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微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2014-04-15寿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微信政治思想

郑 寿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微博、微信作为移动社交软件,以其社交性、便捷性、开放性、自媒体性等优势,迅速抓住了青年用户的注意力,尤其是网络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青年大学生,早已经把以新浪、腾讯微博为代表的主流微博及微信看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资讯平台及人际交流平台,他们的社交往来已经走进了左手微博、右手微信的“双微时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积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宽教育思路,主动运用微博、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期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微博、微信的特点、功能

微博,英文microblog,中文译为微型博客,简称微博。它依托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有线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方便快捷地传播信息,其最主要特征是每次发文长度以140个字符为上限。

微博的功能最主要包含发布、转发、关注、评论功能。发布功能使得微博用户可以将自己所思、所闻、所见通过电脑或手机等信息终端系统发布出去。转发功能使得微博用户可以自主把感兴趣的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评论内容,而且转发后,所有关注自己的用户也能看见这条微博消息,并且他们也可以选择再转发。关注功能使得微博用户可以选择收听自己喜欢的其他微博用户,添加关注,就成为了这个用户的关注者,又称粉丝,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去了解感兴趣微博用户的动态。评论功能使得微博用户可以参与到任何一条微博的评论中。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语音短信、图片、文字、视频,支持群聊。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但会收取下载和使用中的数据流量费。

微信的功能主要包含实时对讲机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语音对讲。朋友圈: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私信助手:开启后可接收来自QQ微博的私信,收到私信后可直接回复。群发助手:通过群发助手把消息发给多个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1]此外还有查看附近的人、语音记事本、微信摇一摇、银行卡等便捷功能。

微博、微信作为新型的跨终端、零滞后、裂变式自媒体,他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之前的线性传播,也区别于网络传播,是一种极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小众传播和精细化的裂变传播方式,展示出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使得微博、微信自在国内创建使用至今,短短几年间就迅速为大学生所青睐和热衷。

二、 “双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微信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渠道,优化了教育环境,改进了工作方法。与此同时,微博、微信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一)以微博、微信为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因素

1.优化教育环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谈话主要途径就是面对面的。由于师生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身份差别带来的不便,这一方式无论是思想状态的普遍性、深入性、真实性还是了解时机的及时性都已显示出不足之处,亟待寻找新的方式加以补充和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利用微博、微信的强大便捷社交功能,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教室、办公室、校园等实体变为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虚拟空间”,由“面对面”到“键对键”,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甚至“一对多”,进而主动、快捷、真实地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可能。

2.创新教育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相比较于传统的教育方法,微博、微信的多媒体特性 (包括文字、图形、声音、视频)使得教育过程是可感觉、可视化、多层面的交流,教育双方可以在网络时空“零距离”、平等对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容易为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微博、微信即时、简短、互动、多层级的传播模式,使得师生在思维沟通、心灵交流、信息碰撞等方面更容易相互影响;而且通过微博的关注、评论、转发和微信基于QQ群、通讯录的群聊、公众账号等功能的操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一次性投入后,可以被微博信息发布者的粉丝和微信朋友圈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共享,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拓宽教育渠道,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限性。相对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载体在青年大学生中广受青睐,为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供了可能。利用微博、微信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不分地理位置远近,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灵活、自由、便捷地与青年大学生就青年群体微博上普通关注的校内外热点问题进行即时讨论,弥补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局限。

(二)微博、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微博、微信个性化表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所谓个性化是指微博、微信极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完全小众化、精细化的传播方式。微博、微信都特别强调个体意识,表达个体话语,其话语权的“阅众分享”、“去中心化”,唤醒了年轻人个性中的精英意识,淡化了青年大学生的集体观念,进而对高校传统思政政治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单方思想灌输的现状提出了异议。双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代言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抑或教育家,都被拉到了同一发言平台上。学生不再像以往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可以用微博、微信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用自己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来选择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权威性,也给传统的日常管理带来挑战。

2.微博、微信裂变式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监管的影响。裂变式传播也称病毒式传播,指某用户发布信息后,此信息在短时间内被其他用户转发,且转发量在短时间内以成百上千的数字增长。在微博、微信上转发是裂变式传播效果的根本推手。当发布的信息通过转发、评论进行多手转发就形成裂变式传播。微博、微信中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汇聚交织,其中难免遇到黄色、暴力信息污染。此外,文化渗透和负面的政治信息也时隐时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判断。与此同时,微博、微信上很多信息难辨真伪,各种小道消息、甚至造谣诽谤都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这也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不良信息监督管理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导向难度。

