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产学研用”合力驱动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

2014-04-11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半导体专利

半导体照明是照明光源又一次成功的技术革命,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化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推动节能减排,拉动信息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发展,2003年我国启动半导体照明工程,并将半导体照明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创造了年复合增长率35%的产业奇迹。2013年,产值突破2500亿,形成了完成的产业链和创新链,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成为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中心。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在科技部指导下,于2004年成立的专为半导体照明产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的新型行业组织。现有成员单位近500家,2013年联盟成员产值占国内LED行业产值的70%。联盟秘书处现有6位博士、9位硕士以及近30人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拥有近200人的专业化工作团队,兼职行业专家超过100人。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致力于支撑政府决策、构建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政、产、学、研、用各环节创新资源整合。

联盟设立了指导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不同职能分工的组织架构,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智慧照明工作委员会等。联盟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了国内外创新资源,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探索了社会管理和科技服务的新模式,提高了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依托联盟建设的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检测认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3年,联盟被评选为科技部试点联盟第一名。

促成政策合力 引领产业方向

过去,半导体照明作为一个典型新兴行业,群龙无首。联盟将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和骨干同仁联合起来,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十年来,联盟发挥了巨大的“政、产、学、研、用”协同促进作用,形成了产业创新链上、下游的合力。联盟成为了多部门、多举措、多项政策共同推进、共同实施的纽带。正是这种政策的合力,使得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在过去的十年间以近40%的增长率高速成长。

联盟为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中科院、国家标准委、国台办等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撑。 参与了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写,为科技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提供支持;配合发改委等六部门编写《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等政策文件;为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半导体照明财政补贴政策的制定和招标实施提供支持,并开展调研跟踪工作,总结财政补贴经验,提出政策建议;参与了中科院“璀璨计划”、住建部“绿色照明城市评估”等方案制定;在国家标准委支持下,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半导体照明应用与能效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还作为“两岸半导体照明合作项目工作小组”组长单位,积极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模式。

联盟还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研发支撑。为广东、上海、厦门、天津、杭州、大连、扬州、武进等二十余家地方政府制定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规划,并与广东省科技厅、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广东佛山、江苏常州建立分中心、研究基地等,协助地方做好产业规划部署和实施。

创新体制机制 构筑研发平台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对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的攻关等进行了全产业链部署,以联盟为第三方机构承担科技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能,建立了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联盟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包括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督等各环节职责清晰、协调衔接的新体系,探索并实践了科技管理的创新工作模式。

为解决现阶段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规模较小,研究机构力量分散,技术支撑不够,缺乏持续创新能力的难题。联盟于2012年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依托联盟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共同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创新机制,实施了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在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实验室探索和实践了依托民营资本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模式,在科技部和常州政府的支持之下,实验室在常州建立了完全由民营资本投入的研发基地, 企业投入研发经费6000万元,紧贴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开展研发工作。两年来,常州基地面向全球招募和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研发人员,承担了各类项目65项,形成联盟标准7项,申请专利236项,授权专利40项,技术转化3000多万元。实验室已经成为半导体照明领域的研发创新、标准研制、人才培养和产业化辐射中心和开放的、国际一流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联盟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协同创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出台联盟标准 规范市场行为

针对新的产业环境和快速变化的形势,2008年起联盟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技术规范,2012年在国家标准委和科技部指导下,联盟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探索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新机制,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标准化工作规范,,并建立了以“公开、透明、协商一致”为原则,以自有技术为支撑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目前,联盟标委会已组织发布近30项技术规范,其中LED路灯测试方法、LED射灯、LED筒灯等5项技术规范升级为国家标准;道路照明规格接口、加速测试等3项标准被还纳入了发改委、国家标准委“百项能效标准”;同时,联盟积极推动两岸标准化合作工作,与台湾业界共同制定了寒地LED道路照等2项标准,并以两岸共通技术规范的形式发布;此外,联盟深入参与广东省开展的LED标杆体系和标准光组件工作,协助开展半导体照明标准化综合示范区试点,全面支撑广东LED应用推广工作。特别是2013年联盟成为新成立的ISO/TC 274(光与照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内技术归口单位联合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承担国际标准文件研究和投票、组织中国代表团等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开展工作。

为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联盟制定《联合宣言》,倡导并开展“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保障行动”,开展“半导体照明优秀产品和企业”评选;与中国节能协会、中国照明学会共同发起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能效“领跑者”制度,依托联盟标准对LED产品、生产环节能耗进行评价,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企业技术进步;与方圆认证集团(CQM)联合开展LED照明产品自愿性认证(ELI认证)工作;积极推行商务部、国资委“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开展半导体照明行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建立行业的信用体系。

