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与对策

2014-04-10刘晓娟郝文清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案例教学法

刘晓娟,郝文清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与对策

刘晓娟1,郝文清2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中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即案例选择陈旧,时代性不足;案例数量过多,典型性不足;案例解读过浅,理论性不足等。其成因主要源于大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局限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局限性和案例教学法自身的局限性。并据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对策,即案例选择古今结合,注重时效性;案例数量宁缺毋滥,注重适度性;案例解读角度精准,注重辩证性;案例运用力求突破,注重创新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误区;对策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最早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这种教学法由最初的师生讨论问题的一问一答方式演变而来。现代案例教学法又称“哈佛教学法”,于1979年经哈佛大学传入中国,随后在我国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管理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等。案例教学法的普及引发了教学领域的历史变革,并波及到一直偏向于理论说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创新的曙光,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1],这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研究和运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基础。当前,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空间。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具体的案例,通过启发、引导、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强化认识,深入理解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它的特点在于侧重智力的外显性、思考的多向性、空间的多维性和结论的多元性。”[2]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师在教学中居于引导和从属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1 案例选择陈旧,时代性不足

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物在产生,旧的事物在灭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延续性,但是更要注重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大学生不仅希望从课本里学到理论,更希望所学知识能够入脑入心,对现实生活有所指导,对人生规划有所裨益。大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较宽,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选择应尽可能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大学生的认知需要,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案例的选择过于陈旧,学生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很容易滋生厌烦情绪,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反。比如,一提到做好事大家就会想起雷锋,雷锋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尽管主人公品质高尚,但是如果直接将其搬到课堂上进行讲授的话,会让学生感到陈旧和乏味。此时,如果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挖掘出当代的雷锋或身边的雷锋事迹,就会赋予雷锋故事崭新的时代内涵,给人以常听常新的感觉。

1.2 案例数量过多,典型性不足

在课堂上,有一个原则应该时刻铭记,那就是教学的主体永远都是学生。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服务于教学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适度运用,但是切不可为了使用案例而使用案例。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避免理论讲授的枯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直接用案例代替理论教学,盲目罗列事例,播放视频,进行无序的课堂讨论,不仅失去了主体地位,也丧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案例运用过多,除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外,还剥夺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沦为案例大集合,胡乱堆砌,彻底失去原有的意义。还有些教师选择案例不认真,随意性较大,在课堂上东扯一点,西扯一点,拉拉杂杂讲了一大堆,却让学生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完全冲淡了教学主题,甚至在案例讲解中出现“跑偏”的现象,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1.3 案例解读过浅,理论性不足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和应用看起来似乎具有随意性,实际上必须经过仔细的推敲和打磨。有些教师对案例的解读粗浅,浮于表面,无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教师仅仅关注案例表面的“热闹”,忽视了案例背后的“门道”,没能找准案例教学的切入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正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必须对所选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找准案例与授课内容的契合点,使案例真正为教学服务。对案例的选择,要在尊重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就像园丁修剪枝叶一样,把与授课无关的内容剔除,保留下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部分,引导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倒逼”出理论,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让案例为教学服务,充分认识到再“花哨”的案例都是为了说明朴素的真理,不能让案例的浮光掠影遮住了理论的光华。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不足的成因

2.1 大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认知范围和政治觉悟是有限的,对事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大学生对课程内容准备得不够,理解有所偏差也在所难免;部分大学生参与性、积极性低,不愿意主动发言,影响了课堂讨论与互动交流的效果。因此,提高大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案例教学的必要途径之一。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法虽然还课堂于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要有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能力,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精准地驾驭案例教学法。此外,工作态度也很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严谨、案例选择是否科学,也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教师只有对教学持续关注、持续投入,才能不断翻新案例,补充新观点,挖掘新事例,找到新视角,使案例教学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2.3 案例教学法自身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百利无害,案例教学法也是如此。尽管它具有无法比拟的先进性,依然不能忽视其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搭配使用,单一使用案例教学法会削减教学的整体性和理论性。此外,案例教学法占用课堂时间较多,如果不注意加以控制,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进度,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应也不能使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法贯穿始终,而应该扬长避短,多种教学手法综合运用,互为补充,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3.1 案例选择古今结合,注重时效性

“要应对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紧跟甚至超越形势的发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在案例教学中,古今中外的案例皆可为我所用,但是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古今结合,把握时效。不同的案例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那些大众所熟知的案例,由于事件流传较广,或故事主人公知名度高,不需要作太多的解释,稍加提点,学生就会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性情秉性有所了解,选择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加大课堂信息量,增加事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那些小众、鲜为人知的、最新发生的案例则更容易引起好奇、激发兴趣、扩大视野,带给大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

