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孔子的教育思想看当今的大学教育

2014-04-11李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身教孔子德育

李楠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从孔子的教育思想看当今的大学教育

李楠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投身教育事业长达四十余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博大精神的教育思想。《论语》一书,最集中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也为后世所传诵。作为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既学孔子,其教育思想是重中之重,努力的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以更好的为当今的教育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从孔子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的见解与观点三个方面,并结合亲身经历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比并分析当今大学教育之弊病。

孔子;教育思想;大学教育;教师

孔子之言行,尤其是其有关教育的思想,至今对我们都有所启发,“开办私学“、“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兴味主义”等一系列教育上的创举和思想,至今仍在传颂。只是,有些思想在传颂的同时也增添了新的寓意和理解,以待与时俱进。转眼与飞速发展的当代,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细观我国当代的大学教育,在秉承这些优良传统的同时,总有些内容不乏少了其精髓,仅仅继承了其皮毛而已。

1 细品圣人孔子的教育思想

1.1 对教育之见

孔子所谓的教育目的,众所周知,即“学而优则仕”。这是孔子对仕的一种要求,也是对其学生的一种积极入仕的一种要求,而不要去逃避政治。“优”不单单指我们所谓的书读的好,成绩优秀,更是对人本身道德品格、修养的一种高标准要求。他曾在《论语》中称赞其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君子人格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孔子最赞赏能把君子人格做到最好的人。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仕,但是更注重培养仕的“德行”。

说到教育,不能不说德育。“德”,是孔子赞评人思想的标准。虽然孔子所谓的德育对象是从政和预备从政的人,与今天的德育有所不同,但是,仍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首先,德是立人之基,孔子首先看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强调统治者应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统治者品行高尚,民风自然良好,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细看当今,德育对象是民,是百姓,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德育,效果不甚好。孔子将道和德分开他所谓的“道”指学说、道路、规律、真理;“德”主要指内心品质,是道在自身的体现。他说:“志于道,据于德。”[1]可见他把道作为追求的目标,德作为立身的依据。

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可见,他注重教育对人本身发展的作用,注重人身心的发展,从这点来看,孔子至少是懂得教育规律的。他肯定“习”在人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学习更多是提高自身,发展自身,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所以其教学内容更是涉[1]及面广,礼、乐、射、御、书、数,以《诗》、《书》、《礼》、《易》、《春秋》等作为教材,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1.2 对学生之见

孔子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诸多见解的,在这里只说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与当代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

第一,高尚的学习目的。《论语》开篇就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享受学习乐趣为学习目的,这种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

第二,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孔子本人“入太庙,每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推崇谦虚谨慎、踏实勤恳的学习态度。

第三,科学的学习方法。子曰:“学贵有恒。”“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固然提倡学习要勤奋有毅力,但方法也要正确,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孔子认为,学习是思考的基础,如果没有学习这一前提,单纯的空想是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以看出。

1.3 对教师之见

孔子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身为老师,桃李满天下,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他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触。

第一,热爱学生,忠于职教。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2]意思即是:爱学生,自己能不任劳任怨吗?忠于职教,自己能不谆谆教导吗?这种精神正是他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优良品质的体现。孔子用其一生去去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优良品质,他一生历经磨难,不屈不挠,周游列国前期虽是为了宣扬其政治思想,但却始终孜孜以求献身教育。“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师将至云尔。”这些正是他热爱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第二,以身作则,知行统一。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4]可见,孔子认为,教师应该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此,我们看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可见孔子是非常注重身教的。他教育学生安贫乐道,不得无义富贵并在这方面称赞了颜回。同时他自己也是如此,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了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弟子三千,学有所成者七十二人,这其中其本人的人格感化即身教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2 细观当代大学之教育

2.1 当代大学之教育

从教育目的来看,当代大学是培养建设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具体实施中,莫不变了味道。大学生从一入学就背负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他们主要的目标也就是找个好工作,所以大学的教育目标从一开始就变了味道,至少在大学生心里,不再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更多的是如何学到更多技能和他人没有的东西,至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些国家的东西,政治的东西,则不是教育者本身所期望的。在我看来,大学,应注重个人的发展,根据学生特色各有所教,各有所学迎就业之需求没错,但也不能被就业需求的阴影压抑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仅仅这就业压力就占据了几乎整个大学生活,此外,一心读书只为当官的想法也不在少数,至于孔子所谓的德行和君子人格,也早被抛掷脑后了。

