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

2014-04-11陈国树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救助心理健康心理

李 贞,陈国树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数学与经济系,四川 遂宁 629000)

大学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

李 贞,陈国树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数学与经济系,四川 遂宁 629000)

在现今教育业迅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普遍增多,有许多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这里,主要的团体是贫困和带有疾病的特殊大学生,国家成立的大学生心理救助体系,准确的阐述了对此类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救助的关键性。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对这类大学生的教育和援救计划,以及对解决该问题的相应实行计划。

特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救助体系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国家在高等院校教育领域里开展的重要项目。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在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尤其面对所谓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如果不能很好的对他们实施心理上的救助,那么将会是一场重大的隐患。

1 大学特殊学生的范围界定

所谓大学特殊学生,是指在心理健康方面、生理方面、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以及自身的感情色彩和就业观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的学生。这部分同学人生目标不明确,未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院校中有些方面处于弱势,从而导致其在课程文化学习不追求上进,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不规律,从而发生让老师和家长担忧的各种状况,更甚者会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甚至违反校纪校规。由于这类同学极易因为诸多问题无法在短期内通过自身解决而引起不良后果,进而危及高等院校内的一些安全稳定工作,要想改变他们的这种状态,通常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达到内外部的相对平衡的状态。

2 对大学特殊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救助的意义

首先,我们国家推行大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救助工作是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坚持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1]我们国家对大学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主要范围是针对大学特殊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讨论,并提供多种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服务,比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每学期初的心理测验、随时开展个体心理拓展活动、团体心理咨询服务、课堂教学、专业培训、指导相关学术社团各项活动。工作内容包括大学生学业、择业、恋爱、人格、交友、情绪、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和危机干预,以达到对学生,教师,教学三个层面起到的的积极的教育意义。

其次,对于特殊大学生来说,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此类特殊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放下心理压力,面对现有的生活,帮助特殊大学生群体更好的认识这个社会,能够体会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清楚自身存在的价值,帮助其树立信心,忘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重新清晰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

最后,对高等院校的教师来说,加强高等院校教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打造一支高素质、有爱心、存在一定教学艺术的教师团队打下了良好的精神基础;同时在教学工作方面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对特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高等院校中形成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这类学生具备纠正一般偏差行为,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自我评估,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 大学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救助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以个体心理贫困防御为中心的救助体系

要建立完备的贫困生心理救助支持体系做好贫困大学生本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是根本。因此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支持因素齐心协力构建的以个体心理贫困防御为中心的预警机制是实现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和真正意义上“自救”的基本途径。

3.2 高等院校应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其自信意识的建立

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全面开创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加强高等院校中特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基础上,以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为重点、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为基础、大学生全面发展建设为目标的一整套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把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全面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总之,加强高等院校中特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帮助这类群体建立一整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继而提升其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减少并防止错误的认识偏差,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间的各种矛盾和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观和价值取向。并根据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思想动态,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得以拓展,同时积极构建网络教育新阵地,以网络教育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际工作的开展活动中,我们不仅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解决他们的面对的诸多实际困难,还要解答他们的各类焦点、疑难点问题。这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

3.3 着力培养大学特殊学生自强自立、顽强不息的精神

在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下,高等院校在进行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尽到应尽的义务,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的实际问题摆在首位。确保每所高等院校都建立一整套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充分运用“奖、助、勤、贷、补”等措施,完善健全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有效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同时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重点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在班级中开展心理访谈、举行励志报告会、勤工助学优秀个人评选、自强之星等活动,教导特殊贫困学生敢于面对自身遇到的各种困难,磨练心志,培养其自强自立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以感恩的思想回报社会。与此同时,学院各个部门也可以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辛勤努力而得到物质上的回报,能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在既减轻生活压力的同时,又锻炼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意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受助到自助及助他,从励志到奋斗的人生信念的升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4 大力塑造自信自强的意识品质

首先,要深入分析学习困难型或者经济困难型群体学生学习效果差、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找到关键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提高其学习能力。其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高等院校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以此大幅度的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强化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能力,再配以更新观念、摒除陋习、拓展就业渠道、积极探索找寻一条适应现代经济化市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道路[2]。最后,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以及就业咨询服务,尽可能使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得以完善,以便为其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3.5 加强大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所谓心理健康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看世界,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加强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即是指让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全方位参与到高等院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的一种行为。高等院校需要单独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并选送热爱心理咨询学科的老师经专业培训后,再由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制定出详细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不断健全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的同时,吸收大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咨询师,并在全院各系各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一职,密切关注每一位同学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动态,为了引导学生们的心理积极健康的成长,学院还应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辅导。

3.6 加强婚恋观意识以及性道德观教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婚恋观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变化和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应给学生开设如何正确认识恋爱观及性道德观教育课程,从而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律意识,使其用情感滋润心灵,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何种欲望与冲动,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把情绪转移到平稳积极的状态,把自身充沛的精力完整投入到学习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以开设包括譬如大学期间恋爱动机和目的、如何正确处理爱情与其他关系、对爱情的态度和责任、恋爱的模式和行为的表达方式、爱情受挫的解决办法及对性的正确定义等作为高等院校在婚恋观和性道德观的教育课程设置。而在课堂上讲授的方式上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形势多样,可以聘请医学专家作关于人体结构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同学们了解人体构造不再对性感到害羞或神秘,也可利用课堂或空余时间组织同学们进行一场讨论,针对那些自身或他人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更深刻的了解对待恋爱问题和性行为的优缺点。总之,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培养也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在此类教育中要掌控大学生的主要身心特点,明白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教育,以关心、尊重、激励他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对其施以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婚恋中的一些问题,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和性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情感世界。

4 结束语

在对特殊大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最应该看到的是他们的优秀的精神品质:大多有疾病的学生坚强,不怕病痛;贫困的学生们节俭,而且有吃苦的精神,在学习上他们比普通的大学生更加有冲劲,他们虽然会有所抱怨,但是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奋斗。

总之,高等院校特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孤立进行,而是应该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才有助于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助于高等院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顺利深入的开展。[3]这也是确保当代高等院校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我们不仅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培育此类学生,保证其身心成良性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让其积极参加如:学院组织的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社践部或社会上的各类实践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尽可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1]姜波.高等院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 (09):107-110.

[2]侯超,闫淑军,孙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1):166-168.

[3]谭苑苑.贫困大学生心理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60-64.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and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LI Zhen, CHEN Guoshu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

As education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tudents go to colleges and have encountered va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 students suffered from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mainly poor and ill students. So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system accurately specifies the importance of helping these students. The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to research education and rescue plans for thes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pecial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System

G444

A

1672-2094(2014)03-0110-03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4-03-18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大学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编号:2010×10)研究成果之一。

李 贞(1984-),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与经济系实习研究员,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陈国树(1963-),男,四川射洪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与经济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救助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心理感受
水下救助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