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4-04-11熊昌茂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内容

熊昌茂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熊昌茂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解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及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队伍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四个层面提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思路,以期为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形势与政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多年来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以各种形式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在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还未充分显现,没有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因而,通过对高校的教学目标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乃是高校当前及今后进一步科学发展亟待面对的重要工作。

1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定位解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元价值冲击的环境中,由于年轻、经验和其他原因,有些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能进行客观的分析。鉴于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事务的能力,使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站稳脚跟,经得起考验。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形势与政策教学的使命之一在于使学生懂得,“当代大学生更应当了解当今时代的基本国情、基本世情,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1]由此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变动性很大,其时效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相比,表现得更为强烈和直接”。[2]故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摸准时代发展脉搏,将教材的理论性与形势的时效性有效结合,彻底摒弃教学过程中唯教材论而不闻天下事的错误做法,教育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开阔视野与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透过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2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探

2.1 从认知上看,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有待提高

虽然与过去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接受,但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为:首先,部分高校目前还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到必修课的课程体系之中,不少高校在课程学时数和学期数上大打折扣,无法覆盖到所有学生,没能贯彻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其次,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致力于加强专业建设,故像形势与政策课这样的公共课便被边缘化了,体现为“主要将上课时间安排在学生接受力和注意力比较弱的时间,例如周六、周日或者是晚上,更有甚者在周六周日上课,如遇学校其他活动就会被迫停课,造成课程不断的被调整”[3];最后,由于当前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多数大学生思想趋于功利,对形势与政策课缺乏浓厚兴趣,认为专业课的学习是大学期间主要任务,至于对未来就业没有直接好处的形势与政策课则无关紧要。

2.2 从方法上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和丰富

从目前来看,尽管各大高校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教法设计上大都仍然采用理论讲授,甚至是政策的宣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心生反感,就此排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在考核方式方面,部分高校以考察为主,“通常由学生根据国际或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或者地区热点问题提交一篇学习论文,而学生往往参照资料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应付了事”。[4]在教学规模上,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行合班教学,甚至有的几百人合班上课,如此不仅增加了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也使得教师无法实施分层教学。另外,实践性教学方面难以跟进,形势与政策中有关“政策”性的内容,如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深入企业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环节的训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常常难以做到,由此导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较差。

2.3 从内容上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规范性有待增强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灵魂就是国内外最新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现实问题,其教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5]即通过对新近的国内外时事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的分析和解读,防止学生产生错误思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形势年年在变,政策必须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自然也要作相应更新,由此许多高校所规定的教材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而显得教学内容陈旧。此外,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的动态性特点,造成无固定教材和标准教学大纲的局面,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每个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自选主题,每个老师或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教学内容,而且由于个体理论素养的差异,不同教师授课内容也相差较大,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可见一斑,如此,“不仅让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严肃性、规范性、科学性产生疑问,甚至对课程的学科性产生质疑”。[6]

2.4 从师资上看,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应当肯定的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需要一支素质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宽知识面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较常见的情况则是,“承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专职教师较少,更多的教学任务普遍由从事党务、行政工作的领导,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等兼职教师来承担”,[7]有的高校甚至没有配备专门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专职教师,抑或尤为零散。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诸多领域,加之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大多专业不对口,学术造诣尚浅,知识储备有限,教学经验欠缺,教学研究不够广泛和深入,教学过程中自然很难做到讲授深刻、剖析入理。此外,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的变动性较大,加上部分高校缺乏对本课程教师的系统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该课程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3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3.1 加强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组织领导和重视程度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规范性、时效性以及实效性,提高认识是基本的前提。首先,“要充分发挥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处、学工办、团委直接参与的分工负责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8]其次,高校要精心设计、科学建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体系并纳入到高校学生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再次,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要摒弃形势与政策课只是一门应景式课程的错误认识,以负责任的精神,加强教学研究,增强教学水平。

3.2.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

确保形势与政策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果,建立一个稳定的,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首先,高校要优化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结构,着力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通过吸收校内外优秀专家、先进人物等组建校外专家团队,建设一支业务精湛且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引领作用。

此外,要重视师资的培养机制建设。要“制定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专业培训中长期计划,要以学科建设为平台,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来打造教学团队”,[9]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各种培训、学习和考察的机会,拓展专兼职教师的信息面和整体解构时事的能力,如此方能让形势与政策教师对该课程注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3.3 立足实际,充实、精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是根本

众所周知,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特别强,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其他课程更快,所以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该课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最大难题。鉴于此,高校要科学分析教学内容:对于相对稳定的基本理论,例如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及考核方式等,可以通过编写教材的方式固化下来,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更新补充新的内容;而对于变化较大的时事热点,要统一口径,规范教学内容,从全局着眼考虑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要跳出具体事件具体形势的限制而不能被当前具体事件所左右。

形势与政策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必须将该课程理论学习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紧密结合。因此,高校可以根据情况,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通过讲座、参观、义务劳动、生活技能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正、问题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获得除理论知识外的社会体验及相应的调适技巧”,[10]在此基础上,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吸引力。

3.4.科学设计,创新形势与政策教学方式方法是保障

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乃题中应有之意。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和各种有益的视听材料,尽可能地把理论阐述形象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就当前的热点话题采取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电视教学、课堂辩论及专家讲座等教学方式,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同时,针对现今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微信、微博、QQ等现代媒介,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思想。最后,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网络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音、视频等资源,满足学生对信息对知识的需求,使课堂教学环节得到有益补充。

[1]魏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J].大学教育,2013,(11).

[2]张悦.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特征,增强课程实效性[J].鸡西大学学报,2013,(03).

[3]王小梅.形势与政策教学规范化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

[4]武强.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9).

[5]程果.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6]张化斌、骆家宽.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5).

[7]王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调查—以重庆市某高校为例[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07).

[8]王包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

[9]蹇福阔.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优化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3,(01).

[10]周本贞、任祥、余冰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3).

Thoughts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Situation and Policy”in Universities

XIONG Changmao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The course of“Situation and Policy”is the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main channel of mak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licies.The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teaching goal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ers teams, puts forward fou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is course and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or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Situation and Policy;Universities;Political Education

G642

A

1672-2094(2014)03-0130-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4-04-23

熊昌茂(1986-),男,福建三明人,福建江夏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内容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