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摩擦力之我见

2014-04-10赵永祥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加速运动平衡力向心力

赵永祥

静摩擦力是高一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对静摩擦力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各种错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静摩擦力,很有必要为学生梳理一下相关的知识要点。现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一、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1.接触面不光滑;2.接触面间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条件1容易判断,条件2的判断可用假设法,先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假设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去掉,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有弹力;若不变,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弹力。对于条件3,首先应明白相对运动趋势的参照物是以待确定方向的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地面;其次,如何确定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所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就是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研究对象相对于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的运动方向。

图1【例1】如图1, 水平面上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物体A则在重力、弹力和力F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这个运动方向即向右的方向就是物体相对地面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1.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断

【例2】如图2,地面光滑,A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与B一起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分析A和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图2分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假设A、B间不存在静摩擦力,则F使A向右加速运动。物体B由于惯性将保持静止,也就是说A在B上向右做加速运动。所以A相对B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向右。因此A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再以B为研究对象,假设A、B间不存在静摩擦力,则B相对A向左运动。即B相对A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向左,所以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当然分析清楚了A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之后,也可以由牛顿第三定律判断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2.由二力平衡判断

图3【例3】如图3,用力F把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判断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分析:木块共受四个力作用,水平方向上F与弹力FN是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静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图4 3.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例4】如图4,随圆盘一起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的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圆盘施加的静摩擦力提供的。虽然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好判断,但向心力的方向总是沿物体指向圆心。既然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物体指向圆心。

三、静摩擦力的大小

1.由平衡条件确定

在图1中,当F=4N时,f=4N,方向向左。当F=5N且向左时,f=5N且向右。即F与f总是一对平衡力。

2.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

在图2中,若mA=2kg, mB=4kg,F=6N。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共同加速度大小为1m/s2,方向向右。设B施加给A的静摩擦力为f, 则对A有F-f=ma,解得:f=4N。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静摩擦力没有确定的大小,其值在0到最大值之间变化,并且随外力及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即0

说明:(1)在中学阶段可以近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即 Fm=μFN。

(2)静摩擦力的产生需要弹力,但静摩擦力的大小却与弹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与弹力成正比。

总之,静摩擦力是被动力,没有独立自主的大小和方向,在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的前提下,为了防止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需要多大静摩擦力,就有多大静摩擦力;需要它沿着哪个方向,它就沿着哪个方向。

四、静摩擦力产生的效果

1.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2.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还可以是回复力、向心力等。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加速运动平衡力向心力
凝聚侨胞向心力 谱写时代新篇章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辨析
马向明:双“星”交汇,打造湾区最强向心力!
用于运动目标跟踪的改进Camshift算法的研究
平衡力好,可以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