推动集成创新 树立国际旗帜

联盟积极组织、参与了多项大规模应用系统集成的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体现了半导体照明产品高效环保的优势,展示了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进步和应用系统集成创新的能力,同时建立了半导体照明应用推广工作体系。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水立方”场馆景观照明,2009年“十城万盏”,2010年世博会室内外照明,2012年人民大会堂半导体照明改造等规模化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知,推动了我国半导体照明产品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尤其是2009年科技部启动的“十城万盏”示范工程,截至2013年底,已批复的37个试点城市实施示范工程超过3500项,应用LED灯具超过1150万盏,年节电超过24亿度,带动全国LED应用节电超过230亿度。

联盟以全球化的视野引领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参与国际产业的大循环。2010年,联盟牵头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8家行业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巨头, 共同成立了首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联盟——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为中国在该领域的规则制定权、话语权搭建平台。

借助这一平台,联盟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如与肯尼亚共同成立“中肯半导体照明技术中心”;与德国开展检测与计量、光对生物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标准等合作与对话;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共建“半导体照明国际开放创新中心”联合培养博士及博士后,并成功举办“中荷半导体照明产学研创新合作论坛”。此外,通过推动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内、国际著名企业合作,将中国在全球首次提出的“LED照明产品加速衰减实验方法”等上升为ISA 技术标准委员会(TCS)通过的国际标准。

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扩展和深入,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打造了“大合作、聚资源”的国际化新局面。

运营知识产权 开发人力资源

2007年,联盟成立了专利池工作组,探索专利池建设。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阶段实施”的策略构建专利池。

2008年,工作组组织涉诉企业、行业专家和专利律师乃至全行业力量,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将对中国企业的危害降到最低。

目前,专利池已有专利近7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47.6%,国外专利占1.5%,PCT发明占1%,实用新型占31.5%,外观设计占18.4%。通过专利授权、专利收购和专利合作等国际通行的专利运营模式来正面解决问题。

联盟积极探索“专利运营”新模式,尝试通过总授权与分授权、收购与投资、专利合作、会员制等进行专利运营,并于2013年注册成立了专利运营公司,并取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多年来,联盟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开发体系,初步形成了“认证+培训+招聘”为核心的服务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联盟组建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组织企业、院校共同制定了半导体照明行业关键岗位能力标准,开展技能培训和资质认证。联盟承担了人社部CETTIC职业培训项目,并在人社部的指导下编写和出版了《半导体照明产业技能人才开发指南》;与半导体照明相关院校、行业组织以及企业共建了15个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帮助相关院校建设半导体照明专业、培养师资,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持续为产业输送人才。

聚焦跨界融合 布局科技服务

2014年,联盟当选为首都创新大联盟理事长单位。联盟积极探索跨界合作模式,拓展产业发展边界,提出了利用LED的数字化、可控性等半导体特性,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与健康、安全、交通、住宅、家居、农业、文化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以“智慧照明”推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升级。

联盟推动成立了“首都创新大联盟智慧照明工作委员会”,并确立了工作目标:以应用为牵引构建智能照明的标准体系;以协同为宗旨搭建集成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以共赢为目标探索产业升级发展新路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也发展的若干意见》,联盟制定了面向产业未来发展的科技服务业规划,通过打通技术创新链,构建资金链、完善服务链,建立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生态系统,从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育产业领域的科技服务业,形成科技服务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依托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发起设立“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基金”,联合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共同管理运营,基金投资方向涵盖全产业链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新材料技术、LED智慧照明应用技术以及创新商业服务模式等领域;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成各类专业服务资源,为产业各相关方提供开放式服务。

2014年是联盟成立十周年。十年来,在联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半导体照明创造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典范;探索了节能减排与经济转型的新路径与新模式。

放眼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使命与责任并重。联盟将坚持创新驱动的战略思想,凝聚各方创新资源,以公共研发平台和产业基金为抓手;以万物互联、跨界合作为契机;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构建国际化的创新链、资金链;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以“中国创造、智慧应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联盟将坚持维护产业的发展环境,建立半导体照明产业生态文明。完善产业的标准化体系、知识产权体系、信用体系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联盟肩负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推动产学研创新的中坚力量,将继续为低碳、健康、智慧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产业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带给人类更大的福祉。

猜你喜欢

半导体专利
专利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两岸青年半导体创新基地落地南京
专利文摘
半导体照明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专利文摘
“十三五”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展望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Sn掺杂In_3O_2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专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