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微课程在精品课程中的应用

2014-04-11景亚琴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学习者课程

景亚琴,王 力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a物电系,b计算机系,甘肃 定西 743000)

初探微课程在精品课程中的应用

景亚琴a,王 力b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a物电系,b计算机系,甘肃 定西 743000)

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全国大力推广的热潮中,涌现出各级院校的精品课程,一些资金困难的院校也不甘示弱,硬着头皮去做,致使建设的精品课程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使得资源重复性建设大大增加。然而在新的媒体和新的理念不断问世的今天,我们原有的精品课程是否也得改变自己的容貌呢?本文就微课程与精品课程结合探讨微课程在精品课程的发展及应用。

微课程;精品课程;应用

1 微课程概述

1.1 微课程简介

微课程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在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官方平台中认为,“微课程”作为一种在线“微视频”文件,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生活,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课题,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工具,是区域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还有学者认为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作者比较认同梁乐明的观点,微课程是一套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单独讲解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是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可以是生活中的科普知识或社会文化,可以是在职学习、考试培训等。[1]

1.2 微课程的特点

我国微课程开发技术创始人范国玉认为微课程的特点有:

(1)简单高效。化繁为简,只学核心,不学陪衬,没要繁琐的理论,只有简单的方法;只学最需要的,只学最有用的,让学习更高效,一次一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

(2)随时随地。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组合成“1+1>2”的效应,机场候机、车站候车,酒店候餐,拿出手机即时学习,不受出差限制。

(3)生动有趣。视频中大量使用了图片,音乐,故事,等生动化素材,有效刺激学员右脑,让学习视觉化;课程中去除了简单的说教,借鉴了好莱坞大片中悬疑、意外、问题等刺激元素,让课程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

1.3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1.3.1 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的设计,一般采用金字塔原理和思维导图的方法,设计主题、结构、策略方法和创新等。除了一般的教学设计之外,还要考虑它的支撑平台,是学校网络平台,还是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1.3.2 微课程的制作

微课程制作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PPT式微课程,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

(2)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3)情景剧式微课程,以故事、情景、悬念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2 精品课程视频资源建设的现状

精品课程的建设随着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变化,精品课程的视频建设也再发生着变化,它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程,主要包括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理念、方法,建设团队的重视、课程录制设备、课程录制者和后期制作者的技术等工作。因其涉及面广,精品课程的视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就越多,在精品课程视频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精品课程视频的设计

精品课程的视频设计应该由教师和课程录制者同时设计,因为教师设计的是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方法等问题,课程录制者设计录制环境和录制效果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精品课程都是由主讲教师自己去设计的,精品课程的视频也是教师讲课的全过程,大多数精品课程后期编辑比较简单,我们不去刻意的增加或者删除某一部分录制的内容。因此有些场景就比较混乱。甚至有些教师的着装比较随意、教师的口头禅也较多、学生的着装和态度都比较随意。精品课程的制作由于受到团队和建设者视频编辑水平的限制,大多是图像和文字、教师的口头阐述来展示教学内容,缺乏电视教材的特性,通常只是用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2.2.精品课程的视频不能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知识的更新,已有的课程视频与社会和学科知识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因为一般精品课程的视频在建设好后,建设者们不去更新。

多数院校由于受到经费和技术的限制,精品课程视频不是专业人员制作的,而是教师自己制作,每个教师的能力有限,最终作品也不尽人意。再加上精品课程的视频录制、后期编辑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精心的策划,专业的设备并不是所有制作精品课程的院校所拥有的,每录制一堂课,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精品课程的视频部分我们也就只能将就了。

3 微课程在精品课程中的作用

3.1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共享更加优质的资源,让学习者的学习更加便捷,那有什么比看书更便捷的呢?笔者认为识记类的知识几乎就不需要教师讲解,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的思维,这类知识就没有必要在精品课程的视频中出现,在课件中展示就可以了;而那些需要抽象思维的原理和综合、评价类知识就有一定的难度,它们应该由专家和教师讲解,出现在精品课程的视频中。

