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订购库存管理模式与分析研究

2014-04-14王晓东岳从林朱斌杰

中国储运 2014年2期

文/王晓东 岳从林 朱斌杰

重订购库存管理模式与分析研究

文/王晓东 岳从林 朱斌杰

摘 要:重订购是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模式,笔者将对重订购工作模型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总结已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合理分析和运用各种理论方法,让重订购理念真正融入到现代仓储管理中和企业运行管理中,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库存服务水平,降低库存资金占有率,对电力企业的库存和采购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重订购;库存控制;补货策略;状态分析

在国家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电力企业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坚持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着力改变发展模式、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环节中,设备的运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很多企业中最繁杂、最难管控的一个环节。为此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行精益化管理,达到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工作任务。通过重订购库存管理模式,可以让各专业人员从繁重的备件采购工作中解脱出来,简化物资管理业务流程,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重新认识重订购库存管理模式,或可为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1. 重订购概述

重订购管理模式是以库存为核心,在定额管理和智能补库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物资的库存数量、预留数量、在途数量、经济订购量、重订购点、补给策略等因素,形成的一种由系统自动发起并生成物资采购需求的采购方式。

主要解决的问题:(1)缺货问题;(2)多采购问题;(3)采购流程长、效率低;(4)采购成本高;(5)库存总量大,保管和损耗费用大。

适用范围:重订购模式是通用的库存管理方式,对行业、物资种类没有特定的限制。当然重订购模式也有其擅长或者说更能发挥其功能的领域:(1)缺货成本高、影响大;(2)需求量较大;(3) 需求频繁且相对稳定,需求波动大也同样适用。

2. 电厂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本文以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物资重订购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为例,着重介绍这种管理模式在该企业MIS系统中得到贯彻的最佳实践。同时为企业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和减少库存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的企业MIS系统主要包括设备资产管理、生产运行、设备维修、安全管理、物流管理等十几个子系统构成,其中物资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如下模块:物料申领管理、出入库管理、仓库日常管理、物资采购管理、财务核算管理、物资基础数据维护、物资统计查询等模块。

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物料申领管理:实现物资需求计划和领料单的填写和查询。

物资出入库管理:实现物资的到货验收、出入库处理,以及出入库的对账查询。

仓库日常管理:日常仓储管理是对仓库的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有历史库存查询、物资退料处理、财务红单处理、物资货位信息维护、物资库存盘点及查询。

物资采购管理:实现采购流程从需求计划、需求汇总、采购询价、采购订单生成的过程管理。

财务核算管理:实现对入库单和领料单进行审核,并且对物资明细分类账、材料收发存月报、项目成本核算等进行统计。

物资基础数据维护:功能包括物资编码信息维护、物资类别名称维护、仓库编码维护、计量单位编码维护、物资类别维护、新增物资编码、供应商维护、仓库权限维护等基础信息数据维护。

统计查询:提供统计查询功能及相关统计报表,主要包括库存资金分析、库存数量分析、库存周转分析、物资价格分析等。

该物资管理系统基本满足日常的物资管理需求,但是没有注重对库存的控制,无法根据不同的物资分类和生产需要制定出准确的需求计划,无法清楚地了解当前库存能否满足基本和突发的生产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借助重订购管理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是重订购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业务流程图:

主要问题:

(1) 容易出现库存不足,影响工作的情况;

(2) 物资采购具有随意性,或多或少,零散采购增加采购成本;

(3) 需求审批流程增加采购周期,对生产存在潜在风险;

(4) 专业人员除了运维工作,还需要分心去处理物资需求的工作;

3.重订购信息定义与获取方式

重订购库存管理理论的精髓在于重订购各信息参数的定义与获取,理解是否深刻,计算是否准确对重订购的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重订购模式的整体信息结构和定义如下:

(1) 重订购方式:包括自动重订购、手动重订购、不重订购。

(2) 补货提前期(RLT: Replenish Lead Time):是指物资从申请采购到验收入库的间隔时间。

(3) 经济订购量(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是指某物资在综合考虑订购成本和存储成本之后的最小批次采购数量;

(4) 重订购单价(P:Price):是指重订购时的参考单价。

(5) 最高库存量(MS:Maximum Stock):是指某物资的最高储备量;

(6) 最低库存量/安全库存(SS:Safe Stack):是指某物资的最低储备量;

(7) 补给策略(RS:Replenishment Strategy):是指重订购的目标库存量;

