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14江庆维

科技与创新 2014年3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预防措施安全管理

江庆维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却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和谐理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安全;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3-0061-02

1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筑行业也在逐渐摸索中发展。在这期间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产生一些典型问题,只有我们找出相应的问题,并且客观地分析其中的原因,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才能促进建筑业更好地发展。

1.1 法规及体系不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当地和个人的政绩,往往以“招商引资”为由,催促承包商提前开工或者在开工后才补办相关手续;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尽早完成工程项目,通常会缩短工期,让承包商加速赶工,不履行工程建设的程序。这样,工程的施工条件和工期都不能达到标准,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同时,造成建筑人员日工作量过大,疲惫不堪,极易引发生产事故。此外,一些建筑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让某些人有空可钻,严重威胁到安全管理。

1.2 市场竞争缺乏规范

从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建筑市场上低价中标的现象广泛存在,由买方主导市场,使建筑行业逐渐走上了恶性竞争的行列,各企业大肆进行价格战。有些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利用本身在市场中的优势,缩短规定工期,降低造价,随意雇佣人员。而竞争力弱的建筑企业,被迫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赔本施工,这样的后果是建筑企业只能省掉安全管理的费用。另外,企业的诚信体制缺失、管理方面不符合规范,有些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甚至将工程非法转包给他人,这些问题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安全隐患。

1.3 管理意识淡薄,人员素质较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建筑企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管理层和施工层分离。但是,一些中小建筑企业的安全制度和安全体系不健全,企业人员分工混乱、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安全管理等形同虚设。企业为了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成本的投入,往往忽略安全监管工作,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措施实施不到位和安全防护用品质量不达标等现象十分常见。监理单位不能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无法及时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此外,施工现场存在一些安全死角,比如洞口、施工边缘部位等。对施工现场的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地方,不能按照有关规定来实施,没有经过专家研究就擅自施工,增加了建筑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建议和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关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建筑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建筑业个体性强和施工灵活性等特点,仅仅依靠国家法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分析,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1 完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在建筑安全方面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建筑施工标准不具体、针对性较弱、威慑力不足和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由于企业对安全监管体系不重视等原因,没有明确的安全管理方针和制度,不能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部门的经费得不到落实、安全管理的设备达不到标准,造成监管力度薄弱、不严密的后果。同时,总承包商对下属单位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要管理好建筑行业,提高安全管理,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整个建筑行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根据建筑业特殊安全性的要求,合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所制定法规的操作性与针对性。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让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使企业对安全管理方面更加程度,提高企业建筑安全性的效果。

2.2 规范市场秩序

规范的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良性竞争的前提,良好的市场秩序可以对建筑企业产生正面的影响,提高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参与度和重视度。对市场进行规范时,需要限定最低中标价格,并积极引进和推行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从而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资金得到保证。在业主方面,可以将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水平作为一项评定标准,明确奖惩制度,提高承包商的市场竞争门槛,通过这一条指标规范承包商的建筑行为。

2.3 提升管理技术

建筑企业的核心是管理阶层,因此,作为主体的管理层和职工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建筑企业的一线生产员工多以农民工和外来工居多。建筑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一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建筑企业需要完善建筑生产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建筑安全生产知识和素质能力。对技术不熟练、专业知识缺乏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者清理,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由于当前建筑行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较低,所以需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作为安全管理生产的首要负责人,必须要依法建立与建筑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特别在承建的项目上将监管任务落到实处,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同时,要建立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将生产责任合理分配,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员各自的责任。

2.4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作业控制

建筑安全管理一定要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阶段的监管控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拟定好监管的规章制度,严格审查并确保建筑施工人员的操作符合施工标准;②做好建筑施工步骤设计,合理安排好各施工人员的作业;③提前调试好施工材料与建筑设备,按标准做好易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存放;④规范施工现场,做到文明施工,在危险处安置提示标志,并且要增加建筑施工人员的保护措施。

3 结束语

建筑方面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建筑人员的生命健康和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日常生产工作和企业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会给整个建筑行业造成影响,使人民对建筑行业失去信心,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进程。因此,搞好建筑安全管理,对国家、对产业和对社会各阶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J].建筑经济,2011(11):34-37.

[2]潘双良,丁文斌.浅谈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11):78-80.

〔编辑:李珏〕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预防措施安全管理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