微课程以其简单高效和生动有趣的特性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且PPT式微课程制作简单、易学,每个精品课程建设团队通过培训或者自学都可以实现。范国玉老师指导教师用思维导图与会声会影开发微课程,另外还有美图秀秀,这几款软件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也是简单易学、易用。

3.2 减少精品课程的成本

微课程以其容量小,用时短,随时随地都可以传播的特性,深受广大学习者的喜爱,并且因为其容量和体积小,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微课程的研发者。精品课程视频教程的制作并没有微课程制作容易,且其容量和体积庞大,制作周期长,所需经费高,且学习者在短时间内不能一次完成。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精品课程中的视频讲授部分,将可能会以为微课程的形式出现,不能以现有的全部讲授的形式出现,必须认真分析重、难点,对精品课程的视频讲解内容做瘦身处理,减少精品课程的容量和体积。在国家大力提倡节约的同时,若精品课程的视频讲解内容还保持原有形态,将会造成学习资源和课程重复建设,造成经费的浪费。

4 微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4.1 教学设计合理,防止拿来主义

现有的精品课程大致结构都一样,好多只有共性,没有特性,然而没有特性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也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生存力,这样的精品课程还有必要继续建设吗?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合理的设计,不要一味的拿来别人的东西。所谓精品,必须是与众不同的,就像国人为什么有那么多青睐苹果手机,真得非它莫属吗?看重的是它的形象还是内涵?所有的精品课程能够共享,学习者会选择哪些呢?

微课程的建设要吸取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不能再以拿来的方法去建设,要突出每位建设者的特性和微课程的特性,使其表里如一。

4.2 注意问题的重难点,防无重心

精品课程的视频建设多数内容选择教师认为好讲的,所以不能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微课程在建设中不能将所有的内容都认为是重难点,要有舍弃,有选择。

4.3 服务对象要明确,防大众化

精品课程不同于影视节目,它不属于大众传播,它的受众应该有方向性,有专业性。在分析服务对象的同时,要明确的知道精品课程是为学习者服务的,不是为了评审国家级精品课程或者省级精品课程而为专家服务的。笔者曾参与校级课件竞赛,评审专家们都是来自于领导或是不同专业的教师,但是隔行如隔山,因此专家们各抒己见,大多与课件的内容和服务对象没有任何联系,另外专家们的兴趣和教学课件的服务对象的兴趣大相径庭,人们常说教育要从兴趣入手,那我们的精品课程是要从专家的兴趣入手还是从学习者的兴趣入手呢?我们的微课程建设也要从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入手。

4.4 精心录制,防视觉疲劳

虽然精品课程不同于影视节目,但我们需要精心录制,从精品课程的视频设计、教室场地的选择、灯光的布置,教学过程的录制、及其后期编辑等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兰州大学管会生教授发给作者的兰州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中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录制要求有: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录制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了完成精品课程视频的学习效果,每一位建设者必须按照高标准去设计、制作。虽然微课程容易制作,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用心去做精致的微课程,使其能为精品课程服务,能成为微课程中的精品。

5 小结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微课程将应用到精品课程中是发展趋势,精品课程建设者必须了解和熟悉微课程的设计及其制作环节,做到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每一主题的重难点、设计好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和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体,同时也需要分析效果。当然精品课程建设者还需要与时俱进,新的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新的环境不断涌现,如摩登网络课程的大量应用、慕课的出现及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及应用、移动媒体的出现及大量应用,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每一位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更是一个挑战。

[1]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黄建军,郭邵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研究,2013,(1).

[4]景亚琴.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Fine Courses

JING Yaqin, WANG Li
(1.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of Dingxi Teachers College, Dingxi Gansu 743000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of Dingxi Teachers College, Dingxi Gansu 743000)

Under the upsurge of nationwide vigorous promotion of fine course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different levels have made a large number of fine courses, even those colleges which hav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have also made these courses so that many problems emer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ne courses to cause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However, as new mediums and thoughts constantly emerge, do these original fine courses have to change themselve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s in fine courses.

Micro Courses; Fine Courses; Application

G642

A

1672-2094(2014)03-0133-03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4-03-28

景亚琴(1978-),女,甘肃定西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学习者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