(8) 当前库存(S:Stock):是指仓库中的库存数量。

(9) 预留数量(R:Reservation):因未来工作需要,已批准领用但未出库的数量。

(10) 可用数量(A:Available):是指当前库存扣除预留后,实际可以使用的数量。

(11) 在途数量(IT:In Transit):是指某物资已申购且未入库的数量。

(12) 实际库存(PI:Physical Inventory):是指仓库库存数量在扣除预留,再加上在途后的数量。

(13) 重订购点(ROP:Reorder Point):是指物资触发采购的库存数量,即当物资的实际库存降到该数量时有必要进行采购。

(14) 是否需要重订购:当实际库存RS小于重订购点ROP时,需要重订购。

(15) 计划采购数量(PPQ:Proper Purchasing Quantities):是指某物资要达到补货策略最少需要采购的数量

(16) 重订购数量(PQ:Purchasing Quantities):是指考虑了经济订购量之后的实际采购数量

4. 重订购工作模型与补给策略

重订购工作模式和补给策略是重订购库存管理模式的工作原理和理论依据,通过对库存的变化,以及与主要参数(重订购点和安全库存)的关系,来表达其核心思想。在实际的运用中,有以下两个经典模型。

(1) 对于需求较稳定且频繁的物资:当库存减少至重订购点时,立即进行采购,补给策略为最高库存。由于物资库存变化快,因此需要及时补货。

(2) 对于需求频率不高的物资:当库存减少到重订购点以下时才进行采购,补给策略为重订购点。这样库存相对较低,又不低于安全库存,降低了库存又保证了生产需要。

5. 重订购实施与展示

重订购的实施重点在于数据模型的设计开发以及对流程的梳理,因此对于原系统功能和操作习惯的改变较少,重订购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如下:

(1) 需求分析:分析当前系统业务和数据结构。

(2) 数据模型设计和优化:实时取得物资状态,实时计算物资在途数量, 重订购效率和准确性的平衡,实现领料触发、自动触发、手动触发。

(3) 软件开发和业务流程调整

(4) 模拟数据试运行

(5) 正式数据导入

(6) 试运行:在此过程中对重订购点和业务流程进行修正。

(7) 正式上线。

6.重订购模式实践经验

按照重订购库存管理模式的理论和模型,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定需求,对重订购模式实践中需要注意和重点应对的问题进行分析:

(1) 重订购点的制定:

① 分析过去一段时间的出入库次数和频率、出入库数量、平均库存。

② 综合考虑各专业的需求;

③ 结合安全库存(最低库存)和概率需求模型;

④ 时领时买的物资,设置为0,即实际库存小于0时才采购;

⑤ 重订购点的指定是知识积累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专业人员和物资人员的共同参与。

(2) 重订购模式上线前后的变化:

① 刚上线时,一般会有不少物资需要补库,来达到重订购点随着系统的运行库存会慢慢减少并趋于稳定。

② 专业人员不再填写物资需求计划,但仍然关注工作单对应物资的采购状态。

③ 仓库或者采购人员需要做一部分物资需求计划的整理检查工作。

④ 仓库和采购人员需要经常查看物资的重订购信息及预留在途详情,尤其是上线初期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和心理接受期。

(3) 物资分类:

因为电厂的物资种类繁多,全部精确重订购的工作难度较大,并且会影响算法的高效性,应该采取有重点有步骤的方法实现库存的管理。

① 重要物资(20%~30%):重点讨论重订购点的设置,并将其设置成自动采购,例如:重要备件、生产常用必需物资;

② 一般物资(30%~50%):建议自动采购,重订购点设置应尽量低;

③ 次要物资(20%~30%):一般频率较低,可以手动需求采购,也可以手动重订购;如:办公物资、劳保用品等。

④ 建议分类方法:

(4) 重订购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① 业务流程调整和确定;

② 相关人员对重订购思想的正确理解;

③ 物质重订购点的确定;

④ 结合重订购思想和自身实际情况,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进行创新与拓展;

⑤ 新的物质管理模式的适应;

7. 结束语

重订购库存管理模式与现行仓储管理相结合,能为企业带来具体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实现采购需求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实现专业分工,各尽所能;

(2) 提高库存质量比率,即提高库存周转率;

(3) 提高库存服务水平,即降低缺货率,保证生产运行和设备维护的正常进行;

(4) 降低库存资金占用量,即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5) 积累运维经验,即逐步完善备品备件的重订购点;

(6) 提高物资采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7) 贯通物流管理各环节,方便状态跟踪和统计分析。

作者单位:(中电投南方电力有限公司/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