至于德育,在大学里也有些偏颇,我们德育课学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离我们所说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有点距离。传统美德的内容和思想虽然蕴涵在这些[3]理论之中,可总没有设置一两门直接的与德育有关的国学课来的实在。有事,我们在努力追逐和学习外来的东西,却忘却了自己祖先本原的经典思想和遗产,这对于德育,也是一大损失。

对于教学内容,古今各有所长。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来说,貌似当代大学做的不如孔子,虽然口头上本着教育之本,为人自身的发展,可是在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教授方法上,大班授课,剥夺了学生自身学习和思考的积极主动性,其中不乏有滥竽充数者,偏离了教育为人自身发展的教育目标。

2.2 当代大学之学生

当代大学生,有其优秀勤奋努力踏实的一面,也不乏有追逐真正学问的学习者,但也有不少学生的求学存在着目的的复杂性,学习态度浮躁,学习方法机械性。由此说来,孔子有关学生学习的思想对于改善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其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容易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此外,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功利主义思想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面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将学习作为了自己人生的敲门砖和通行证。有部分学生甚至由于就业的压力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思想。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孔子高尚的学习目的还是有必要重拾起来的,不管这种功利性读书的收获是什么,提高自身修养,高尚立身才是自己实实在在收获到的对自身有利的东西,自身修养和品德的提高,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这一点,我们大学生要明确。首先端正好了学习目的,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自身修养的提高是贯穿始终的,是别人拿不走的,自己用来安身立命的东西。

其二,学习方法机械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这也有考试制度的问题,大学里的考试,临时抱佛脚也同样可以拿到好成绩,所以最常用的的方法不过是背诵,死记硬背;或者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证的考试的背诵加题海战术。至于孔子所说的思考以及学思结合,也就湮没在应付考试的心态里了。这也就造成了一考完试,学的什么都还给了老师,一学期也就期末时会背诵了一张试卷,考试结束了,试卷连同背诵的内容都交给了老师。四年下来,没有学到什么,报了一堆证件来到就业市场,却发现人人都有这些证件,于是“大学无用论”便是他们不用想就能得出的答案了。殊不知,这是不思考留下的后果,四年下来,我们把最宝贵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丢完了,还怎么谈就业?孔子告诉我们学思结合,学习的同时要思考,不是空话,因为他明白,生活中,学习无处不在,思考也从未停止过,在书本学习中锻炼出了思考和学习的习惯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由此看来,孔子有关学生学习的思想是当代大学生需要重拾起来的。

2.3 当代大学之教师

当代教师,以我的亲身体验来说,高中时代的老师最敬业,最懂得身教。至少,从早读课这一事情看来,老师总会比你起得早,时时督促着你的学习。入了大学校园的前几天,当真不习惯,没人管,没人问,想学学,想玩玩,自由过度了,心里却有些许的慌乱。你几个月都不见一个老师,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的名字对于老师来说很陌生,这些都正常不过了。教师的身教实现可能不大,更何况什么人格感化,学生性格的塑造全在于你的朋友圈子是怎样的。偶尔遇到一个可以稍微亲近的老师,欣喜却又怕失了分寸,原来,不知不觉中,“教师”一词变得如此的陌生。我们的身教没有了可以学习的对象,确切的说,教师的身教,已不复存在。仔细回想,曾经,我们的教师也是会把身教做得很好的,如今,孔子所说的身教在大学,几乎消失殆尽,这个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拾孔子对于教师的一些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3 启发与小结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当今大学教育、大学生、大学教师都有无可厚非的成就和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重拾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精华,重拾重视做人的古典教育,不是对当前发展的否定,而是补充。这对于修正当代大学生浮躁的学习态度和不懂思考的学习以及对于教师的身教,都是有很大启发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或许,这些问题从思想上有所转变了,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刘锡辰.孔子及其教育思想[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8.

[3]中华孔子研究所.孔子研究论文集[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Look at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Today from the Confucius Education Thought

LI Nan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0)

The great educator Confucius’spirit of“be insatiable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and his devotion to education for more than 40 years left us a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and broad and profound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reflected his education thought and was widely read by later generations. A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education, they must learn both Confucius and his thought and absorb the essence of his education thought to serve well today’s education. The paper,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nfucius’view on education, students and teachers,together with author’s own experiences, interprets Confucius’education thought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disadvantages of today’s education.

Confucius;Education Thought;University Education;Teachers

G640

A

1672-2094(2014)03-0087-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4-04-15

李 楠(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身教孔子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