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管理整合模式的数字化道路

2014-04-11熊佐琴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数字化

何 瑜,熊佐琴

(成都师范学院后勤管理处,四川 成都 611130)

高校后勤管理整合模式的数字化道路

何 瑜,熊佐琴

(成都师范学院后勤管理处,四川 成都 611130)

后勤是高校正常运行的条件和保障,与数字化高校建设相适应的后勤管理需要新的整合模式探索。后勤管理整合模式的数字化实现以互联网、局域网及后勤联系网站为工作平台,选用合适的配套管理、服务及移动后勤服务软件。后勤数字化整合应与高校发展顶层设计相配合,各部门通力合作展开。

高校后勤、整合模式、数字化

1 后勤管理数字化是时代变革的需要

后勤是高校正常运行的条件和保障,在现代信息社会对高校后勤服务提出现代化功能要求的同时,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高校后勤管理整合模式探索已变得越来越引人瞩目。

后勤管理数字化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而实现的管理现代化,在现代信息社会,后勤管理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必要的选择[1]。在对高校后勤管理的价值审视[2]中可以看出,有三个方面是极其重要的。其一,从社会价值出发,高校后勤管理的改进必然也必须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其二,从经济价值出发,后勤管理应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现代高校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及综合实力;其三,从教育价值出发,后勤管理应该与提高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文化品质、现代科学素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相适应。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高校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起适应高校整体发展的后勤数字化平台服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命题,它必助于满足信息化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促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发展[4]。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高校后勤管理整合模式开发应用离不开高校发展战略与后勤管理决策的整合路径探索。毫无疑问,高校发展战略及教育发展决策对后勤改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3]。目前,高校教学、科研乃至社会培训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数字化趋势,后勤管理如何适应这一改革趋势,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切实行动起来。

2 高校后勤管理的技术化背景

后勤管理改革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校是高新技术、尖端技术研究开发地之一,是人才荟萃的地方,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科技开发上,使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在后勤管理上,更应该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集思广益,建立长效机制。

从本质上看,高校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教育环境为依托、教育资源流动为命脉的复合生态系统;而从现代技术层面来看,则是一个综合的数字化系统。这个数字化系统将融合后勤管理的生态管理模式与体系,体现现代经济思维方式和习惯,以及在管理服务中的人文氛围。与此同时,数字化管理还需要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促进科学管理模式的形成,并建立起在社会资源利用与内部成本核算中的节约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体现管理的和谐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回顾人类经历的三次信息化浪潮,第一次是一万多年前的农业革命,世界上几大文明古国相继在数千年之间完成,推动了人类技术与文化的跳跃式发展;第二次发端于十七世纪的英国继而扩散到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第三次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数字化革命,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如果说二十年以前,人们还只是在理论上探讨信息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则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切身地感受到,数字电视、信用卡结账、公家车的刷卡交费、汽车卫星导航、网上购物、微信等等,无不显示着数字化革命的深刻影响。无论从信息传播的质与量上看,都远远超出了十九世纪以前人类的想象。

即使是传统的工业,如制造业,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在迅速地向数字化靠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3D打印技术的产生,其工作流程是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技术,最终能够像复印机一样,制造出实体模型,包括能够真实使用的枪支、汽车乃至于建筑,因而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工业技术的核心,其本质就是信息技术取代了人力。

在美国,为了巩固其在世界数字化进程中的霸主地位,奥巴马政府每年投资数亿美元以支持大数据的研究计划。英国、德国、日本等高科技领先国家也纷纷效仿,以占有全球数字化竞争的一席之地。我国政府作为对数字化时代的回应,要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高等院校应该承担起数字化创新的历史责任,以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的重地,高校后勤则提供了教学、科研以及师生活动的基本条件和环境,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复杂,包括了方方面面,如教室、实验室、各种耗材、医疗、水、电、环卫、修缮等等。虽然这些服务从本质上看,属于社会服务的范畴,但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性特点,常常将这些属于社会服务的项目纳入单位管辖之内,自成系统,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格局的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其优势在于一切都在自我控制的范围内,较少受到社会波动的影响;不足则是人员比较臃肿,且对一个大社会的有序运行是不利的[5]。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过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趋势,即让后勤工作脱离高校管理,把它委托给社会,因为各种复杂的社会、政治原因而未能成功实施。如今,后勤工作依然是高校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校师生对于高校后勤工作的评价,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与后勤管理模式的相对落后是分不开的。后勤工作事无巨细,任劳任怨,却得不到好评,当然也并非师生刁难,而是比较的结果,其比较的对象,其中之一便是社会性服务的质量在数字化推动下,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从简单的网上购物来说吧,如果某科研单位需要购买仪器,网上一查,何止货比三家,付款是有保障的,可以货到付款,也可以不满意退货,还可以随时跟踪发货进度,与接待员保持通讯畅通,单就这一点,缺乏数字化管理的高校后勤恐怕就难以对师生做到这样的便捷。

