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14-04-10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同伴游戏幼儿

马 媛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1]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在学前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影响其同伴交往能力的主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其中,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游戏类型,它能够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游戏中的角色也可以包括各行各业,这就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场所和榜样。通过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科学的交往观和友谊观,使其在与同伴积极主动的交往过程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因此,幼儿教师要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极力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使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认知和健康的个性。

一、同伴交往能力和角色游戏的概念

(一)同伴交往能力的概念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指幼儿能够与成人或同伴进行良好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其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吸收环境中的各类信息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2]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游戏和学习等活动中感知、适应、调节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3]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包括许多不同的形式:即合作、分享、索取、求助以及游戏行为等。[1]虽然交往的形式种类不一,但是其本质都是相同的,即具有“相互性”的特点。这种同伴之间的相互性可以直接导致民主、公平和公正等人际关系与社会准则。因此,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良好社会品质和社会性技能的发展。

(二)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的方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环境的游戏。[4]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决定其所要扮演的角色,能够自由创造地丰富游戏的内容或转换游戏的情节,同时也可以构建自己对周围生活的理解和领悟,进而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与同伴交往的能力。[5]幼儿通过开展角色游戏形成两种社会性关系,即真实的同伴关系以及想象的角色关系,这就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充足的互动和交往机会。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认识到他人和自己存在不同的主张与见解,所以幼儿要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关系,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进而改善同伴关系。[5]

二、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价值分析

角色游戏是一种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它能够使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较高的水平,充分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扩大了其交往的空间,提供了其与同伴接触和对话的机会。游戏越深入,幼儿的交往频率越高,就越能够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意识状态,它不是由遗传产生的,而是受到后天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个体对自己的认识首先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是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认识和行为方式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以此来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6]角色游戏中存在各式各样的角色,这样能够给予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的机会,通过在与同伴交往和接触中逐渐把自己和他人区别开来,这是幼儿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帮助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自我为中心”是婴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一种自然的心理特征。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这一心理特征会慢慢消失。然而,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多的溺爱和包容易使幼儿养成自私、蛮横、骄傲等不良性格和个性。角色游戏对于消除幼儿这种不良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需要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他们在此过程中以从自我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他人的立场看待事物和问题。幼儿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游戏,必须学会与同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学会协商、合作,从而更有利地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三)推动幼儿合作行为的进步

角色游戏是幼儿模仿成人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重要途径,他们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此过程中体验角色的内涵和情感,并且能够在与同伴的积极交往中学会分享、合作等行为方式。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只有角色协调一致,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并且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共同商量角色的扮演者、材料的使用者,等。通过这种协商过程,幼儿的协作和合作行为得以形成和发展。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自主环境,激发交往兴趣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一个温馨、融洽、友爱和公平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7]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首先,教师应创设和谐、和睦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明确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关系,并且把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比如在开展角色游戏前,教师要让幼儿有选择主题的自由、选择材料的自由和选择角色的自由,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给予幼儿自主的游戏空间。其次,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想象、创造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供幼儿使用。比如在材料的选择方面,教师既可以购买成型的玩具,例如理发工具、医疗器械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把牛奶盒做成小茶杯,拿饮料瓶用来当漏斗等,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实施科学指导,提高交往水平

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过程,[8]幼儿能够进行自主、自由地开展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角色意识、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往,这与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是分不开的。第一,学会观察游戏,选择适宜的介入时机。教师在活动中应随时观察幼儿游戏时的反应,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和解读,从中看出幼儿游戏的意愿、幼儿的情感等。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消极的状态或者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当适时介入。第二,注意指导方法,实施隐性参与。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困难,不知道如何进行游戏时,教师理应帮助幼儿继续进行游戏,但这种介入和参与要采取隐性的方式,不能强制、随意打断幼儿的游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身份的方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或者以其他形式协助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第三,关注个别幼儿,做到因材施教。在角色游戏中可能会有胆小、羞怯的幼儿不愿意参加角色游戏,教师应该对其给予关注和重视,鼓励内向、害羞的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帮助减少和消除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三)开展跨班游戏,提升交往技能

在幼儿园实施跨班游戏,能够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拓宽个人的游戏空间,并且增加游戏的互动性。首先,创设有利于跨班游戏的环境。由于是两班的幼儿共同参与的游戏,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爱好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在环境的布置方面尽量做到丰富和新颖,使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这样也可以使有共同兴趣的幼儿一起游戏,从而在游戏中学会友好地交往与合作。其次,引导跨班幼儿多接触、多对话。教师要在游戏中使幼儿明确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和情感态度,通过礼貌的言行实现角色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同时把社会经验运用到活动中,向幼儿传递文明、和谐的交往方式。再次,科学指导跨班角色游戏。教师应该使两班的幼儿更清楚角色游戏的主题、规则,也可以采用集中指导或是换班指导的形式,启发幼儿回忆平时的生活经验并将其结合运用到游戏中,进而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和情节。

(四)重视游戏评价,分享交往心得

游戏评价是幼儿教师掌握游戏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和深化游戏内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9]幼儿教师应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着重把握幼儿的行为表现、发展脉络和活动方向,从而有选择性地适当延伸或改变游戏主题,最终扩展出新的游戏主题。[10]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游戏的评价过程,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和水平。第一,教师应当在有限的评价时间中突出重点,不泛泛而谈,在评价中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与成长的历程,评价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与同伴交往的行为表现,同时通过采用榜样法为幼儿树立榜样,激励其社会性行为的发展。[11]第二,教师要鼓励幼儿自由畅谈其在角色游戏中的感受与想法,从幼儿的诉说中了解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和进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做好游戏经验的总结,为下一次游戏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角色游戏是幼儿感兴趣和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应善于从幼儿交往结构的改善与交往能力的提升入手,积极利用角色游戏,充分挖掘其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幼儿的社会化过程更为灵活、有趣和有效。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3,123.

[2]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3.

[3] 李艳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2.

[4]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3.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80,483.

[6] 李红.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04.

[7] 吴宗英.角色游戏中的幼儿交往培养过程[J].中国校外教育,2012(7):150.

[8] 李建群.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3(3):32.

[9] 阎平,曹爽英.幼儿教师组织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7(9):32.

[10] 杨文尧.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0.

[11] 李琳婕.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0(4):60.

猜你喜欢

同伴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寻找失散的同伴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