3.微博、微信信息碎片化给大学生思辨能力养成带来的冲击。所谓信息碎片化是指无论是微博每条最长140个字符还是微信的语音对话等独特信息传播方式都使得人们很难像阅读传统报刊甚至博客那样获取系统、全面的篇章信息,而总是面对呈现出不连贯、片段化特点的信息。由于字数限制导致的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大学生在阅读微博信息、进行微信沟通时只能看到信息发布者、表达者的观点或态度,而无法对观点、态度的产生过程进行思考、分析,这不利于青年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辩证观,不利于养成合理正确的思辨能力,也经常造成发生部分粉丝仅仅阅读了微博、微信中对某一事件的片面观点、态度,未对整个事件进行详细了解,就群起片面攻击,引发网络舆情或公共事件。如果大学生长期以微博、微信新闻为主要信息源,可能会导致人思想平面化,知识碎片化,产生认知偏差和思想偏离。[2]

三、以微博、微信为载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一)占领微博、微信阵地,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1.占领并建设微博、微信新阵地。微博、微信的出现加速了自媒体时代的发展,让个体拥有前所未有的行为能力、资源调度能力,使“人人皆媒体”[3]成为可能,人们越来越容易利用微博、微信传播和获取信息,并将个人诉求进行跨地域跨时空的传播,在微博用户圈、微信朋友圈内形成对某种事实的共识,进而达成行动的一致,实现微力量的扩大和聚合。高校要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两者微力量在扩大和聚合共识方面的巨大作用,树立阵地观念,把微博、微信看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发展的有利契机,主动去占领这一新的宣传、教育阵地,积极开通各级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的官方微博、微信,形成以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为龙头、各学院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微博微信为主体、团委学生会社团及教育管理者个人微博微信为两翼的多种形式并存、百花齐放的格局。

2.与时俱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微能力”。辅导员要学会利用微博、微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懂得思想教育的规律,又要懂得微时代新媒体交流传播的特点。要通过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新媒体素养的学习,积极构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微”体系,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通了各种微博、微信之后,要注意微博、微信的营运,要在加强微博、微博的感染力、感召力上下工夫:在速度上实现即时更新,可以及时发布学校动态、学生学习、工作、就业、考研等信息,及时关注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焦点并进行互动,解疑释惑并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关注校园内的师生,多关注大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增强话题吸引力,同时,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微时代平等、民主、活泼的对话原则,注意提升微博、微信使用的技巧和沟通的艺术系,使大学生愿意与教育者在微博、微信平台上交流,努力实现在平等对话中实现舆论主导。

(二)利用微博、微信功能,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

1.利用微博关注和微信朋友圈功能,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动态把握。微博的关注功能使得微博的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的信息实时查看,对方所有更新内容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自己的微博首页上;微信朋友圈是微信的一个功能扩展,它集QQ好友、手机通讯录和“附近的人”三种渠道为一体,拓宽了交友层面,以强连接为主、弱连接为辅,使虚拟社交圈与现实社交圈相融合,[4]是一个较为私密的纽带,该功能也可以使得朋友发布的照片、文字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这就为实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提高了技术支持,要善于利用这些技术并转化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主动通过微博、微信与大学生建立起双向关注、确认的沟通模式,增强师生双方信任感和亲密感。一方面要主动对教育对象的微博、微信进行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关注热点,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微博、微信的关注度,增强自己微博的可读性、思想性、吸引力,使得大学生愿意主动关注教育工作者的微博、微信,愿意在微博、微信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互动。

2.利用微博转发功能和微信群聊功能,畅通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领。微博的转发功能使得粉丝能看见喜欢的微博主所发布的微博内容,并可以选择再转发,或加入自己的评论。依托这一强大的社交网络,信息得到了无限循环,实现了快速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博的转发功能来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领,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引领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建设者。例如在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之后,可以立刻在各级微博中发出“中国梦青年情微博共话中国梦”的主题系列活动,发动广大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送微博,晒出自己的中国梦,并转发其中具有号召力的“正能量”微博,号召青年大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可靠力量、中坚力量和主体力量。