3 数字化推动后勤管理的现代功能整合

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作为现代数字化革命先导的是工业化革命推动的社会分工与整合的不断完善。高校后勤从其本质上看,并非高校运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乃属于社会服务的范畴。我国高校的特殊处境,是特殊历史阶段社会功能条块分割的结果。国内高校后勤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化尝试,因各种原因,乃至出现的弊端难以克服而未能成功。故此,后勤依旧是高校管理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随着数字化革命的到来,高校后勤与社会服务在更高层面的整合通融机会已经成熟了。

这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服务业已经转向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管理手段来实现,从而给予高校后勤向节约型、便捷性、高效率、高质量服务目标迈进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数字化革命,后勤设施设备的数字化跟进步伐是迅速的。传统手工已迅速被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所取代。在校园环卫方面,有自动化的修剪机,有生活垃圾的自动压缩装载机;在后勤安保方面,有自动化门禁刷卡及监视系统;在后勤食堂管理运作上,不用说全自动的洗碗机、消毒机等等,智能化的米饭生产、蒸柜、炒菜机也相继问世。

所有这些改变,都显示了高校后勤服务与社会数字化革命同步发展的趋势。这种机遇对高校后勤也提出了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对后勤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更高要求。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挑战。尤为关键的是,高校后勤将在何种程度上,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变化和革命性推进。

总的来说,传统后勤的管理模式是与传统的高校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但在数字化高校建设中,后勤管理的数字化模式跟进则势在必行,它包括各种信息的截获、校验、控制、分配、评价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实现,是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必然。

从数字化运作机制上看,后勤管理整合模式的数字化实现,首先有赖于全球互联网及高校局域网的实现,建立后勤联系网站,开发和配套现代餐饮管理软件、学生公寓管理软件、设备维护网络联系平台、商业支付软件系统等。更进一步地则是移动后勤服务软件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使得质量与效率整合提升。

后勤管理整合模式的数字化模块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为后勤内部管理系统,包括工作章程与流程平台、业绩与评价评价、意见与回复平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等,该模块应能够反映高校顶层管理部门的直接督导与人事接洽。二是后勤数字化管理系统,它将成为后勤数字化技术的核心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建立全校师生基础信息平台、校园房产地产信息平台、各类设备管理跟踪平台、校园绿化设施平台、水电信息平台等等。三为后勤服务系统,包括通知公告平台、各类动态服务平台、服务反馈平台等,主要反应后勤服务诉求与师生沟通信息,做到及时反映需求信息与服务反馈。

要实现高校后勤整合模式的数字化革命,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澄清后勤管理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顶层设计部门的积极思考、支持及兄弟部门的通力合作。

从社会效益上看,高校后勤管理整合模式的数字化改革,一方面将最大限度地整合高校发展目标与后勤能效,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另一方也将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表率。

从经济效益上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数字化改革,有利于更科学的内部成本核算、有效的社会资源利用、合理的生态管理模式运作及节能环保的后勤管理文化建设,特别是经济效益将在合理的资金与能源使用额度上得到充分体现,包括水、电、材、地、粮、油等重点项目将获得更有效的配置和管理,其他硬件设施与损耗也将更科学合理地配置资金,达成节能、环保、高效的后勤管理目标[6]。从节约这个角度看,由于经济的发展代价,已经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乃至人文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将成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体现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后勤数字化建设,真正实现和谐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1]王延长.未来后勤管理数字化[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2003,(4):43-45.

[2]刘海.高校后勤生态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内蕴价值.黑龙江高教研究[J].2012,(2):53-55.

[3]邵腾伟,谢云成.“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在高校“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9,(1):17-20.

[4]苗勇毅.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中的应用.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3):67-69.

[5]何志祥.浅谈高校后勤数字化建设.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2013,(3):53-54

[6]王丽丽.后勤数字化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0,(6):58-60.

The Digital Road of University’s 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odel

HE Yu, XIONG Zuoqin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Logistics is the condition and guarantee of college’s the normal operation. The integration pattern of new logistics management needs to adapt with th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ode of digital realization to the Internet, local area network and logistics links website as the platform, the selection of supporting management right, service and the mobile service software. Logistics digital integration and college development phase with the top-level design, various departments act with united strength expansion.

University’s Logistics Management;Integration Model;Digitalization

G647

A

1672-2094(2014)03-0094-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23014-04-18

本课题受《四川省教育厅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后勤管理整合模式研究》(编号:14SA0166)项目资助。

何 瑜(1963-),女,四川江油人,成都师范学院后勤管理处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教育管理,经济管理。

熊佐琴(1974-),女,湖北潜江人,成都师范学院后勤管理处助教。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