、胸痹时发的患者,也要注意检查有无胆囊炎、胆石症,及时治疗有助缓解心痛、胸痹。

7 病案举隅

何某,男,45岁。2009年6月2日初诊。

右上腹隐痛不适3月,舌苔薄白,常饮酒3两,2009年6月1日B超检查示:肝内钙化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0cm×1.0cm),腹脂厚,目不黄,右上腹轻压痛,肝触及,叩击痛(+)。治拟疏和清利为主。处方:

柴胡6g,枳壳10g,白芍15g,甘草5g,郁金10g,海金沙15g,金钱草15g,通草3g,炙鸡金10g,青陈皮(各)6g,焦楂曲(各)15g。常法煎服。

2009年6月28日二诊:舌苔薄白,脉濡,胃脘略有痞胀,右胁时有隐痛,饮食尚可,下肢乏力,乃胃气不和,肝胆失疏,湿热内留,治参原法。处方:柴胡10g,枳壳10g,鸡金10g,佛手10g,白芍15g,甘草5g,郁金10g,通草3g,海金沙15g,金钱草15g,莱菔英15g,建曲15g,茯苓15g。

2009年7月1日三诊:进食香蕉腹鸣脘痛,痞胀,口苦,夜寐不佳,舌苔薄白,脉小弦。拟再和胃健脾利胆。处方:枳壳10g,白术10g,白芍15g,炙甘草5g,炙内金15g,通草3g,良姜5g,建曲15g,海金沙15g,夜交藤15g,川连2g,香附10g,仙鹤草15g。

2009年7月15日四诊:上腹疼痛缓解,略有痞胀,知饥能食,腑行通畅,舌苔薄净。乃胆胃同病,拟再兼顾。原方再进。

2009年7月22日五诊:右上腹隐痛刺痛及背,饮食尚正常,大便1~3日一行,舌苔薄白,脉细,良由湿热不清,气滞血瘀,平素饮酒量大。治拟清利行瘀消石。处方:炙柴胡6g,炒枳壳10g,黄芩6g,鸡金10g,海金沙15g,金钱草15g,郁金10g,制大黄5g,陈皮10g,丝瓜络10g,通草3g,皂角刺10g,王不留行5g,丹参10g,白芍15g,炙草5g。

2009年8月10日六诊:服药后胁痛减轻,大便后脱肛,余症尚平,口苦目胀,左侧肩酸痛。治参原法再进。原方加荷叶15g、木瓜10g。

按:这是一位胆胃同病的患者,既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又有慢性胃炎。初诊时徐老根据患者形盛脂厚,右胁疼痛,长期饮酒,辨证为肝胆湿热之证,选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金汤加减。二金汤出自《温病条辨》[2]71,由鸡内金、海金沙、厚朴、大腹皮、猪苓、白通草组成,具有清利肝胆湿热作用,徐老常用该方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方中白通草能通利九窍,有助于排石。药证合拍,药后胁痛减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进食香蕉,寒凉伤中,气滞胃痛,转从温中和胃,清利肝胆,寒温并用,胃痛缓解。鉴于患者病程已久,胁痛时轻时重,右胁刺痛,良由湿热不清,气滞血瘀,拟方清利行瘀消石,原方加入王不留行、皂角刺。徐老认为疏肝理气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能增强解痉、定痛、消炎、利胆作用,王不留行、皂角刺对胆结石未排出者,有促进排石作用,服药后诸症渐平。

本案是徐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一个比较完整的医案,从初诊时的肝胆湿热证采用疏和清利治疗方法,到清利行瘀消石结合,反映了徐老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经验,其治法、用药有很多独到之处,值得仔细体会。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属肝胆湿热者十之七八,但其中确有部分患者因素体脾阳不足,或病程中服用苦寒清热之剂太过,脾胃受戕,阳气内虚,而形成脾胃虚寒证;本案由于进食香蕉,饮食伤中,脾阳受损,而致胃痛,徐老辨证论治,温中止痛,使胃痛迅速缓解,充分显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也是本案重要看点。

[1]徐景藩.徐景藩脾胃病治验经验辑要.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5

[2]傅景华,点校.中医四部经典.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6

编辑:傅如海

R259.756

A

1672-397X(2014)08-0011-03

叶柏(1961-),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脾胃病专业。

陈静,chenjing19631028@126.com

2014-05-04

猜你喜欢

海金沙徐老胆石症
海金沙
——林下少见日,蔓草自碧然
教您如何防治胆石症
“红雪缤纷”忆徐老
方草寻源——海金沙
胆石症预防有对策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清利湿热通淋的海金沙
海金沙与炒蒲黄的鉴别*
徐光耀“四不”养生
毛主席解衣赠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