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汉对比看李清照词的个性特点

2014-04-10李瑞杨兮

关键词:如梦令许渊冲同构

李瑞 杨兮

胡壮麟先生对语篇衔接的同构作了详细的阐明,他认为同构关系主要包括重复、添加、交替和拼合4类。但最能显示英汉语篇衔接在同构手段上的差异的,是汉语古诗词的英译。其原因就在于汉语的意合性特别便于组合成同构的诗句,而要用形合分析性的英语再现同样的意义内容,就往往不得不舍弃形式,以其他手段代替同构衔接。下面就以李清照诗词的英汉对比篇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许渊冲老师的译文如下:“Tune:“Like A Dream”,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The same crap——apple tree,”she says,“was seen.”“But don’t you know,O don’t you know,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

词中最明显的同构应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笔者认为在这两句中存在两种同构,一种是重复同构,另一种是交替同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两个“知否”既是对侍女的一种反问同时也是一种强调。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此处应是一种交替同构,这样的同构引发的联想,即“红瘦”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许渊冲老师的英译对于“知否”两句很好地忠实了原文,采取了“don’t you know”来表达。但“but”和“O”两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词又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理解,作者并不是把两个单纯的“don’t you know”重复了一遍,而是使用了“but”和“O”表现了一种情感的递进,这两个简单的词又属于一种添加同构。所以说这里的英译版本当中有重复和添加两种同构。对于末句许渊冲老师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末句“绿”指绿叶,“红”指红花,这是以色带物;“肥”,“瘦”原本形容人的词汇,这里是把红花和绿叶拟人化,用花瘦象征自己因受离愁之苦而消瘦,表面写花,实则在象征自己。所以他选择了“languish”这个形容人长期受苦,受折磨的词来写花。译者这里并没有采取直译如“green fat red thin”这种交替同构译法,因为这样译出的译文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甚至是不理解。而加入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使用拟人的手法将词再现,这样的译文虽不能到达形式的一致,但至少意思没有偏差,使人容易理解词的内容。这就佐证了前面提出的观点汉语的意合性特别便于组合成同构的诗句,而要用形合分析性的英语再现同样的意义内容,就要舍掉其形式了,以其他手段代替同构。

杨宪益先生对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的翻译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们都知道他主张用自由体译诗。他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强调“忠实”。他反对过分强调创造性,并认为那不是翻译而是改写。杨宪益的译文如下

Ru Meng Ling Last night the rain was light the wind fierce,And deep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effects of wine,When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curtains,She answer,“the crap-apple blossoms look the same.I cry,“Can’t you see?Can’t you see?”The green leaves are fresh but the red flowers are fading.

从一开始的题目我们就能看出杨宪益先生的确是非常忠实原文的。“知否”他没有像许渊冲先生那样用一些小词来表达情感上的递进,而是遵循了原文的形式,翻译成了并列的两个“Can’t you see?”。诗词中的交替同构“绿肥红瘦”,译者把“绿肥”译成“green leaves are fresh”,“红瘦”译成“red flowers are fading”基本符合了汉语中的交替同构。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把注意力放在文字的表面所传达的信息,注重“忠实”于原文,也很注重和原文形式的一致。虽然译者采用自由体翻译法,文笔流畅随意,但却无法传达原词的韵律,节奏之美。这便是英汉诗词互译时同构手段上的差异。

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这里的两个“争渡”属于重复同构,把整首词推向了高潮。此处的“争渡”和上一首《如梦令》中的“知否”是同一种重复同构用法。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一剪梅》中的下半阙,也有交替同构的手法。下面做一下简要分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Water being in a state of drift,The fallen flowers roll on with it.With one kind of lovesickness,The two suffering from sadness;So no way could cure such a illness.That just fell down from my eyebrowsBut at once into my heart as sorrows.”(雨打萍英译)

“花自飘零水自流”中,两个“自”是一种重复同构。“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中表象出来的。这样的同构即朗朗上口又体现出词人复杂的感情。译文中为了表达清楚,不得不舍弃形式上的一致,而翻译出这两句的真正含义。从而译成了“Water being in a state of drift,the fallen flowers roll on with it.”下一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一种交替同构,“一”对“二”,“相思”对“闲愁”。这一句完美的交替同构,再现了李清照的相思之苦。译文中虽没有中文对应的那样工整,但也在尽量采取交替同构形式。如“one”对“two”和“lovesickness”和“sadness”,都是很好的例证。此句的英文翻译基本按照中文的同构手法进行的。最后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属于一种交替同构,它表达的意思是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爱皱眉,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是一种交替同构。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得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译文中“That just fell down from my eyebrows,but at once into my heart as sorrows.”,虽然“才下”和“却上”并没有使用同构的译法,但我认为“眉头”和“心头”这里采用的“eyebrows”和“sorrows”很好的完成了交替同构,并也起到了对仗工整和朗朗上口的作用。

同构在汉语这种意合性特别强的语言中特别常见,尤其是在诗词的创作中,因为它便于组合成同构的诗句,而我们都知道英语这种重形式的语言就很难再现汉语中的同构现象,所以往往不得不舍弃形式,以其他自己独有的手段代替同构衔接,这便造成了在诗词翻译时异同,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应注意一些大家对诗词翻译的处理,以便更好的体会英汉诗词中的同构现象。

[1]宋词三百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如梦令许渊冲同构
元 日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如梦令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如梦令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折桂令·客窗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