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效

2014-04-10陆俊晖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笔记导图

陆俊晖

思维导图是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先生创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它开始只是作为一种记录笔记的新方法,后经过逐渐的完善,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可以简单便捷地辅助人的记忆和思维,恰好这是物理课程教学所需要的。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广泛,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效的记忆能力,思维导图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物理教学中,会解决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一、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笔记能力

过去,学生记录笔记的方式一般为直线性的,即标注好1、2、3然后依次地写出来,这样的方式虽然条理清楚,但是经常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其结果会使学生厌倦课堂笔记,记录的内容也不全面,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感到压力很大。同时这种直线性的笔记方式与我们大脑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效率也不会很高。

其实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性的,它由一个中心点呈网状结构向四周发散,而思维导图恰好也是这样的结构。通过思维导图做笔记,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关键字,注意教师讲课的细节,减少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时,学生可以任意地书写,例如字体、图形等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没有强制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缩短了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学生很少出现一节课只做笔记不听教师讲课的情况。可见,思维导图有效地改善了直线性笔记的缺点,更关键的是对课堂上每个细节的有效处理,例如教师在讲《物质三态温度的测量》时,对于物质的三态,即气体、液体、固体,学生可以很好地抓住关键字,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节省很多做笔记的时间。

二、巧用思维导图,增强小组的讨论能力

现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教育方法,教师们也是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各种方法的利弊逐渐显露出来。小组讨论法是各种方法中比较切合实际,也是效率较高的,因此教师也非常注意提高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能力,以便提高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的效率。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这就需要他们利用思维导图表述自己已知的材料或者想法,然后在小组讨论时将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合并。在合并各自的思维导图时,学生要进行讨论和研究,哪一个观点、想法要保留,或者要加入一些新的想法和概念等等,最后大家一起完成一个新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这个新的思维导图是在所有人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大家共同的心血,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缓解了教师的压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效,例如在学习《力》时,学生会对各种不同的力进行分析,看各力之间的联系,这样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力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每个人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和交流,提高教学实效。

三、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考前复习是学生考试之前必做的一件事情。学生通过考前复习,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这样对考试的把握就会更好。

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节约时间,最好的选择就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可以针对之前的笔记,进行系统复习、综合归纳,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方便简单得多;另外,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的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比如,在复习《力与运动》时,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整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理解,把握教师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实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与学,有效改进了学生之前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能力,并且在学生的复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帮助我们在教学方面获得突破性的成就。总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也使教师的教学技巧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说,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效。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笔记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