比如,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一组最新的就业数据比一堆形容词更具有说服力;在谈到大学生创业问题时,比尔盖茨创业成功是当之无愧的经典案例,一直为大学生所津津乐道,而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案例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校园内的创业模范,身边的学兄学姐,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企业家等会使大学生产生亲历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

3.2 案例数量宁缺毋滥,注重适度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完美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应用上绝非越多越好,应注意适度性原则。一整瓶润肤霜全部擦在脸上,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同理,案例教学法也要注重详略结合,合理运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概念、原理等教学知识点,如果教师在阐述同一个问题时过多运用案例,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会产生一种重复感和压迫感。”[4]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与讲解上,要注意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有的案例可以作为佐证一带而过,有的案例值得深入分析,寻根问底。此外,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适合用案例进行讲解,因此案例的选择和应用要有选择性。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安排中,案例的穿插应错落有致,富于层次,既不会让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感到乏味,也不会让学生在无休无止的案例教学中感到疲惫。

3.3 案例解读角度精准,注重辩证性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间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同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也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世界是辩证统一的,案例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去应用,也不是案例的每个角度都值得深入解读。世界本身就是千头万绪的,案例本身充满了细枝末节,极易干扰视线,如果照搬硬抄,不可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对教学案例的精确解读是进行案例教学法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自身对案例有精准和深入的理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案例必须进行深加工才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用,没有经过思维加工的案例直接运用于教学,可能会冲淡主题,转移视线,造成学生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但是,对案例的主观解读不能杜撰和歪曲事实,而应对案例解读角度进行准确把握,要注意围绕教材,突出重点,使案例真正融入教学。

比如,发生交通事故以后,附近居民哄抢车载物资,这种事情不仅涉及到道德层面的问题,严重时会负相关的法律责任,但是,如果用这个案例来解读道德问题的话,就要更多地着眼于道德建设,没有必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次都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着重强调和阐述该事件中体现出的道德层面的问题就可以了。在案例教学中,不存在全方位无死角的解读,因为案例不是讲故事,也不是看电影,更不是写读后感,案例的运用归根结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3.4 案例运用力求突破,注重创新性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案例的展现方式也不断翻新,案例表现方式的创新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案例的运用可以通过教师讲述,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甚至可以是现身说法。近年来,视频案例以其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被广大教师运用于教学。“视频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定的视频案例进行辅助教学的手段或过程。”[5]视频案例的运用,对于提升课堂效果、烘托教学内容、增强说服感染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除视频案例外,现场案例也开始崭露头角,现场案例是文字型案例、网络化案例、视频式案例以外又一种创造性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是“提升案例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教学新模式”[6]。现场案例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邀请嘉宾结合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现场互动,形式更直观,距离更接近,效果更明显。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案例主人公的亲口讲述比教师的转述更为真实可信,也更有感染力。面对面的直接感受往往更加震撼和亲切,可信度更高,也更容易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此外,案例主人公亲临现场,更有利于事件细节的呈现,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场案例教学的独特魅力。因此,在案例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也是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7],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有其先进的一面,也有其局限的一面,在教学中要加以区别和选择。总体来说,“案例教学不仅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更新与学科稳定性的矛盾,而且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大功能”[8]。因此,要想让案例教学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不断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方式和新载体,克服缺点、发挥优势,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老师欢迎、学生喜爱、一朝闻道、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14-02-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SqpPRDe2jhpZOVc1pFtWlUnt6-1d-nh5VJv-mptwMuik6ym-zYJuIk3-J-0U2bB0imJH gwAAhyQHlxOwrgua

[2]施春华,尹凤芝.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5):269-271

[3]王继全,陆树程.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几个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92-94

[4]余成跃.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3):51-52

[5]赫鹏飞,贾绍宁,宇小兵.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频案例教学的辩证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11(5):47-48

[6]杨慧民.现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71-76

[7]曹炳志,高丽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80-82

[8]王蓓.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1(1):79-81

(责任编辑:刘小阳)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5.033

2014-03-10

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推进高校共青团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2013SQRW038ZD);安徽省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思政课包容性教学品质培育研究”(2013szxm054);安徽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转变与基础教育对接研究”(JG08140);阜阳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大学生郁闷心态研究”(2008DJSZQ07)。

刘晓娟(1980-),女,安徽阜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3-2006(2014)05-0109-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