微信的群聊功能可以在数个微信用户间进行语音聊天、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就某部分大学生群体的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有深度的语言”交流。例如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设立“感悟十八大、青春正能量”微祝福专区,组织青年大学生解读、畅谈十八大,为伟大祖国献祝福。也可以面向青年大学生组织开展微学习、微访谈、微对话等贴近青年的活动,有效调动大学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情。

3.利用微博评论和微信对讲机功能,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及时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通过微博、微信与大学生建立起双向关注、转发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主动地通过微博评论功能来深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巧妙运用评论功能,淡化教育主客体角色意识,充分照顾大学生的内心需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真正落实到实处、细处,达到“滴水穿石、积少成多”的效应。例如在日本政府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引起中国公众强烈愤慨,部分城市出现了集会游行抗议日方非法行径,支持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但游行中出现了少数暴力事件,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微博可以及时就游行中的暴力事件、暴力言论进行评论,指出“自钓鱼岛争端以来,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制措施,这体现了泱泱大国的成熟理性。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需要这种理性的态度。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大学生应该成为理性爱国的主力军和排头兵”。[5]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微信对讲功能发起对学生关注的校内外热点问题的讨论,通过微言微语去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把用自己的客观想法与学生们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此同时,对于有益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热点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主动通过微信发起讨论,尤其是了解到大学生的具体困难,如就业、学习、工作、情感等方面的挫折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对讲功能进行一对一的私密的劝导、鼓励。例如,当了解到贫困大学生因求职不顺利,倍感压力的时候,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就业面试技能提高的辅导、就业压力的心理调适、就业过程的动态关心,就业手续办理的具体指导等,用及时的、有温度、暖人心的微信对话,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三)强化微博、微信管理,确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环境的稳定

1.注重微博、微信信息的疏堵结合,引导形成正确的信息舆论导向。微博、微信平台上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微博、微信的管理,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对信息的分析,敏锐发现微博、微信上的舆论动态,对微博、微信披露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将信息及时报送高校中由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宣传部、保卫部等部门组成的专门监管机构,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会商,对微博、微信发展态势进行研读,保证微博、微信信息舆论的正确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营造一种开放性的舆论氛围,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又要对学生微博、微信加强规范化管理,发现有违反政策、法规以及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信息,要尽快查明来源及真相,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和教育。

2.建立微博、微信舆情应急机制,有效应对突发舆情事件。微博、微信信息量大、传播快速的特点给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微博、微信网络监督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舆情的引导工作,提升舆情的应对能力,有效过滤有害信息,做好“把关人”,规范微博信息传播秩序。要建立微博、微信运行保障体系、预警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做好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微博、微信舆情引导要“因势利导”,不能指望通过禁止学生转发、评论或者以不公开、不透明、不及时的处理方式拖延来达到引导效果,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特别是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官方微博、微信上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及时回应大学生的关切,避免谣言扩散,掌握舆论主动权;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地化解或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3.重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与微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系统性课程内容体系,以媒介素养的通识选修课或者必修课为形式,指导当代大学生正确理解并建设性地享用信息资源,[6]培养大学生对媒介社会的责任感与能动参与精神,使其能够正确看待微博、微信,学会正确使用微博、微信。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法制、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内在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自觉建立起一种道德信念和道德内省机制;注意培养和普及大学生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面对消极内容的诱惑,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变媒介消费的自发状态为自觉状态,提高他们的信息免疫力。[7]

[1] 微信[EB/OL].(2013-11-15)[2013-12-20].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7.htm.

[2]屈一平.微博,碎片阅读之忧[J].瞭望,2012(20):38-39.

[3]钱佳庆.多媒体时代的受众观[J].青年记者,2012(18):52-53.

[4]徐菁.微信营销:SoLoMo营销的新类别[J].青年记者,2013(30):78-79.

[5]王原,王沙沙.引导学生理性爱国确保校园稳定[N].大众日报,2012-09-21(2).

[6]邹军.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变革的逻辑与路径[J].当代传播,2011(6):87-88.

[7]张进良,张克敏.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7):14-18.

猜你喜欢

微信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